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称,长期沉迷游戏会改变大脑结构,让大脑变得和阿尔茨海默症相似这是真的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黄金可以和铂金一起打游戏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黄金可以和铂金一起打游戏吗(记住黄金21小时)

黄金可以和铂金一起打游戏吗

近日有媒体称,长期沉迷游戏会改变大脑结构,让大脑变得和阿尔茨海默症相似。这是真的吗?

首先,怎样才算“沉迷”游戏呢?有研究人员认为,“沉迷游戏”到符合以下成瘾症状的程度,可以诊断为“游戏障碍”:

持续、重复地玩游戏;

无法自行控制玩游戏的频率、强度、时间长度等;

将玩游戏置于其他生活兴趣、日常活动之上;

即使已经感受到玩游戏产生的负面后果,仍保持或增加每天玩游戏的时间;

上述行为已经构成对个人生活、家庭、社会活动、教育、职业等各方面的显著负面影响;

以上症状持续至少一年(症状较严重的话,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缩短)。

其次,随着细胞的代谢,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也在变化,所谓的变得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还有待更加科学的论证。

如今,地球上有10亿人天天玩电子游戏,平均而言,每天至少玩1小时。这个数字未来无疑还将上升;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有关互联网生活的研究,美国99%的18岁以下男孩、92%的18岁以下女孩承认自己经常玩电子游戏,男孩每周平均玩13个小时,女孩8个小时。

这么多人而且将会有更多人把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电子游戏里,这令我们必须理解电子游戏对人的心理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游戏改变人生》中的游戏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危害,并获得这3点潜在益处。

01

认知益处:游戏让你更聪明

游戏可以让你更聪明,尤其是快节奏动作游戏和赛车电子游戏,如《使命召唤》、《极限竞速》和《侠盗猎车手》。经常玩动作电子游戏的人能得到以下认知益处:

1.提升视觉注意力和空间智力方面的技能,从而有望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取得更高成就;

2.在高压、时间紧迫的环境下,更快、更准确地做决定;

3.提升同时追踪多条信息流的能力,相较于轻度游戏玩家,深度玩家跟踪信息流的数量最高可达他们的3倍;

4.获得整体上更高效的神经回路,这意味着处理艰难任务时大脑所需资源较少。

《星际争霸》、《质量效应》、《最终幻想》等策略游戏也有助于提高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对于学业成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取得更高成就非常重要。

具体来说,这些益处包括:

更高效的信息收集能力;

更迅速、更准确的选项评估能力;

更强的拟定并执行战略规划的能力;

更灵活地寻找备选策略或目标的能力。

最后,各种类型的电子游戏都跟更优秀的创造力挂钩。花较多时间玩游戏的孩子,哪怕他玩的是含暴力内容的游戏,他在叙事、绘画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创造力得分都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从科学证据上看,相较于所谓的以改善认知功能为卖点的大脑训练游戏,以娱乐为主的传统电子游戏带来的认知益处明显更多。事实上2014年,70位神经科学家联名发表公开声明,呼吁关注如下情况:经同行评审过的科学文献并未表明大脑训练游戏能带来长期的认知益处,这种游戏最出名的就是“Lumosity”系列。

有研究直接对比了像科幻解谜游戏《传送门》和奇幻角色扮演游戏《魔兽世界》这样的主流电子游戏以及大脑训练游戏的益处,研究发现,传统电子游戏对认知能力的提高明显强于大脑训练游戏。一些研究人员谈过这些结果,他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传统电子游戏更复杂、更难掌握,需要玩家学习更广泛、更具挑战性的技术和能力。因此,如果你对认知益处特别感兴趣,建议你玩刺激而新颖的主流电子游戏,而不要把有限的游戏时间浪费在简单的“大脑训练游戏”上。

02

情绪益处:游戏改变心情

玩电子游戏有助于改变心情、改善情绪状态,尤其是像《愤怒的小鸟》《宝石迷阵》那样的益智类游戏以及如《超级马里奥》那样的平台游戏。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能让你得到以下情绪益处:

即刻改善情绪;

抵御焦虑;

更频繁地体验积极情绪,如高兴、好奇、惊喜、自豪、惊奇、满足等。

电子游戏还有助于你管理棘手的情绪,尤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惊悚、激烈的游戏,如《生化奇兵》(Bioshock)、《生化危机》和《寂静岭》。经常玩这些游戏的人会得到以下情绪益处:

更好地应对高压情况带来的沮丧和焦虑;

更纯熟地控制恐惧、愤怒等极端情绪。

玩家甚至能培养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情绪“超能力”,这里面最令人惊讶的力量跟做梦有关。第一人称游戏会以英雄的视角生动地向你展现游戏世界,如《我的世界》、《光晕》和《传送门》,经常玩这类游戏的人会培养出两种惊人的技能。

他们可以叫停噩梦,就像控制电子游戏中人物那样控制梦里的自己。

他们会体验更加频繁的“清醒梦”(lucid dreaming),也就是人在梦境中知道自己在做梦,能有目的地享受梦境,比如享受飞行的机会。

03

社交益处:游戏让你获得社交技能

多人游戏和大型多人电子游戏还可以传授重要的社交技能。经常玩以团队为基础的游戏,如《使命召唤》、《英雄联盟》和《军团要塞》,玩家表现出:

在日常生活中更强大的合作心态;

沟通和协作能力的改善。

同时,如果经常玩需要自发组队或在协同努力中指挥他人的游戏,如《激战》和《魔兽世界》,玩家就会得到他人如下的评价:

擅长领导;

能更有效地激励他人;

更乐于参加志愿服务、为慈善事业筹资等公众活动。

04

每星期玩21小时就是临界点

我们之所以要理解自我抑制或逃避性玩游戏的内在机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它有一个临界点,当超过一定限度,要想避免过度玩电子游戏带来的消极结果,比如抑郁、焦虑、成绩差、社交孤立,就会变得极度困难。

临界点是什么呢?我用了5年时间研究这一问题,我考察了各种资料,包括军方曾调查过的士兵应该花多长时间玩游戏,以及研究人员调研的玩家什么时候会开始感觉游戏有害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我反复发现:一个星期玩21小时左右的电子游戏,情况就有点急转直下了。每星期玩21个小时就是临界点。

每天玩电子游戏少于3个小时的人,往往能收获玩游戏的益处。他们报告说,在游戏目标和现实生活目标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平衡。但是,不管是对儿童还是成年人来说,每天玩3个小时以上,意味着游戏从非游戏的工作、学习、身体活动和人际关系中抢夺了太多时间。这些生活方面一旦开始受到影响,就切入了自我抑制的恶性循环。

不过,只要你每星期的游戏时间少于21小时,益处就会切换回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如果你想为自己或是自己关心的人寻找一种切实的干预手段,不用彻底戒掉游戏或大幅减少游戏时间,只要把每星期的游戏总时间控制在21小时以下就行了。对担心自己玩得太多的玩家来说,这种改变没有彻底放弃游戏那么吓人。

减少每星期玩游戏的时间并不会让人自动切入自我扩展心态。不过,这会让人安全地避开自我抑制的临界点,最终让人减少逃避行为,养成更健康的游戏习惯。

在《游戏改变人生》中,麦戈尼格尔揭示了近10年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游戏、运动和心理建设。她解释了如何改变我们应对压力、挑战和痛苦的反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复原力,仅仅需要一种更加“冒险”的游戏化心态。当我们玩游戏时,我们会展示出强大的心理优势,比如乐观、创造力、勇气和决心。

玩是天性,但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浅玩怡情,沉迷伤身。让我们一起养成更健康的游戏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