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艰巨的战斗已经持续超过3天。

疫情突如其来。4月8日,广州出现新增本土疫情。自4月9日起,广州对全市部分区域实施分级分类防控。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硬仗迅速全面打响。

截至4月11日18时,广州本次疫情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61名。

这一次,面对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2分支),广州面临的防控形势比去年“5·21”德尔塔变异株本土疫情更为严峻。作为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国际交通枢纽,广州战疫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

广州抗疫出征(广州战疫72小时)(1)

快字当头、以快制快,与时间赛跑;从严从紧、从细从实,与病毒竞速。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广州大规模核酸检测在11区全面铺开,启动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全市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多区陆续暂停堂食,行程码“带星”,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不能离穗,新闻发布权威发声……广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迅速启动、坚决果断。

千万广州人默默奉献、从容淡定连夜积极配合核酸采样,无数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下沉党员干部挺身而出、逆行出征,凝聚起共同守护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聚沙成塔、众志成城。疫情防控仍在最吃紧阶段,硬仗仍在继续,仍需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坚持就是胜利。

快速撒下“捕捉网”

几乎在与广州发布疫情防控第32号通告的同时,11区都陆续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通告。

快字当头,高质量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和重点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全面铺开。

广州抗疫出征(广州战疫72小时)(2)

4月8日20时30分,白云区启动全区居民(含外来人员)全员核酸检测,荔湾区18条街道、越秀区随后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4月9日9时起,南沙、黄埔、花都、海珠、天河、从化、增城的大规模核酸检测相继启动。番禺区除4月8日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钟村街、大石街、石壁街、沙头街及教育系统4月8日已按计划完成抽样检测的学校外,也于4月9日起对其余12个镇街户籍人口、来番人员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

至4月11日,白云区棠景街、云城街全员核酸检测已开展至第四轮;白云区和番禺区多条街道、海珠区全区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增城区开展第二轮全区全员核酸检测。

11日晚至12日上午,从化、越秀、海珠、天河、白云等区陆续发出通知,开展新一轮的全员核酸检测。

迅速启动全员核酸筛查,为的就是以快制快,以快速制动和快速筛查截断病毒传播。

广州抗疫出征(广州战疫72小时)(3)

4月10日的数据显示,广州针对疫情涉及的重点场所和各类管控区域共开设3624个核酸采样点、15771采样单元,28356名医护人员实施社区人群核酸筛查。

截至4月10日12时,广州全市全员核酸采样1918万份,在4月10日14时至11日14时,广州又再次采样核酸检测823.6万份。

阻击病毒传播链

“经过初步研判,封控区域内可能已经发生社区传播,并存在向广州其它地区传播的可能性。”4月9日下午的发布会,广州疾控中心的判断预警了广州本轮疫情的风险。

广州疫情防控第32号通告在9日上午发出,对全市部分区域实施分级分类防控措施,并在白云、越秀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截至11日,天河、增城、海珠也陆续划定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封控区内封闭管理,人员“足不出户”,管控区内管控管理,人员“足不出区,错峰取物”,防范区内闭环管理,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与之相配套的公共交通随防控措施调整。当大部分人还未起床,广州地铁在9日5时45分发出白云区内8个地铁站点停运的消息,并在11日下午因疫情形势变化将停运站点增至9个。

白云管控区内超过300个公交站点临时撤销,工作人员连夜至各个公交站点张贴告示。罗冲围客运站及广园客运站摁下暂停键。

广州抗疫出征(广州战疫72小时)(4)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防控政策也随之升级。

除了有住宿条件和全封闭管理条件的高三外,广州全市中小学阶段学校暂停了线下教学,采取线上教学,幼儿园停止幼儿入园,校外培训机构暂停线下教学,托管机构暂停服务,高等院校实施封闭管理,原定于4月11日开始的中考体育考试暂停。

至4月11日,广州11区已陆续暂停线下密闭场所的娱乐活动,白云、增城、海珠、越秀、花都、番禺陆续暂停堂食,天河员村街辖内封控、管控区域禁止堂食,全区其他区域限制堂食。

行程码带星、呼吁市民非必要不离穗、确需离穗须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一系列减少人员流动与聚集的措施在两天时间内落地,打响病毒“围追堵截”阻击战。

广州抗疫出征(广州战疫72小时)(5)

保供“24小时不打烊”

4月10日早上8时,住在越秀区管控区金麓山庄内的市民吴小姐来到家楼下的物资供应点,蔬菜、肉类、水果等物资已经整齐摆在货架上,移动冰柜里还装着速冻水饺、冷冻肉类等商品。不远处,管控区设置的无接触取物点摆放着市民在线上平台订购的外卖和快递。

4月10日下午,白云区三元里街的“流动超市”也正式“营业”了。几辆面包车载满400多份青菜包,以及肉、蛋等生活物资,从卜蜂莲花供应商直送商品收获区出发,直奔走马岗社区。

“青菜套餐”里有上海青、娃娃菜、青椒、土豆、茄子、黄瓜、小瓜、生姜等,居民现场扫码付款,一个小时不到,全部发放完毕。走马岗社区居委会副书记韦燕华感叹,“流动超市”兼顾了线上和线下的物资需求,为他们减轻了不少工作压力。

4月9日广州部分区域实施分级分类防控措施以来,全市物资供应情况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

广州抗疫出征(广州战疫72小时)(6)

9日下午,广州启动应急工作方案,召开全市生活物资市场供应调度会,启动“24小时不打烊”保供计划,当天以3-5倍货量对生活必需品进行补货,保证了整个市场供应不断供、不脱档、不脱销。

按照“1 1 2 N”的成熟保障模式,即,启动一个应急保障机制,一个国企对接1至2个街道,一个街道安排不少于2个临时供应点,N个社会销售平台协作,让重点区域内的市民不仅“吃饱”,更能“吃好”。

在管控区内,广州市供销社推出的“10元食材包”受到街坊们的欢迎;岭南商旅在管控区物资供应点开展的大米推广活动备受好评;棠景街好又多超市里生鲜蔬果商品明码标价,市民坦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目前,仅封控管控区内就有电商平台仓库34个、物资306吨,重点市场供应企业52家,物资储备734.9吨。

物资供应量足,还要真正能送到百姓手中。为了让物流配送链条更畅通,广州对保供企业提出的车辆通行证需求“应发尽发”“快发早发”,为已备案车牌号的重点保供企业车辆打开绿色通道,确保生活必需品从仓库到门店运输通畅、无缝对接。

截至4月9日24时,白云区共发放超580张生活物资配送车辆通行证,全面打通封控、管控区域内民生物资配送,全力保障和丰富市民群众的“购物车”。

广州抗疫出征(广州战疫72小时)(7)

15.5万党员下沉

“哩几日,日日都要做核酸啊,请大家快落楼做核酸!”一早,白云区棠景街棠溪经济联社工作人员一人举着扩音喇叭,一人负责敲打铜锣,用粤语和普通话发动群众就近完成核酸检测。

从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到核酸采样点投入使用需要多久?

“以前从接到任务到完成布点、开始运作需要2个小时,现在仅需半个小时。”白云区棠景街的负责人表示,“从去年5月至今,街道已经开展了多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并固定设立12个核酸采样点。”

从接到工作指令开始,街道的党员干部、基层工作者、医护人员火速集结,到点到岗、各司其职,全面铺开相关工作。运送物资、搭建帐篷、设置指引牌……核酸采样点现场布置流程有条不紊。

短时间,支援社区的力量也从四面八方赶来。

广州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资委等单位,迅速统筹全市机关干部、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职工力量,以战时状态、战时速度、战时担当投身基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4月8日至10日,15.5万名广州市、区两级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社区支援疫情防控,成为服务全市疫情防控大局的坚实力量。

广州工控服务公司的老党员李志文是响应党组织下沉支援社区号召的一员。组织群众核酸检测、公共区域消杀、卡口值班执勤、分送社区防疫物资、宣传防疫政策……在观鹤社区,到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广州抗疫出征(广州战疫72小时)(8)

自4月8日晚上开始,广州公交集团一汽公司居住在白云区的职工,也陆续到居住地社区报到,配合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4月9日,一汽公司又从党员突击队及预备队中抽调50名党员职工分两批支援白云区同德街防疫工作。

广州多家医院召集医生护士前往各个核酸检测点进行支援工作。“今晚可能有全员核酸采样,请各位同事做好准备。谢谢!”晚上9时许,医护工作群收到了召集信息,两个小时后,居民社区附近的核酸检测点就已经陆续“开档”。

臂带红袖章的“广州街坊”、套上红马甲的志愿者,穿上防护服的“大白”、身着蓝色隔离服的“蓝精灵”,套上红马甲的“志愿红”,全员核酸检测的现场,紧张但有序。

“广式结对”不遗漏

“一天里,我在管控区和医疗机构之间跑了5趟,给15名居民送了药,没有耽误他们的病情,他们都很安心。”这是大源街管控区工作人员小刘忙碌的一天。在大源街建立的医疗救助微信群里,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着“线下接单—线上派单—上门医治—后续跟踪”的闭环服务。

保障居民群众各类就医需求的前提是做到心中有“数”。

广州抗疫出征(广州战疫72小时)(9)

“目前封控、管控区内有高龄老人80岁以上的889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74人、严重基础疾病者234人(含血液透析患者)、孕产妇1584人、残疾人1692人均予以落实服务保障。”这段4月10日广州疫情发布会上的通报在网上引发广泛好评。

广州全面摸清封控管控区域内透析、孕产妇、残疾人、独居老人、慢性病人等特殊群体的就诊、用药、生活等基本需求,是为了统筹安排给予解决。

海珠区的江南中街道,老年人、低收入群体较多。在封控当晚,街道就与当地超市取得联系,提前准备了“爱心礼包”,包括5斤装丝苗米、油、盐、瓜果蔬菜、鸡蛋、猪肉等食品,免费发给封控区内的独居老人、残疾人、低保人。

结对不仅在社区与居民之间,广州建立“市直机关 市属国企”组团式对口支援区工作机制,全市86个市直部门、28家市管企业共114个单位与11个市辖区定向“结对子”,11支总计4200多人的突击队奔赴各区。各区也参照市的做法,建立区直单位支援镇(街)疫情防控“尖刀班”“应急队”,应对紧急情况。

号角吹响,队伍集结。作为“组团式”对口支援天河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牵头单位,广州市委编办动员广州市委组织部等11个成员单位,397名党员第一时间到天河区9条街道报到支援;凌晨2时53分,接到紧急集合电话的广州巴士集团,在1小时内迅速集结起一支30人的党员突击队,下沉白云区同德街道抗疫一线。

广州抗疫出征(广州战疫72小时)(10)

“双向奔赴”共守护

“请问这里还招志愿者吗?我可以!”4月9日,广州番禺化龙镇眉山村核酸检测点,1.8米高的健壮小伙代毅在做完核酸后,决定留下来,成为一名现场志愿者。

这场疫情防控的硬仗里,广州市民识大体、顾大局,是另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

当广州各个区深夜发出全员核酸的通知,获知消息的市民们淡定地穿好衣服,喊醒家人下楼测核酸。

“请大家戴好口罩,到小区门口测核酸。”凌晨2时许,寂静的夜里响起“大声公”巡游播报的声音。陆续有居民走出楼栋,走向同一个地方——核酸检测点。男女老少大多穿着拖鞋,拿着手机扫码,安静、配合、有序地在关门的店铺前排队等候。

没有人抱怨深夜响起的喇叭,更多是向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道谢,“我们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就跑过来了,夜里还要搞核酸,工作人员辛苦了。”

在白云区龙归街南村村,一家名为“玖队树脚早餐网红店”的店主周杰明不打烊,免费为夜以继日采样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送去宵夜、早餐。

在广州番禺区市桥街丹山村户外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顶着酷暑采样,村里则采购了2.4吨冰块运到现场,为采样点“硬核”降温。“他们为我们的安全把关,我们为他们买冰。”丹山村党支部书记黎进雄说。

虽然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每一幕“双向奔赴”、互相理解的场景都生动诠释出:疫情防控,从来不是一方的战斗。

【南方日报记者】郑慧梓 黄舒旻 柳时强

【统筹】陈邦明 冯艳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