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又叫指甲花可以拿来染色吗(凤仙花及染色)(1)

凤仙花又叫指甲花可以拿来染色吗(凤仙花及染色)(2)

也称指甲花。Henna,中文译名海娜、用凤仙花染指甲从古时就有。宋周密的《癸辛杂识》记得犹为详细:“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敷甲上。用片绵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直到退甲方渐去了。”

看李渔的《闲情偶记》写凤仙,就要笑,李渔是不喜欢染指甲的。书中写到:“凤仙极贱之花,止宜点缀篱落,若云备染指甲之用,则大谬矣。纤纤玉指,妙在无瑕,一染猩红,便称俗物。况所染之红,又不能尽在指甲,势必连肌带肉而丹之。迨肌肉褪清之后,指甲又不能全红。渐长渐退,而成欲谢之花矣。始作俑者,其俗物乎?”若李渔生在当代,看到现代女子不仅手指甲,连脚趾甲都染色,各种颜色,还做花,不知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凤仙花是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在花卉当中,凤仙花不以色香引人,主要以姿容形态取胜。凤仙花的花形格外奇巧,花朵宛如飞凤,不信你仔细瞧瞧,那花有头有尾有翅有足,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就像一只凤凰在飞翔,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绝妙。

风仙花有极强的适应性,一粒种子落地,自己就能蓬勃生长,开花结籽,无须费人们什么精力。但也有人以为适应性强的花就是“贱品” ,在封建社会,人有贵贱之别,花也有主仆之分,美丽的凤仙花在当时就被列为贱品,名为“菊婢”,意为菊花的婢女。宋人徐溪月对此很不满,特作诗为之鸣不平:“鲜鲜金凤花,得时亦自媚。物生无贵贱,罕见乃为贵。”

因为它能染指甲,所以又有个名字叫“指甲花”。夏日的傍晚 ,一些爱美的女孩儿,采摘一些红凤仙花瓣,拌上少许明矾,放在碗内捣烂,然后敷在指甲上,再用叶片把指头包扎好,隔夜指甲便染成猩红色,就像涂上了一层蔻丹一样的漂亮。

不过,真正的指甲花还另有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指甲花,有黄、白二种,夏日开,香似木犀 ,可染指甲,过于凤仙也。”这里说的指甲花,是属于千屈菜科的一种灌木,又名散沫花,极香,叶内含有一种橙黄色染料,可供涂指甲等用。但散沫花栽培不广,人们多不知,所以仍习惯地称风仙为“指甲花”。

用凤仙花染指甲是何人何时开始,尚无从考证,但从古人诗词中看,也是久已有之。元人杨维帧有凤仙花诗:“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一点愁疑鹦鹉啄 ,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又有元代女词人陆琇卿的《醉花荫》词一首:“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儒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这些诗词描绘了少女们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方法和玉指的美丽,用仙葩和露,使纤玉染绛霞,在翠袖的映衬下,纤纤玉指仿佛是嵌上了一颗颗相思红豆。

为什么红凤仙花拌以明矾,就可以染红指甲呢?原来,在红色凤仙花的花瓣中含有红色的有机染料,但它不能直接附着在指甲上,必须用媒染剂作媒介 ,才能染色。明矾就是一种很好的媒染剂。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使用明矾作媒染剂了。明矾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合盐,在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铝,这是一种浆糊一样的胶质,指甲附上一层这样的胶质,才能吸收凤仙花瓣里的红色染料,使纤纤玉指“一夜深红透”。

其实凤仙花的颜色不只是红色一种,还有自白、粉红、玫红至大红,复自淡雪青至前紫,紫红,并有底色红紫的上起白斑及各种乔色种。据《花镜》记载 ,还有一种一茎绽开五色的凤仙花,但云不可多得。可见凤仙花也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凤仙花若单开一支,花色是不艳丽的,但若密植于一处,效果就不同了。如果在一园圃中,划分成几畦,或描绘成某一图案,每畦密植一色,花开之时,诸色相间,或者诸色配合成某一彩色图案,那红黄紫白绿,五色斑斓,绚丽多彩,风采更胜一筹。

凤仙花属的植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共有500种之多。我国所见的除风仙花之外,还有紫凤仙花、巴和风仙花、黄凤仙花等。紫凤仙花原产于印度,花色暗紫,花开于植物顶端。巴和风仙花原产于喜玛拉雅山区,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七八朵簇生于花轴之上,组成总状花序,每朵花的花冠又分成几种颜色,上方的旗瓣为淡蔷薇红色,两侧的翼瓣基部为黄色,顶部为蔷薇红色,下方的龙骨瓣为红色。一花数色,倍觉娇艳。原产于我国江西庐山的黄凤仙花又与众不同,上述凤仙花都是簇生,只有黄凤仙花单生于叶腋之间,细长的花梗上开着柠檬黄的小花,纤柔娇嫩,淡雅清新,另有一番风致。

凤仙花的品种中有一珍品是洒金品种。《群芳谱》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晋人“谢长裕见凤仙花,命侍儿追叶公金膏,以麈尾稍染膏洒之,折一枝,插倒影山侧。明年 ,此花金色不去,至今有斑点,大小不同,若洒金,名倒影花”。洒金品种是否如传说那样,只要用扫尘掸子稍稍沾一点金膏,洒在花上,第二年就会开出有洒金点的花来,至今无人证实。但洒金品种是有的,常见白瓣上洒有红点的,娇艳可爱的,就是凤仙中的珍品:洒金。那应该是人工长期培育出来的品种。宋人杨诚斋有诗赞之:“细看凤仙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风仙在花之后,结实如小毛桃,一个个倒挂着,像个小吊种,颇有风趣 ,果实成熟后自然开裂,种子飞出很远,这是凤仙花的一种自我传播方法。凤仙子可以入药,在中药中称之为“急性子”。有活血通经、软坚消积的功能。主治妇女闭经、积块和骨梗咽喉等症。李时珍说,由于凤仙子“能透骨软坚”,煮肉时放入几粒,容易软烂。但“缘其透骨,最能损齿”,服者不可着齿。他因此怀疑凤仙花可能有毒性,在其《本草纲目》中写:“此草不生虫蠹,蜂蝶亦不近,恐亦不能无毒也。”凤仙子有小毒,应慎用之。它还可以主治蛇伤、跌打、瘀血肿痛等。除凤仙子(种子)之外,花及全株均可入药。但说蜂蝶不近,恐不确实。凤仙花盛开之时,蜂蝶漫舞其间,也有文字记载。清人姚梅伯在咏凤仙花的词中有这样一段附记:“秋日见庭前金凤花百本,向晓尽开,蝶侣蜂群,飞宿上下,仿佛具南田翁画意,因宠之以词。”正是蜂蝶采凤仙花蜜的画卷般的美丽,引发了诗人的雅兴,从而作词咏之。

凤仙花的别名很多,除了上面介绍的:金凤花、好女儿花、指甲花、急性子之外,又叫小桃红、旱珍珠、吉吉草、佛顶珠、羽客、海纳、透骨草及被不公平地贬为贱品的“菊婢”。其实,正是风仙花的这种自我传播的顽强性,随时随地播种都能发芽,在贪瘠土壤中也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的适应性,才是它最可爱的地方。平平凡凡才是真。

由于凤仙能染指甲,历代诗人见了它往往都会提到此事。如“金凤花开色最鲜,染得佳人指头丹”(明徐阶),“金盆夜捣声相应,银甲春生色更宜”(明瞿佑),“闲摘秋花捣蝉蜕,殷红醮甲玉掺掺”(明严易),“染指色愈艳,弹琴花自流”(清吕兆鳞)。再看元代女词人陆绣卿的《醉花阴》词:

“曲阑凤子花开后, 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 染上春纤, 一夜深红透。 绛点轻濡笼翠袖, 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 画到眉弯, 红雨春山逗。”

凤仙花原产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它好温暖,不耐寒,主要生长在我国南部,现各地都有栽培,为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植株一般高不及一米,夏季开花,花期很长。花色不一,有紫红、朱红、雪青、玫红、白及杂色。品种很多,可分单瓣和重瓣两大类。重瓣按花型可分为蔷薇型、山茶型和石竹型。此花历史相当悠久,晋代已有栽培上的品种变化。据说,晋人谢长裾见了凤仙花,叫侍儿取来叶公金膏,用麈尾蘸了膏,向花瓣上洒去,折下一枝,插在倒影山之侧,第二年,此花金色不去,都成了斑点,大小不一,如同洒金,即名此花为倒影花。

凤仙花因可修饰指甲,人们又称它为指甲花。但此别名极易与另一同名木本的指甲花相混。

木本指甲花为千屈菜科散沫花属落叶灌木,花如桂,故又称香桂,高可达六米,花开于夏季,花极芳香,显然与草本的凤仙花不同。指甲花原产美洲热带,晋人嵇含《南方草木状》说它与耶悉茗(即素馨花)、茉莉花一起是从大秦国即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移植到中国的南海郡(今属广东,治所番禺,即今广州市)。嵇含介绍它时称为指甲花,别名散沫花,可见当时人们也是用它来染指甲的。

此花由于极不耐寒,长期局限于我国南方的热带地区,大概在唐代仍然如此。唐段公路《北户录》载:“指甲花,花细白,绝芳香,番人重之。”其实指甲花所开之花常见的不单有白色,还有玫瑰红和朱砂红,但不论红、白,取其叶均可制作红色染料,染出来的指甲红过凤仙。只因它种植难于凤仙,实用性便大打折扣,也就逊于凤仙花了。明清时期,江南已多植指甲花,抗州诸山中尤为常见,这在高濂《草花谱》、陈淏子《花镜》中都能得到证明。

指甲花不单制作染色剂,它的花因极香而被福建人称为七里香。《仙游县志》载:“七里香,树婆娑,略似紫薇,蕊如碎珠,红色,花开如蜜色,清香袭人,置发间,久而益馥。其叶捣可染甲鲜红。”大致可认为是指甲花。南方人常把它放在襟袖间,或簪于发际,由于花姿优美,也作盆栽观赏。

可见,凤仙花与指甲花完全两码事,于是凤仙又被人易之为指甲草,以示与木本的指甲花相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