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长白山上生存着数以万计的雪鸡,它们自由地生活在山里,可以说逍遥自在。可即便如此,它们也逃不出猎人们的手掌心。因为猎人们早就已经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绝招,专门能够将其一网打尽。可惜的是,如今的抓捕技术已经失传了。这门技艺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民国时期的长白山,可谓是“物华天宝”,旺盛的植被覆盖着整座山峰,为各种小生灵提供了庇护的环境。长白山被誉为是“绿色宝库”,山上的植物种类十分繁多,甚至被当地人称作是“神山”。与此同时,长白山上的动物种类更是灿若繁星,共有一万多种动物生存其间,让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得异常丰富。
长白山上最美的场景,正是抬头看鸟飞,俯耳听雀鸣。山林之中的燕雀鸟类各有生存之道,它们如一个个美丽的音符,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画。长白山上的鸟类多种多样,包括飞龙鸟、野鸡、大雁等等。飞龙鸟是东北地区最珍贵的鸟类,东北名菜中的“小鸡炖蘑菇”,其实真正的“小鸡”正是飞龙鸟,只是因为飞龙鸟实在太过于稀少,最后才逐渐演变为鸡。
当然,野鸡的味道也不错,只是其本身运动量极大肉质发柴,所以在炖煮的时候需要加一些肥肉。当然,长白山上最受猎人喜爱的鸟类,还是一种名为雪鸡的鸟类,它不仅肉嫩味美,而且十分嫩滑爽口。
所谓的“雪鸡”,其实就是雷鸟,雷鸟是鸡形目松鸡科雷鸟属动物的统称,是一种善于飞翔的鸟类,为鸡形目松鸡科雷鸟属动物的通称。它的体长约40cm,雄性体型更大,它们在陆地上极其善于奔走,且飞行十分迅速,甚至在齐腰身的雪地上健步如飞,不过由于自身体型沉重,所以飞行耐力较差,平时只有遇到危险的时候才会选择飞行。
雪鸡产于寒冷地区,是寒带地区特有的鸟类,是一种极其耐寒的鸟类,其羽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如此贴合的保护色,也是它最典型的一个特点。
雪鸡的生存范围十分广泛,多见于不列颠群岛、欧洲和北美。它们在北极和高山顶上僻静之处越冬,吃灌丛枝,寻找苔藓植物为食,并在雪堆里冬眠。雄性雪鸡在求偶的时候,会发出刺耳的叫声,并飞到巢穴附近对异性进行表演,之后两只鸟共同哺育后代。目前全世界共有4种雪鸡,中国境内产2种,均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趣的是,在北美印第安神话中,雪鸡是全能神灵化身,在空中具有搅动雷电之威力,是由雷神的实体幻化而成。
雪鸡十分灵活,警惕性也相当高,所以猎人们在猎捕它的时候,着实需要下一番功夫。有不少人都认为,凡是动物都逃不过火枪的威胁,即使是火箭也能将其射落。不过从猎人的角度看来,以火枪弓箭猎杀猎物,实在是三流的水准,真正捕捉雪鸡的技术,还是要将其活捉。在长白山上生活的猎人们,常年猎捕各种禽兽,故此也总结出了一套相当具有效果的捕雪鸡方法。
长白山猎人猎捕雪鸡的方式,其实需要使用一种特制的网兜,当地人都将其称作是网袋。捕雪鸡使用的捕网,两侧有高约50厘米的网翼,翼长近20米,中间还存在一个呈锥形的捕网。据当地的猎人称,只要猎人能够发现雪鸡群,使用这样的网兜,就可以将所有的雪鸡一网打尽。
谈到这里,捕捉雪鸡最关键的技术出现了。当猎人发现雪鸡群之后,就会端着一个由木框紧绷住的白布遮挡身体,慢慢向前挪动,逐步压缩雪鸡的活动空间,迫使其钻进网袋之内。当然,移动的时候需要一些技巧,既不能太慢又不能太快,以防惊到鸟群。只要鸟群钻进网袋之内,猎人们便可以瓮中捉鳖,将所有的鸟类捕获。
全国解放后,雪鸡已经成为了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猎人们的捕猎行为也被彻底禁止。不过现代有人工养殖的雪鸡,是法律上允许的食用鸟类,其科学养殖的味道甚至还超过了野生的鸟类。看来,科技果真是能造福人类,更能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参考资料:《东北故事》 魏巍伟著 吉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