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鱼山区池塘繁养技术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项目(20210007tpy)

_武建平等

马口鱼是浙江省山区养殖的主要品种,丽水是溪流性鱼的传统养殖地区。马口鱼与光唇鱼、宽鳍■、铲颌鱼、倒刺鲃等溪流性土著鱼组成的“丽水香鱼”,已成为丽水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省内外人们的欢迎和认可。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套适应山区池塘繁殖、养殖技术,以飨养殖业者。

南方马口鱼养殖技术(马口鱼山区池塘繁养技术)(1)

马口鱼

一、养殖条件

1.场地选择

选择无污染源、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通讯畅通、电力供应有保障的地区,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 5361-2016)的规定。以湖泊、江河、溪流、水库或地下水为水源,水量充足,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的规定。

2.池塘条件

池塘以面积1~5亩、深1.2~1.5米的长方形为宜,池底从进水口端向出水口端略有倾斜。配备供电、增氧及养殖尾水处理排放等设施,进排水设施分开设置。池塘上方应安装防鸟网,材料可用鱼线、聚乙烯网、毛竹架等。

二、人工繁殖与夏花培育

1.亲本培育

在冬季选择规格25克/尾以上的1龄或2龄、体质健壮的养殖成鱼作为亲鱼。选出的亲鱼要专塘培育,放养量为 150 千克/亩,可搭养黄颡鱼50千克/亩。翌年3月,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对亲鱼进行强化培育,选择粗蛋白质水平42%以上的膨化饲料,饲料中添加5‰的V C 、V E ,每天8:00、16:00各投喂1次;每天投喂1次黄粉虫,投喂量占日投饲量的25%。3月开始,池塘保持微流水状态,每15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浓度为20克/米3 。

2.人工授精

繁殖水温18~26℃,最适水温22~24℃。当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选择成熟度好的雌雄个体。要求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雄鱼色彩鲜艳、追星明显、轻压腹部有少量精液流出,雌雄配比3∶1。每千克雌鱼用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600单位+LRH-A 2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6微克+DOM(地欧酮)3毫克,雄鱼用量减半。用1毫升连续注射器、4号针头一次性腹腔注射,规格50克/尾以下,每尾注射0.2毫升;规格50克/尾以上,每尾注射0.3毫升。采用干法授精后,边搅拌边倒入孵化桶。采用锥形孵化桶,每立方米放卵5万粒,要求溶氧5毫克/升以上,水的流速以鱼卵不沉底、不堆积为宜。孵化水温控制在22~24℃,及时除去坏卵、卵膜,勤洗滤水纱布。

3.夏花培育

鱼苗出膜4~5天卵黄囊消失,待平游时将鱼苗转入池塘绢质网箱,按 15 万尾/亩配置网箱1只,规格长4米×宽2米×高1.5米、网目40目为宜,网箱中连续充气增氧。鱼苗放入网箱前5天,需对放置网箱的池塘进行肥水。网箱培育的开口饲料可用人工孵化丰年虫、土池发塘捞取的浮游生物或粗蛋白质水平42%~45%的鱼苗专用粉状饲料,每天投喂4次,日投饲量为6~10克/万尾。7天后,将网箱的一边放入水中,让鱼苗自行游入池塘。之后,随着鱼苗长大,投饲量酌情增加,20天后或鱼苗规格达1.5厘米以上,逐步将粉状饲料换成小颗粒膨化饲料。

三、成鱼养殖

1.池塘消毒

放苗前,池塘用生石灰化水后趁热泼洒消毒,用量为100~150千克/亩,之后7~10天进注新水,进水口用80目筛绢网袋过滤,并施肥培饵。

南方马口鱼养殖技术(马口鱼山区池塘繁养技术)(2)

2.鱼苗放养

鱼苗全长3厘米以上且规格整齐、体色鲜艳、行动活泼、无病无伤残。密度为体长4厘米以下4.5万尾/亩左右,4厘米以上3.5万尾/亩左右。

3.养殖管理

选择粗蛋白质水平42%以上、粒径适口、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规定的膨化或缓沉型配合饲料。根据鱼体大小采用不同规格饲料,在水温15~28℃时,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4%~8%;水温高于28℃或低于15℃时减少投喂量,水温低于10℃时不投或少量投喂。以投喂后0.5小时内吃完为宜,定时、定点投喂,6-10月日投喂3~4次,11月以后日投喂2次。

4.水环境控制

养殖水位控制在0.8~1.2米,养殖期间适时充气增氧。4-10月,养殖前期少量换水,养殖后期适当增加换水量,每月换水1~2次,每次换水1/10~1/5;保持池水溶氧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40厘米、pH 6.8~7.5;定期排污、清除池内杂物,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保持水质稳定。养殖尾水排放应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规定。

5.巡查管理

养殖过程应加强巡查,每天早、中、晚各巡查 1 次,高温季节及天气异常时在夜间增加 1~2次,观察池水变化与鱼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检查进排水口、拦鱼设备及周围环境安全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病害防治

养殖池及苗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投喂优质配合饲料,控制投喂量;保持水中溶氧充足,定期注排换水;施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养殖过程中针对性地内服保肝中草药;病鱼及时隔离,死鱼及时捞出。马口鱼养殖过程中较少出现病害,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霉病。3-4月、10-12月水温在13~18℃时流行。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已向外长出外菌丝;卵膜外丛生大量外菌丝。发病鱼摄食减少,游动失常。

预防:①用腐殖质培育小球藻等措施肥水;②清理池塘杂草,减少鱼体受伤。

治疗:全池泼洒戊二醛溶液0.2毫克/升,每天1次,连用2次。

(2)车轮虫病。4-7月,适宜水温20~28℃。鱼体表寄生车轮虫后鱼体消瘦,体色变暗,群游于池边或水面。

预防:彻底清塘,合理施肥,掌握放养密度。

治疗:全池泼洒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米3 水体。

(3)烂鳃病。4-10月,以夏季流行为多。发病鱼鳃瓣腐烂,鳃小片坏死;口腔黏膜发炎充血甚至糜烂;吻部发白,体色变暗。

预防:①鱼苗下池前,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分钟;②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撒生石灰1~2次,用量20克/米3 ,使池水pH保持在8以上。治疗:①全池泼洒漂白粉1克/米3 水体,连用2~3 次;②内服恩诺沙星粉,每天 1 次,每次20~40毫克/千克(以恩诺沙星计),连用5~7天;③上述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四、经济效益

2015 年,丽水市首次开展马口鱼人工养殖,目前年产量达到60吨。马口鱼的销售市场一般在溪鱼馆、酒店、农家乐等餐饮单位,当鱼达到25克/尾以上时即可上市销售,市场价格在70~80元/千克。马口鱼因体形小,可以用氧气袋充氧或活鱼车运输。与传统养殖品种相比,马口鱼等土著溪流性鱼更适合山区池塘小、水质好和水温较低的特点,养殖效益也更好。以云和县石浦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池塘养殖为例,2020年6月20日放养,2021年4月27日起捕,经过近10个月的养殖,鱼出塘平均规格达到36尾/千克,亩产值26 496元、亩成本16 200元、亩利润10 296元,经济效益显著(表1)。

表1 马口鱼亩投入与产出情况

南方马口鱼养殖技术(马口鱼山区池塘繁养技术)(3)

五、建议

马口鱼为1龄性成熟,因此,在马口鱼养殖时,建议养殖户可以开展人工繁殖,自繁自育以降低苗种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