耶律大石在西域群雄环伺之时凭借着一己之力在中亚创建了西辽,将一个已经灭亡了的朝廷又延续了百年的寿命。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1)

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见证灭国

耶律大石精通辽国和宋国两国的语言并且继承游牧民族的优势非常擅长马上作战,公元1115年,耶律大石被皇帝封为翰林应奉。

但当时的辽国已经奸臣当道,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这样的大环境并没有给他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公元1122年,金兵南下,北辽的皇帝耶律延禧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将大臣和百姓的安危置于不顾,选择了独自一人逃亡。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2)

耶律延禧

耶律大石当时担任辽兴军节度使留守南京,奉命带兵对抗敌军,他未曾想过自己一直以来效忠的皇帝居然是如此胆小之人,为了稳住整个国家,他只能选择拥立耶律淳继承皇位。

而自己则统领北辽的全部兵马,以一己之力暂时压下了混乱的局面。

他痛恨金国,但是刚建立的北辽却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实力去和金国相对抗,为了不被灭国,他主动地和北宋签订了联盟协议,共同抗击金国,但是北宋却并没有与他共同对敌的想法。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3)

耶律淳

北辽的主动示好在北宋眼里是国力亏虚,所以北宋想借机拿回被夺走的燕云十六州。

于是选择对北辽发兵,打算在得到北辽土地的情况下充实自身国力,再去和金国相对抗,但是这场战争并没有让北宋取得甜头,两国之间和好的盟约也就此作废。

公元1123年,北辽被金国所灭,耶律大石未曾想过自己辛辛苦苦要保住的北辽最终还是逃避不了灭国的结局。

但他不愿意做亡国奴,只能选择去寻找耶律延禧,希望能和耶律延禧重新把北辽的盛世再现,但是耶律延禧并不是他心中的好皇帝。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4)

燕云十六州

遇见危难之时,能够抛弃自己的子民足以证明他没有为君之道,二人联合过后重整兵马。

耶律大石见证过两场战争的失败,所以他希望能够培养出足够的实力,或者寻找到能够与他们一同对抗金国的盟友再向金国出战。

但是耶律延禧却并不认同他的想法,身为一名皇帝,被敌军打得抛弃自己原有的国家一路逃亡是非常耻辱的事情,他并不愿意徐徐之之,而是选择了主动向金国出兵。

耶律大石所做出来的想法是基于现实考虑,但是耶律延禧却觉得此人曾经另立新君,这时候还妄图改变自己的想法,有不臣之心,甚至还想要取而代之,所以派出身边的精锐软禁了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5)

耶律大石未曾想过自己忠心耿耿地对待朝廷,最后居然会落得被监视的结果,也清楚耶律延禧为人肚量狭小,不会相信自己,长此以往,还没有等到他们寻找到抗击金国的办法,就会产生内部矛盾开始君臣相残。

耶律大石对待耶律延禧失去了最后的信任,他为了活命,带领自己手下连夜出逃,一路来到了可敦城。

而耶律延禧带领手下的精锐部队和金国交战,公元1125年,辽国灭亡在他的手中,远在可敦城的耶律大石得知了这个消息后痛心疾首。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6)

耶律大石重整旗鼓

他来到了可敦城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当地所有武装力量的支持和认可,当地虽然留有一支辽国的军队,是这支军队最初的任务是防卫边境。

金国灭掉北辽之后气势大涨,不仅本身国力强盛,而且追随者越来越多,他们并没有把耶律大石放在眼中。

而耶律大石为了说动这支军队为己所用,多次进行了演讲,让他们清楚了三名皇帝身上的不足之处和金国的统治下北辽的大家日子将会有多么难过。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7)

剧照

同时耶律大石向大家证明了自己的确有统筹军队的能力,最终可敦城的1万名精兵心甘情愿地效忠于他,不止如此耶律大石还走访各地寻找当地的北辽百姓,让他们愿意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之中。

在公元1128年,耶律大石手下就已经有了数十万精兵强将,他觉得此时依旧不能直接和金朝相对抗的好时机。

手下的将士们没有办法忍受灭国之辱,不止一次地上书请求耶律大石带领他们和金朝军队交战,从而一雪前耻。

但是耶律大石性子沉稳,善于忍辱负重,他拒绝了将士们的请战,选择在公元1131年2月带领手下的骨干力量来到西域。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8)

西域

之所以会来西域,他考量了很多因素,首先西域并不是金国可以轻而易举踏足之地,他带领军队转移,可以让金国没有办法发起战争。

其次,西域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屯兵养将,他在手中军力尚且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西域自立根据地,让当地百姓勤于耕种,为军队发动战争储存足够的粮食。

到西域之后的耶律大石将根据地定在了叶密立城,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环境非常适合成为根据地,最重要的是这片地方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占据过,在得到物资的情况下,他们也免掉了一场战争。

整整两年的时间,无论金军如何挑衅,耶律大石都没有选择与其正面迎敌过一次,而是不断地储备自身力量,并且在叶密立自立为帝,建立了西辽国。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9)

剧照

他并非不想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而是心中一直不能忘记被灭的北辽,北辽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可抛弃的存在,也是故国。

所以耶律大石将年号定为延庆,以西辽命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重新恢复辽国的兴盛。

手下的将士们也由最初的主战派变成了耶律大石忠诚的追随者,他们相信耶律大石会带领他们取得最终的胜利。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10)

耶律大石的王者之才

耶律大石有始之终都是辽国的忠臣,在耶律延禧畏惧金国而逃亡的情况下,是耶律大石第一时间站出来收拾烂摊子,另立新帝。

耶律淳上位以后,耶律大石又主动地接过了兵权,为保家卫国贡献出了极大的力量。

由始至终耶律大石都没有想过取而代之,只是兢兢业业地站在臣子的位置上为了大辽发光发热。

若非君臣相疑,耶律延禧派人监视并且动了杀机,他也不会费尽心思地远走他乡,哪怕遭到了如此不公平的对待,耶律大石也没有想过背叛大辽。

直到收到了耶律延禧不听劝告,执意出兵最终导致了北辽被灭的消息以后,耶律大石才选择了接受手下的拥戴自立为王。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11)

距离北辽被灭国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耶律大石清楚地意识到当时辽国的灭亡并不是金国的缘故,甚至金军的出现不过是一个推动他前行的因素。

对于任何一个朝代来说,盛极必衰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自己于朝廷中任职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君主独断专行,亲小人,远贤臣,甚至让朝廷中奸臣把持朝政,为君者只知贪图享乐。

上位者的无能和残暴是百姓们的灾难和痛苦,长时间的压迫自然会让百姓们产生反抗和不满的心理,若是百姓都不愿意拥戴这个君主,那么朝廷又怎么可能长长久久的发展下去。

忠臣没有用武之地,良好的谏言也从未被采纳,百姓们的不满被当地官员用武力强制的压迫,哪怕金国没有出兵,最终北辽的灭国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12)

身为北辽的臣子,耶律大石心中一直难以忘记故土,他在公元1134年带领七万大军东征,希望能够收回故土,但是战争的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叶密立的根据地和北辽相隔甚远,他派出去的军队不止翻山越岭,还有横跨沙漠在赶到交战地点的时候,兵力就已经折损了很大一部分。

更何况在人困马乏的情况下,哪怕之前的作战准备再如何充分,也没有办法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最终这场战争以惨败结束。

收复故国的想法在耶律大石这里也彻底告一段落,这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北辽的灭国是没有办法挽回的存在,只能选择一路向西征战。

耶律大石处在后辽的时代吗(为何只有耶律大石)(13)

耶律大石比起之前的三任帝王所具备的最大优点就是善于忍耐,懂得根据现在的状况来判断战局,并不像耶律延禧一样好战怯懦。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拘泥于没能成功地收复故国的事情,第一时间重整军队向西开启了全新的战争,这样的果断和判断力是一名君主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然而西域一带地理环境的优势和时机的庇护让耶律大石一路长胜,成功地称霸中亚,在他的领导之下“耶律大石”的名字响彻契丹。

北辽的灭亡对耶律大石的打击固然大,但是也成为了他建立全新国度的一个契机,在拥有合适的时机之后,耶律大石也展现出了自己的王者之才,建立了西辽,这也是历史上少有的灭国之后重建的国家。


参考文献

《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