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们一直问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怎么样?朝鲜人民军打了哪些战斗?战绩怎么样?

在志愿军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中,美军的警戒阵地是志愿军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但是警戒阵地的战斗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很少会有详细记载。这就对考察朝鲜战争中美军警戒阵地的作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而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朝鲜人民军第45师团与美军第7师第32团之间的战斗,正好可以回答这一点。同时也正好可以满足这些想了解人民军战斗情况的读者的需求。

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麟蹄战斗。

一、背景

在第五次战役前,志愿军第19、第3兵团入朝作战,一时间志愿军兵强马壮,一线兵力达到54.8万人,与敌军一线兵力对比达到了2.02:1,这是在之前四次战役中没有的情况。4月6日,志愿军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定下了第五次战役的作战指导。4月10日,彭德怀发电向毛主席报告:“我作战企图,拟从金化至加平线,利用这一大山区,劈开一个口子,将敌人东西割裂,然后用九兵团和十九兵团对西线敌人进行战役两翼迂回,三兵团正面攻击,以各个分割歼灭敌人,力求在三八线以北歼灭敌人几个师,得手后再向敌纵深发展进攻。”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

上图可以清楚看到40军把敌军阵型一劈为二,注:我军示意图上最东线标注的是韩军第11师团,韩军第7师团在县里,与我后面画的示意图不一样,以我的示意图为准。

其中“劈开一个口子,将敌人东西割裂”,是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一个重点,担任这一任务的是40军(为主)和39军(辅助),结果40军不负众望,在连续参加四次战役,部队战斗力只有入朝时一半的情况下,轻松击溃韩军第一王牌部队——第6师团,送给了韩军第一名将张都暎一生中最大惨败(参见:第五次战役,林彪的“三只虎”中的小老虎,送敌国王牌最耻辱失利)。面对志愿军第三王牌部队40军,韩军第6师团毫无还手之力,准确地说是毫无招架之功,从上到下只有一个念头——逃命。

40军圆满完成任务,意味着彭德怀的计划成功了一半,美、韩军战线被割裂为东、西两个独立的部分,其中西线上文已述,是主攻方向,由志愿军进行。而东线则由朝鲜人民军自行独立作战,彭德怀给他们的任务是牵制美军第2、第7师,力争歼灭韩军一到两个团,尔后再发展战果。

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员金雄按照彭德怀的命令,投入第3、第5军团参加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第2军团在后方休整。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2)

左一:金雄

金雄,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出生于韩国的庆尚北道,1933年9月,考入了南京中央军官学校第10期步兵科(即广州时的黄埔军校)。军校毕业后,金雄未加入国民党军队,而是来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第3师第8旅作训科副科长、科长、第22团参谋长,赴东北后,担任了大名鼎鼎的“李红光支队”司令员。“某度百科”上说:“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主要是打击西线敌人,所以金雄集团没有多大行动。”这肯定是不对的,上文已经讲过了,因为志愿军40军横扫韩军第6师团,战线被分割为东西两个独立战场,在这一阶段作战中,金雄指挥人民军第3、第5军团独立作战,这是一个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不是“没有多大行动”。

按照彭德怀的命令,金雄计划以一部兵力牵制美军第2、第7师,集中主力首先歼灭韩军第5师团,尔后继续发展战果。

韩军第5师团,是韩军的老牌部队,我的老读者当然是有印象的。2018年12月28日,有一则国外新闻火爆中国网络:韩国总统文在寅视察了驻扎在京畿道涟川郡的陆军第5步兵师新兵集训队,检查韩军的戒备态势。当文在寅发表演说勉励官兵时,背后的屏幕上打出九个汉字:“天下无敌”、“常胜五师团”。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3)

该师团虽然是韩军老牌师团,前身是韩军最早的五个旅团之一,即1948年成立的国防警备队第5旅团,但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绩非常之差。因为后来的韩国总统朴正熙曾任第5师团师团长,这个师团居然厚着脸皮吹嘘自己是精锐。上图中的“常胜五师团”就是朴正熙的题字。参见:天下无敌?常胜五师团?也就韩国人不要脸,敢这样吹牛

为了围歼韩军第5师团,金雄决定以人民军第3军团的第45师团以一个联队阻击美军第2师东援,师团主力首先攻击加儿里、仰金田以南高地的美军第7师第32团,打败该敌后,或阻击在杨口的美军第2师向东救援,或配合人民军第5军团向纵深发展,歼灭韩军第5师团。人民军第5军团的一个师团从寒溪里东边的葛直村发起突破,打开突破口后,向南下,阻击县里的北援之敌韩军第7师团;另一个师团随后在突破口,立即西南下向鱼稳里、德积里猛插,对着韩军第5师团攻击前进。

二、金雄其人

金雄在我军多年,打法是标准的解放军打法,作战目的就是把韩军第5师团从敌防御体系中“摘出来”,并一口吃掉,人民军第5军团的第12师团为主攻,第6师团负责分割韩军第5师团与韩军第1军团的联系;第3军团的第45师团以一部阻援,主力打垮美军第32团后,分割韩军第5师团与美军第10军的联系,并从侧翼助攻,配合第5军团歼灭韩军第5师团。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金雄非常有头脑,他要吃掉的是韩军第5师团,选的突破口却是韩军第5师团的东邻,第3军团的第3师团。从第3师团打开突破口后,攻击的人民军第6师团调转枪头继续南下,真正的攻击部队却在第6师团身后登场,直扑韩军第5师团东侧翼。而助攻方向也是这样,人民军第45师团也不从韩军第5师团正面攻击,而是从美军第32团方向打开突破口,这样也绕到了韩军第5师团西侧翼,然后两边一个夹击。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4)

人民军破障开辟通路,这是摆拍照片,已经难得一见了,想看到人民军在朝鲜战争中的真实照片,几乎是不可能的

人民军一个师团和韩军一个师团兵力差不多,都是一万左右,但第6、第12师团都是最初建立的,长期参战,未能得到有效的休整和补充,都只有几千人。金雄的当面之敌是美军第10军,韩军第1、第3军团,光兵力就处于绝对劣势。现在想歼灭韩军第5师团,如上所述,得“摘出来”,就凭他这两万余人,一板一眼打肯定不行。所以金雄决定兵出奇招。

金雄虽然读过“黄埔军校”,但在国民党军中是没有带兵经历的,到了延安读了抗日军政大学后,几年时间从一个排长成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2团的参谋长,那是要有过人之能的。

新四军的团级干部基本上都是“红军干部”,像他这样的“抗日干部”,并不多。

新四军第8旅旅长一开始是田守尧,后来是张爱萍(兼)、张天云,政委一开始是吴信泉,后来是李雪三。张天云、吴信泉、李雪三都是开国中将,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张天云,志愿军47军军长;吴信泉,志愿军39军军长;李雪三,志愿军39军副政委。我们就不跟金雄的上级比较了,就22团里职务差不多的干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22团牺牲的两个团级干部。1944年牺牲的22团团长陈发鸿,他原来是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副团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22团副团长(当时的团长是张天云),1943年升任团长,1944年10月19日在合德战斗中牺牲。1943年牺牲的22团副团长童世明。他们两个都是红军干部,特别是童世明在红军时期就已经任营长了。他们两个在抗日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已经是八路军115师的营长、副团长了,金雄那时只不过是一个排级干部,几年后就已经并列,没有一点过人之能,在将星如云的我军,是做不到的。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5)

朝鲜人民军在战斗中

我们顺便再来看一下人民军这三个师团的情况。

第6师团就是“李红光支队”,李红光支队后来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独立第4师,师长王子仁(即人民军第12师团第三任师团长崔仁,时任第2军团参谋长),政委方虎山,后来改编为解放军第166师。时任师团长是东北野战军独立第4师的政治部主任、解放军166师副师长洪林。

第12师团是之前的第7师团,即以东北野战军独立第6师(即解放军43军156师)为主体成立的解放军独立第15 师,时任师团长是东北野战军独立第4师师长、解放军166师师长崔仁(这里涉及到一个知识点,我要跟大家说一下。网络文章都说1951年时人民军第12师团的师团长是抗联老战士崔忠国,这是一个误会。崔忠国和崔春国是朝鲜名字추이 종궈的两个不同的翻译。抗联第2军独立旅第1团团长崔春国是人民军第7(12)师团的第二任师团长,接替被撤职的全宇,1950年7月30日与美军作战中牺牲。崔春国和崔忠国是一个人。国内网络文章为什么会误以为到了1951年人民军第12师团师团长是崔忠国?是因为韩军战史《韩国战争》那本书上这么写的,但《韩国战争》对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将领名字错误实在太多了。由于朝鲜方面的资料极少,对于第12师团师团长的问题我会进一步查找朝鲜文资料,有新的发现再跟读者们讲);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军的第7师团(12师团)中,两个联队是156师的官兵,还有一个联队的官兵主要来自第四野战军的49军,当时一起入朝的47军的官兵,编成人民军第4师团第18联队。第6和第12师团虽然经过长期的战争,但骨干依然还是从解放军中返回的朝鲜族官兵。

第45师团是1950年9、10月左右组建的,参加过10月的迟滞战斗,基本上是朝鲜人,和第6、第12师团相比,当时是齐装满员的状态。顺便说一句,人民军第5军团军团长就是名将方虎山(原解放军166师政委),就不介绍了,大家都比较熟悉。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6)

方虎山

总指挥金雄是我军出来的,军级指挥员方虎山是我军出来的,师级指挥员洪林、崔仁是我军出来的,三个师团中两个师团是以我军官兵为骨干的。这其实就是解放军老大哥带着人民军小兄弟打美军、韩军啊。

那打得怎么样呢?

三、韩军又逃跑了

1951年4月22日,当西线的志愿军准时发起攻击之时,人民军第3、第5军团在金雄指挥下向美军第7师和韩军第7师团发起进攻。读者要说了,你上文不是说金雄为了打韩军第5师团,选的突破口是韩军第3师团么?怎么又变成第7师团了?原因是在第五次战役发起前,美军对一线部队进行了调整,缩短了韩军第5师团的正面,把第36联队的防区给了韩军第三军团的预备队第7师团。韩军第7师团以第5联队为一梯队接替了韩军第36联队。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7)

上图包含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知识点,美军第23团的西边,华川水库的东端北侧有一个小村庄叫独孤里,1956年,美国拍摄了一部朝鲜战争的电影,叫做《独孤里桥之役》,这是美军军方赞助的军宣片(一个美军飞行员和朝鲜人民军高炮阵地战斗的故事),《金刚川》疑似借鉴了这部影片。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请来了美国当红的好莱坞影后格蕾丝·凯利。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8)

好莱坞影后、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利

战斗一开始,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和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中将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战斗规模和西线比起来小了很多,而且只有发生在美军第7师第32团和韩军第7师团第5联队和第3师团第22联队的阵地前。可接下来阿尔蒙德就有点懵圈了,韩军第5联队直接丢了阵地,瞬间就被人民军第6师团撕开一个口子,第5联队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韩军也太不经打了吧?

人民军第5军团军团长方虎山也是个聪明人,他选的突破口是韩军第7师团第5联队和第3师团第22联队之间的结合部,一撕开口子,人民军部队立即向第5联队后路包抄。为什么会这么顺利?这跟方虎山的指挥以及人民军第6、第12师团的军事素养有关。在4月22日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发起前,一直是人民军第45师团在迟滞韩军第5师团的进攻。在进攻前,第45师团向西横向移动来到美军第7师的正面,而方虎山指挥部队接替了第45师团的阵地。这一行动极为隐蔽,美军、韩军直到4月22日白天才发现韩军第5师团当面已经是人民军第12师团,而晚上战役就发起了,这点时间美军、韩军的将领根本来不及进行研判,做出应对。隐蔽接敌,这是志愿军的绝活,人民军第6、第12师团以前都是东北野战军的部队,自然也很拿手。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9)

帽子上用树枝伪装,这是老电影中常见的一幕,人民军也是这样隐蔽伪装的

韩军都是聪明人,一看人民军直扑侧翼,立马就跑。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韩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常见场面:

“联队长阁下,敌军进攻我侧翼。”

“立即向南转进。”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按照金雄的计划,人民军第5军团是以一个师团撕开口子,然后这个师团不继续发展进攻,转为承担阻击任务;另一个师团在突破口跟进投入战斗,这个在后面投入战斗的师团才是主攻。这就决定了第一个师团是啃骨头的,后一个师团是吃肉的。第6师团和第12师团都是人民军的主力部队,而第6师团是方虎山的老部队。但方虎山的选择却是让第6师团啃骨头,第12师团吃肉。方虎山这个安排让第12师团师团长崔仁非常满意。崔仁和方虎山是老搭档,在东北野战军一个是师长一个是政委,而第6师团师团长洪林一直是崔仁和方虎山的老下级。总不能让洪林去跟老上级崔仁争功吧,所以崔仁非常满意。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0)

人民军装备的苏联76毫米自行火炮

见洪林一下子就撕开了突破口,方虎山大喜,立即命令崔仁的第12师团迅速投入战斗。在崔仁指挥下,成千上万的人民军从突破口沿着24号公路向西南方向的麟蹄杀去,韩军第5师团正面只有一些零星的战斗,可转眼间人民军就要包抄他们后路了。

但是韩军第5师团也是韩国陆军中非常有特色的部队,特点就是对危险的感知能力特别强,特别善于逃跑,都感知到危险了,那还等什么?一起跑吧。于是韩军第5师团的第一梯队第35联队撒腿就跑,两个韩军联队开始了传统保留节目——向南方的马拉松竞赛,你追我赶,毫不相让,硬是把友谊赛跑成了正式竞标赛。不过美国裁判给出了判决:第5联队逃跑时阵型稍微完整一点,至少还留了断后部队;而第35联队虽然已经完全溃散,但泅渡了昭阳江,逃到了江南,硬是把越野赛跑成了铁人三项赛,明显技高一筹。所以第5师团第35联队胜出。对于美军裁判做出的判决,韩军第5师团师团长闵机植准将意见很大,但也不敢露出不满意。因为第35联队失联了,他拼命呼叫自己的第35联队,但每次回答他的都是一个悦耳的女声:“对不起,您呼叫的用户不在服务区。”

于是,战役发起的第一天,人民军第5军团在方虎山的指挥下就取得大捷。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1)

面对人民军的攻势,韩军紧急做出了调整,韩军第7师团的第3联队紧急北上,也归第5师团师团长闵机植指挥,韩军第5师团以第27联队、第36联队、第3联队再次形成完整的防线。崔仁可是一个猛人,他没管韩军这一套,在4月23日晚再次发动猛攻。美军说:朝鲜第12师团的攻击,彻底瓦解了韩军第5师团的组织,一路溃逃的韩军甚至成了带路党,带着朝鲜人往麟蹄跑,并把麟蹄拱手相让。

另一边,洪林也不甘示弱,人民军第6师团也只有几千人,洪林直接带着部队对着韩军第3师团一万余人杀了过去。韩军第3师团不甘落后,嗖嗖嗖,直接跑到了麟蹄以南7公里的地方才停下来,转头一看,看见了同时抵达的难兄难弟第5师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2)

别看第6、第12师团现在扛的是人民军的枪,穿的是人民军的衣服,当年可都是东北野战军。美械部队,早就打过了。

这就是我军《抗美援朝战争史》上说的人民军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战绩,歼灭韩军第35联队和第5联队大部。(第二卷第318页,只是误以第35联队为第36联队,误以为韩军第5联队是敌援军。)

打得很不错,可是未能完成金雄在战前定下的目标,歼灭韩军第5师团。

原因很简单,另一边的人民军第45师团出问题了,没能击破美军第7师第32团,从西侧翼包抄韩军第5师团。打不动美军,这也正常,关键是连表皮都没啃下来。

四、美军警戒阵地

为什么人民军第45师连美军第32团的表皮都没啃下来呢?这就是志愿军重点研究和学习的美军警戒阵地在战斗中的作用。

美军警戒阵地分为三种:

1、全般警戒阵地。这是美军非常重视的一种警戒阵地,特点是距离其主阵地比较远,可达5到15公里;动用兵力比较多,可达一个连到一个营,并加强坦克、炮兵、工兵等;只简单修筑工事和设置少数障碍物;白天占领阵地,晚上收缩。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不给志愿军突然攻击其主阵地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志愿军的攻击都是在夜间进行,美军全般警戒阵地的存在首先就是阻碍志愿军白天的接敌运动,距离如此之远的警戒阵地,可以让美军提前觉察志愿军的接敌行动,引导炮兵进行不动或移动阻拦射击,迫使志愿军提前展开战斗队形,趁机进行战斗侦察,查明志愿军兵力部署,并袭扰、疲惫志愿军进攻部队。

我们就可以注意到,因为美军全般警戒阵地有5到15公里之远,美军的意图就是白天不给志愿军接敌的机会,等天色变暗,美军警戒部队即向后收缩,而此时志愿军距离美军阵地前沿还有5到15公里,这段距离就是美军的炮火封锁区,这样就使得志愿军亦不能利用夜暗条件顺利接敌。

这就是意味着志愿军在晚上实际用于战斗的时间大大缩短,美军即可通过阵前战斗将志愿军攻势阻止于阵地前沿。等天一亮立即组织空军和炮兵对被阻于阵地前沿的志愿军进行集中轰炸。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3)

上图是美军的一个警戒阵地,这个阵地比较特殊,派出的是火器连的重机枪。在大水洞战斗那篇文章(参见:志愿军最弱的部队,一仗打成王牌,但也留下了隐患,造成严重后果),美军占领916高地的就是M连的重机枪排。这里有个小知识点,美军一个步兵营有4个连,比如1营就是A、B、C、D连,其中D连是火器连,以此类推H连、M连也是火器连。很多网络作者写文章,这个地方经常写错,要注意了。

2、战斗警戒阵地。大家就会问了,如果全般警戒阵地未能达成理想效果,美军是不是就没办法了?不是。战斗警戒阵地通常设置在主阵地前2公里的地方,兵力通常是一个排到一个连。作用和全般警戒战地一样,迟滞志愿军,迫使志愿军提前展开兵力。不一样的地方是,主要作用是消耗志愿军兵力,类似前沿战斗支撑点。对于这类警戒阵地,美军不会轻易放弃,向来是“有失必反”,无论志愿军是突入其阵地还是占领其阵地,美军都会在夜间立即进行凶猛反冲击,尽一切可能消耗志愿军兵力,迟滞志愿军进攻其主阵地。

全般警戒阵地的目标是阻止志愿军攻势于其阵地前沿,战斗警戒阵地的目标就是即使不敌志愿军的攻势,也要尽量拖延时间,就算志愿军之后突破其主阵地前沿,但在天亮前不让志愿军形成突破,尔后再通过集中轰炸恢复阵地。

3、直接警戒阵地。直接警戒阵地设置在美军主阵地前200到500米,兵力通常是一个班。其实就是在战斗警戒阵地失守后,在主阵地前再加一道保险栓。其作用是在主阵地的重火力掩护下,观察志愿军下一步攻势的兵力、方向,迫使志愿军进攻部队提前展开,阻止志愿军侦察部队;同时也承担掩护战斗警戒阵地部队撤退的作用。通常会采用稍作抵抗立即撤退,然后迅速火力急袭的战法,进一步迟滞志愿军攻势。

说一千道一万,美军警戒阵地的根本作用就是尽可能缩短志愿军夜战的时间,把战斗拖到白天,转为对美军有利。需要指出的是,美军警戒阵地的战法,也吸取了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机动防御的战法。美军和志愿军一样,两军都是在战争中不断总结教训,吸取对手的经验。这是一个互相的学习。

五、乌拉冲锋

在第五次战役开始前,美军第32团阵地情况如下,见下图。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4)

1951年4月19日-22日,美军第7师第32团第一梯队营以3营为左翼,1营为右翼。3营以L连占领了651高地,K连占领了902高地,随即派出I连占领610高地为战斗警戒阵地,I连派出2排的半个排占领前方的680高地为直接警戒阵地,距离K连2000米左右。主阵地的K连派出两个班在西北方向大约700米占领一个直接警戒阵地,以连接I连,M连派出支援分队在I连西南方提供火力支援。1营派出B连2排占领了主阵地前方1500米的770高地,形成了一个战斗警戒阵地。其余四个连,顺时针按B、A、C、D连占领915高地为主阵地,形成环形防御圈。

我们可以看到美军第32团的阵型有两个战斗警戒阵地形成独立的前沿支撑点,战斗警戒阵地和主阵地之间放了一个直接警戒阵地,3营的战斗警戒阵地之前放了一个直接警戒阵地。

两个营的营长思路不同,3营的阵地较为分散,1营的阵地紧紧围绕。3营K连的902高地和1营的915高地距离较近,B连2排占领的770高地战斗警戒阵地可以稍微兼顾到K连方向。但3营阵型明显存在漏洞,K连正北方没有占领直接警戒阵地,反而向西北方派出了两个班。我查了下1比5万的地图,K连的902高地正北有641和800.2高地可以利用,这两个高地基本和610、680高地平齐,不知道为何没有占领。这样子,美军第32团的阵型在中间K连这个方向就凹下去了一块。

1951年4月22日晚,人民军第45师团和第6、第12师团一起,准时发起进攻。第45师团一开始的进攻是一次佯攻,试图误导美军,进攻的目标是770高地。但是战斗波澜不惊,攻击的人民军在通过美军事先标定的炮兵不动阻拦射击线后,只有4个人冲上了美军阵地,1人阵亡,另外3人不知所踪。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美军学习了志愿军的战法,“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在一线作战的美军只有大约6人。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5)

770高地上的美军第32团B连2排

在随后很长时间内,美军第32团的阵地前风平浪静。只有K连的直接警戒阵地发现了大约一个班的人民军,短暂的枪声后,这些人民军消失了。

其实这是人民军正在隐蔽接近美军3营阵地,可美军K连直接警戒阵地没有把这个发现当回事。4月23日凌晨,人民军第45师团完成了隐蔽接敌,突然对美军K连、I连同时发起冲锋。人民军非常漂亮地完成了隐蔽接敌,达成了攻击的突然性,可是这些按照苏军模式训练的人民军士兵在冲锋时大喊着“乌拉”,一下子把自己暴露了。

得到“友情提示”的美军立即投入战斗,特别是在680高地直接警戒阵地的半个排有效地拖住了人民军的进攻,这些美军不断给团坦克连,57毫米反坦克排,81毫米迫击炮排指示目标,连续打退人民军四次进攻。在数次进攻失利后,人民军攻击部队被迫展开战斗队形,从三面包围680高地,然而美军警戒分队撤了,随即美军炮兵对680高地进行了火力覆盖。

志愿军47军对美军第3师占领的水郁市西北第二无名高地的直接战斗警戒阵地的进攻也是吃的这个亏,美军警戒分队突然撤退,随即就是炮兵火力急袭。

炮兵火力急袭后,美军I连1排开始对680高地进行反击,但发现高地上依然有人民军火力,美军再次迅速撤退,炮兵再次行动。

在美军反击的同时,一支人民军部队悄悄绕过610高地,对651高地上的美军L连发起进攻,但美军在设置阵型时就有防备,派出了坦克连和M连封锁610高地西侧的谷地,在美军L连、M连和团坦克连的火力面前,高喊着“乌拉”的人民军在弹雨中纷纷倒地。

4月22日晚,人民军第45师团对美军32团3营左翼的进攻以失败告终,损失非常惨重。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6)

人民军发起进攻

但美军的K连只有在西北方设置了直接警戒阵地,发现了人民军还没当回事,正北方是没有警戒阵地的。因此K连据守的902高地成为人民军第45师团最好的机会。

在680高地进行激战的同时,902高地的美军K连突然遭到了人民军的攻击。虽然人民军的“乌拉”声抵消了部分进攻的突然性,但缺乏警戒阵地的K连被人民军直接突入阵地,美军炮兵只能以阻拦射击阻止人民军后续部队,无法为阵内战斗提供帮助。

K连在最左翼的2排(2排的两个班在直接警戒阵地,兵力严重不足)首先被击退,溃兵一路逃到连指挥所,美军以2排、连部人员和60毫米迫击炮排进行了反击,依然被人民军击退。随后正北方的1排也被击败,接着败下阵来的是3排,3排一名美军士兵成了淝水之战中的朱序,大喊着“我们败了,我们败了”。恐惧的情绪传遍了K连,美军纷纷逃跑,902高地被人民军占领。而直接警戒阵地的两个美军班也遭到人民军攻击,丢弃阵地一路南逃,甚至在L连的阵地上都没有停留,逃到了团重迫击炮连的阵地上,这里更加安全。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7)

在902高地牺牲于美军飞机燃烧弹的人民军士兵

可是之前对770高地无效的佯攻为美军3营带来了援兵。23日白天,没有任何战斗压力的美军1营派出A连两个排支援K连。得到支援后的K连立即反击,在航空兵支援下,夺回了阵地。

610高地上美军I连派出3排一个班再次设置了一个直接警戒阵地,1排向西移动和美军第17团连接战线,防止人民军再次利用610高地西侧谷地。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8)

4月23日天刚黑,人民军第45师团就又一次向美军第32团3营发起进攻。610高地北端的美军警戒阵地稍作抵抗立即后撤,随即美军进行了一次反冲击。在这次反冲击后,美军I连迅速撤退,当人民军展开追击之时,美军炮兵再次用炮弹覆盖了680和610高地。24日天亮后,美军发现680、610高地上已没有人民军,美军第32团左翼的威胁被解除。

而在902高地上,人民军第45师团也再次发起猛攻,但“乌拉”的高喊声一次又一次出卖了他们,美军A连和K连守住了阵地。

顺便说一句,牵制美军第2师23团的人民军第45师团另一个联队在集结区域被美军第23团C连派出的警戒阵地观察到,美军飞机和炮兵进行了15轮火力打击。人民军未战就损失惨重。

抗美援朝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

退出战斗后的美军第32团

4月24日,美军第32团退出战斗,南撤至韩军第5师团左翼,美军第10军和韩军第3军团,再次形成完整战线。

六、综述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此次战斗中美军的警戒阵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3营最左翼的I连利用警戒阵地与人民军周旋,充分发挥了迟滞作用和对炮兵的引导作用,瓦解了人民军第45师团对左翼的攻势。3营右翼的K连在自己阵地前未设置警戒阵地,而向西北派出的警戒阵地又麻痹大意,发现了人民军隐蔽接敌部队没当回事,结果导致K连主阵地遭到人民军突然袭击。只是因为人民军的“乌拉冲锋”给美军帮了忙,使得人民军未能在K连方向形成突破,错失有利战机。

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美军第7师的战斗力在朝鲜战争美军参战各师属于中上水平,其第17团是美军最精锐的团之一,第31、第32团战斗力也不弱。人民军第45师团战斗力并不强,攻击失利在情理之中。

虽然未能歼灭韩军第5师团,但人民军第12师团和第6师团对韩军的攻击却大获成功,第12师团以数千兵力打败了韩军第5、第7两个师团,第6师团也击败了韩军第3师团。这是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此战后,崔仁被提升了第6军团参谋长,随后出任军团长,第12师团被通报表彰。

话又说回来了,这也从侧面证明解放军战斗力的强大,在仁川登陆,人民军主力尽毁后,人民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就是那几支以解放军朝鲜族官兵为骨干的师团了。抗美援朝战争,还是得看我们解放军。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