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小孩骗同伴(狼来了孩子不诚实谁之过)(1)

伊索寓言【狼来了】,一个很老掉牙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经常被拿出来作为教育孩子不要说谎的典例。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做人必须诚实,说谎是很不好的行为,这种做法不仅不尊重别人,而且也让自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可是,还是会经常遇到孩子说谎的情况,这时往往我们就会武断地认为孩子品质有问题。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到底是谁教会了孩子说谎?

狼来了小孩骗同伴(狼来了孩子不诚实谁之过)(2)

一 孩子说谎也许只是想要引起别人的关注

放羊娃整天一个人呆在山上放羊, 正值活泼好动的年龄,却整日与羊为伍,没有同伴可以玩耍,他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撒谎喊狼来了。从他的角度看,他只是认为自己和田里的农夫开了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来调剂一下自己无聊的生活,并没有意识自己的行为会为别人带来烦恼,为自己带来危险。孩子看到农夫们拿着镰刀锄头上山热闹的场景,不仅感到好玩,还找到了自己被人关注的存在感,才有了一次又一次地撒谎。从这个层面来说,孩子撒谎只是为了引起关注,调剂一下无聊的生活。

当农夫们看到并没有狼,只是为自己被一个孩子愚弄感到愤怒,认为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小骗子”“谎话精”,并没有趁机并没有去了解孩子的心里,具体分析他的心态和动机。这时如果农夫们可以放下被愚弄的愤怒,告诉孩子撒谎骗人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危险,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撒谎的严重性,孩子才会认识到自己撒谎的错误,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把撒谎当做一种娱乐。而他们选择对他多次撒谎的行为置之不理,才会有悲剧的发生。

很多时候,人们面对被骗,只有感到自己被愚弄的愤怒,并没有去了解孩子的心里,具体分析他们的心态和动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孩子说谎的行为多种多样,有时候也许只是一个无聊的恶作剧。直接因为某个谎言就给孩子定性,比如“小骗子”“谎话精”等,这样不但不能改正孩子的说谎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促使孩子更多的说谎。

狼来了小孩骗同伴(狼来了孩子不诚实谁之过)(3)

二 谁纵容了孩子说谎

农夫在第一次面对孩子说谎之后,并没有给孩子正确的指引,只是愤怒地离去,这对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根本理解不了自己的行为有多么过分,反而觉得农夫们生气的样子很有趣,所以才有了第二次撒谎。

当农夫们还是像上次一样愤怒地离去,并且以后干脆不去理会,任他用这种撒谎的行为自娱自乐。而放羊的孩子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惩罚和正确的教育,所以他就把撒谎当做了一种游戏。

从一定层面来说,是农夫们对孩子撒谎的行为有开始的自我生气到后面的置之不理,纵容了他继续撒谎的行为。有时候,有错误该批评批评,该惩罚惩罚,才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所以,从狼来这个故事来看:孩子撒谎并不是不诚实,品质不好,只是需要人们多关注一下孩子的行为,了解行为下的需求,然后正确地引导,帮助孩子,孩子就会知道自己这样做不恰当,从而戒掉撒谎的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