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汪卫平怀宁武术名人轶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武术之乡有多少个?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武术之乡有多少个(状元故里武术之乡)

武术之乡有多少个

作者 汪卫平

怀宁武术名人轶事

怀宁县位于安徽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西与潜山、太湖接壤,北隔大沙河与桐城相望,南与望江、皖河农场为邻。怀宁自东晋建县至今有1600多年历史。怀宁县县名还是晋安皇帝御赐:永怀安宁。怀宁濒长江、枕皖水,持黄金水道,有皖口、洪镇、江镇、杨家牌、石牌等水运码头;怀宁还坐拥独秀山、大龙山、大雄山、金山、柏子山等大别山余脉;独特的丘陵地貌和富饶通达的水运经济,孕育了怀宁大地彪悍的民风和习武练拳之风。武术传承,源远流长;名人轶事,光彩夺目;武术流派,百花齐放;南拳北腿,斗艳争辉。怀宁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长河之中略举一二:樊若水献计赵匡胤,石牌口扎营训水军;石达开猫山筑新城,多隆阿火攻太平军;柏子山建立根据地,抗日冠怀宁出奇兵。

武术之乡有渊源 中国首位武状元

王来聘(1590年--1633年),中国第一位武状元,怀宁县平山镇人,原名王宋徐,因家境贫寒,常受人奚落,于是拜师学拳,潜心习武,后籍燕京。明祟祯四年(1631年)王来聘参加武科会试,荣获辛未科武举殿试第一名。考中武状元后,曾衣锦还乡,深受家乡父老爱戴。几年后因朝庭派遣在山东登州卫国征战中不幸捐躯,时年43岁。至清乾隆时赐谥忠愍,嘉庆初年怀宁县学重修文状元刘若宰状元坊时,增载武状元王来聘之名。

苗竹武毅传千古 长枫诗话贮一楼

武功将军程学明(1826年--1877年),字百魁,号鹤林,怀宁平山程家花园人,自幼习武,军功卓著,赏戴花翎,钦加参将衔,将授浙闽尽先,补用游击府。程学明因在历次护国战斗中累建战功,大清王朝诰授武毅都尉,晋封武功将军。

平山程家花园可谓人才辈出、一门忠贤。程学明将军之孙程演生,前北京大学国文预科教授,安徽大学第五任校长,“五四”运动先驱,陈独秀的同乡知己,陈独秀深陷囹圄时,程演生曾竭尽全力救助。程演生曾孙程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发了全球首个多病毒核酸检测芯片系统,被称为中国生物芯片“第一人”。

清代怀宁武进士 御前侍卫甘拱辰

怀宁在大清王朝产生了15位武进士,康熙年间:张泓、蒋祚永、陈循、李嗣泌、梁德济、马圯受、王惠、邵斐儒、马大缙,雍正年间:马大用,道光年间:丁冠甲,光绪年间:甘拱辰、丁槐榜、吴堂、李滨。以上15位武进士均在怀宁府县同治时期产生,影响突出的有甘拱辰、陈循。

甘拱辰,洪铺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酷爱骑射武艺,光绪二年(1876年)在中式丙子恩科武会试中,获得殿试三甲武进士,钦点蓝翎侍卫(正六品武职),乾清宫行走,御前侍卫。

陈循(1650年-1714年),洪铺人,字奏言,号梅溪,曾在康熙甲子科江南武乡试中拔得头名武解元,后在康熙年间甲戌科殿试中拔得第九名武进士。

习武之地皖河村 武生唱响北京城

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月楼、杨小楼都出身在怀宁皖河杨家墩。杨月楼少年时期在家习武学戏,咸丰年间随父进京,拜徽剧名角张二奎为师,由于武术功底扎实,杨月楼专攻武生,擅长演孙悟空,有“美猴王”之誉。杨月楼体魄魁梧、嗓音洪亮、仪表堂堂、武戏文唱,在京城有“天官”之称。其子杨小楼,是京剧表演艺术界的“武生泰斗”。从小随父习武学艺,十七岁出科(国剧伶人科班毕业),在京剧艺术上继承家学、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武打步法准确灵敏,具有明显的“武戏文唱”之杨派特点,备受慈禧太后赏识。

皖水河畔江家嘴 练武悬壶总相宜

皖水河畔江家嘴,北依绵绵大雄山、南朝滔滔古皖河,舟楫之利上通古镇石牌,下达江城安庆,素为皖西南诸县顺水达江的必经码头。民国年间,从上丰相庙、新联汪洼、红旗吴家竹林,到联山汪家大屋、丁家老屋,“学打”之风盛行。

相传明末清初江镇刘瘦子师从浙江天目山和尚,习练岳家拳,兼学医治跌打损伤,武医兼修,名动八皖。收徒程汉文、何思贤。传授三门、四门、五法八门、梅花冲法、元手等。程汉文传徒何晴岚、汪增钭、汪增苗等。何思贤传徒何采芝、何酼奇、何建帮等。

何晴岚,又名何细伢(1914年--1978年),清河白云洞(俗称老虎洞)人,青年时拜江镇程汉文为师,习武练拳,接骨疗伤,江镇后来又是何晴岚教打授徒的主要武场和治伤行医的主要范围,所以江镇民间都将何晴岚视为本地练武行医的正宗传人之一。

汪增科,字醉仙,1914年出生,江镇新联汪洼人,自小与何晴岚一起拜程汉文为师,既“学打”又学中医治骨疗伤,学打武功扎实,行医久负盛名。

何采芝(1904年--1996年),江镇上丰相庙人,解放前既练拳习武又行医开药房,练拳刚劲有力,虎步生风,行医独树一帜,名扬四方。由于武医相通,医药相连,其药房常有何晴岚、汪增科等拳师名医出入,江镇老人习惯上称他们三人为“两何一汪”。“两何一汪”三位名师的特点是:何晴岚的打功、何采芝的药功、汪增科的推功。

戏乡古邑石牌口 南拳北腿有练就

石牌古称石牌口,石牌不仅有着绵长精深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康熙、乾隆年间粟布云集、货贿泉流,其繁荣程度居安庆诸镇之首。怀腔、徽戏也渐入佳境,“无石不成班”就是最好的佐证,古人云“穷文富武”,石牌当时习武之风盛行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是水路运输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石牌水路运输的迅速壮大,仅石牌船帮“再兴帮”就有商船300多条,竹排800多条,船舶运输上至南京、上海,下至福建、广州,由于水路运输时间较长,环境复杂,风险较大,为了确保水路运输安全,所以上、下石牌习武练拳蔚然成风。

民国时期,石牌地区就有朱子荣传授北拳,路堂春传授华拳,韩金彪传授南拳,孔凡瑶传授北拳。

朱子荣,河北人,将形意门传入古镇石牌,并在杨成庙开设武场,传授五虎拳、少林拳、峨嵋拳、先锋拳、五虎刀、飞虎刀、九节鞭等。

孔凡瑶,河南六邑人,将北拳带入石牌,先后在上街、庆洲、大洼鸣凤传授弹腿、长拳、力功、洪拳、四趟拳、快罗汉拳、六合刀、六合剑、六合棍、三节棍等。

韩金彪,外号韩聋子,江西人,江西红林班班主,将南拳传入石牌,传授弹腿、小洪拳、五虎拳、慢罗汉拳、七星刀、长棍、猴棍等。

怀宁洪镇谢家棍 原始棍法传非遗

洪镇谢花屋南临皖河,是怀宁、安庆主要的水旱码头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错综复杂的人文环境和丘陵地带匮乏的物资条件,为了强身健体、看家护院、宗族争雄的需要,当地练武之风十分盛行,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谢氏世代相传的非遗武术瑰宝——怀宁谢家棍。

谢家棍传承有秩,内容丰富,是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洪镇谢家武术的核心。谢家棍包括梢子棍、子午齐眉棍、长棍四门斗、短棍和对棍。齐眉棍是谢家棍的代表,棍法梢把并用,握法灵活,把法转换自然快捷、左右兼顾、能远能近、灵活多变、审势而击。通常挑、戳、盖、横击多用把端,也可以用把梢,而劈、扫、抢、撩则多以把梢击打,绞、格、云、拨则梢把两端并用,并有抛棍等宗族混战保留下来的武术化石,更有孤注一掷的射棍棍法。

谢忠赤,1968年7月生,洪镇谢花屋人,自幼随伯父、堂兄习练家传武学,是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怀宁谢家棍第九代传承人。现为安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武术八段,国家级岳家拳、形意拳传承人。

少年强则中国强 传统武术进校园

2022年5月在怀宁县教育局王根旺副局长、陈洁明股长、邬金宝校长和怀宁县武术协会王益林会长、王结根、汪卫平荣誉副会长、潘国平副会长的的共同推动下,积极开展了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怀宁县平山镇中心学校是安庆市武术传统项目学校,怀宁县武术协会将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载体,将传统武术作为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后锻炼身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还根据学生的特点编写武术教材,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武术进校园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比赛展演勇争先 培训考级结硕果

在2020年度第四届世界武林大会网络演绎大赛上,副会长潘国平、秘书长何海银荣获拳术第一名,荣誉副会长汪卫平荣获棍术第一名。

在2020年度安庆市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副会长潘国平荣获拳术冠军,会员江冉冉荣获棍术第二名。

2021年8月会员陈家明两破俯卧撑世界纪录,荣获两项福布斯世界纪录认证证书。

在2021年安徽省第十一届全运会上会员刘月良荣获拳术第二名,会员张黎明荣获八卦掌第三名。

2022年9月,在安徽省第十二届传统武术运动会上,副会长潘国平荣获岳家拳一等奖,会员张黎明荣获八卦拳一等奖,会员刘月良荣获大成拳三等奖。

从2019年至2022年,经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考试通过,汪卫平为中国武术段位制六段、潘国平为五段、乔胜祥、刘月良、郑军三人为四段。通过考试陈霞荣获一级,潘国平、唐晓惠荣获二级,乔胜祥、曹斌、刘月良、孙爱兵荣获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