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上半年成都经济数据出炉。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5.55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高于全国、全省0.5、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收窄至-0.3%。上半年经济总体平稳、趋势向好。
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上半年,成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一季度启动实施产业建圈强链、重大项目攻坚、四大结构调整,主要经济指标居副省级城市前列,经济运行平稳开局。二季度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全力做好“两稳一保”工作,经济运行4月止滑、5月回升、6月加快修复上行。
上半年哪些经济数据有亮点?哪些措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下半年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日前,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成都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扩内需,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
上半年,成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双机场”“双通道”作用,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全力促进投资扩量、消费复苏、外贸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94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72.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1.0%,高于时序进度11.0个百分点。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世界园博会园区等64个项目提前开工,四川天府新区海康威视成都科技园、青白江区国际贸易产业园等34个项目按期竣工,成都市绕城高速天然气高压输储气管道等24个续建项目提前半年完成年度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成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4%,印证了高技术领域投资有力,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5.5%、30.4%。中航锂电、高真公司芯片制造设备采购等大型项目支撑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4.8%。
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 王效 摄
“从短期来看,投资是实施逆周期调节、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最具主动性的政策抓手。”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说。
同时,上半年成都消费逐步回补。实施消费场所分类分级弹性管理,发放消费券264万张、核销率达到94%,有效提振实体零售、餐饮等行业信心。开展购车促销,落实购置税减半,6月汽车零售额由负转正、同比增长6.9%。升级类消费活跃,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91.5%、83.2%。
上半年,成都外贸持续增长。1-6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9.5%,总量和增速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分别排名第6位和第5位。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66%。
建圈强链,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进入2022年以来,成都全力以赴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积极落实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引链主、强配套、补链条、优生态,同时,推出利好政策和服务保障。系列组合拳之下,产业发展更有韧性。
“上半年,成都以产业图谱为引领,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实施强链补链稳链靶向招商,一批重大项目招引正在取得突破。”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市高新区 资料图
上半年,全市围绕21个重点产业链引进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192个、总投资4117.07亿元;在链上组建专班,务实解决供应链链主和关键配套企业困难问题,54家新建投产企业6月拉动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
确保产业链稳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反映在产业增加值上。
上半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7%、3.8%、2.5%。
在国内疫情散发的情况下,二次产业的增长尤为不易。例如,今年4月,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因涉疫地区的零部件无法运抵四川,整车企业面临大面积断供停产。形势紧迫,一场供应链“保卫战”就此打响。仅用5天时间,龙泉驿区即建成占地约30亩的物流中转站,并依托中转站形成了闭环管理的物流运输绿色通道,汽车企业得以快速复工复产。
稳住产业链供应链,让市场主体运转畅起来、快起来,才能保持经济活力。成都深入实施龙头企业保供稳链工程,上半年“30 5”重点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加快恢复制造业供应链,6月一汽丰田、四川领吉等全面复产,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增长9.4%,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4.6%。
区(市)县也拿出了拼劲。例如,金堂县实施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1-6月,巴莫、通威、通合三户龙头企业分别完成产值95亿元、30.7亿元、38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5%。
助企纾困解难,全力稳定市场主体
促进市场主体数量做多、规模做大、实力做强,是应对疫情冲击和其他风险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立完善“制定出台—协调落实—终端检验—优化提升”循环推进政策落实机制;4月出台了“助企30条”,分层分业帮扶企业减负担、渡难关;6月出台了“稳增长40条”,着力推动企业拓市场、保订单、稳经营,促进经济加快恢复……上半年,成都在助企纾困解难、全力稳定市场主体上频频发力。
成都市锦江区 王效 摄
上半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32.03万户、增长3.4%。
企业的获得感体现在经营成本有所降低。上半年成都退税、缓税、新增减税降费超500亿元,惠及纳税人、缴费人超300万户次;减征企业社保费24.7亿元,减免房租3.9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66.4亿元。
企业与政策能不能“接上头”?上半年,成都深入开展常态化政企交流和为民惠企服务,13个“行业 综合”专班服务企业超过8000家、解决困难诉求1500余个,23个区(市)县专班专员服务企业超过16.8万家、解决困难诉求超4.7万余个。
企业的获得感也体现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上。上半年成都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总数达138家,均居中西部第一。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说,为了激发发展活力,成都出台了“北交所13条”“科技金融资助管理办法”等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科创板、北交所,在天府股交中心挂牌;同时帮助企业获得“科创贷”“科创贴”216.4亿元,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78家、增长4.0%。
上半年,成都还加大了援企稳岗支持力度,构建“宜业成都”供需对接平台,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2022届市属和在蓉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分别为85.5%、81.0%。
下半年,增强企业自我“造血”能力
下半年如何积极应对内外复杂局面?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重点抓政策落实,稳市场主体。在保持助企惠企系列政策延续性的同时,推动政策着力点由短期救助向激发内在活力转变、由稳住存量向做大增量转变,聚焦“拓需求、降成本、给机会”等重点方向加强政策力度,增强企业自我“造血”能力。
保工业增长也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在项目投资上,将突出抓好产业投资,制定工业投资“在建项目50强”“招引项目50强”清单,以“清单制 责任制”促进产业投资增长。在抓满产稳产上,将突出支柱产业、战新产业和未来赛道的链主企业,以链带链,“一对一”专班帮扶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市场拓展、项目推进。完善有序用电方案,加强用电指导,精准保障市场销售旺、产能利用率高的工业企业电力供应。
此外,成都还将抓民生保安全。全力扩大就业稳定收入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加大力度促进就业。通过积极推进“一带、十园、百片”高标准农田集聚区和现代粮油产业园区建设,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同时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成果,压实各方责任,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