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代文坛领袖,同时也是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从二十四岁考中进士走上仕途,到六十五岁致仕还乡,一生三起三落,既有远贬他乡、无力回天的困顿,也有高居庙堂、指点江山的豪情,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欧阳修勤奋读书的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欧阳修勤奋读书的故事(从小故事认识文豪欧阳修)

欧阳修勤奋读书的故事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代文坛领袖,同时也是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从二十四岁考中进士走上仕途,到六十五岁致仕还乡,一生三起三落,既有远贬他乡、无力回天的困顿,也有高居庙堂、指点江山的豪情。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030年,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欧阳修名列第一。同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3月14日,殿试放榜,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也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仕途上经历三起三落之后,公元1069年,在欧阳修连续不断、持之以恒的请求下,宋神宗同意让他提前退休。1070年,欧阳修改号“六一居士”。什么意思呢?他在自传中解释了,“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别人问,那还少一个一呢。他得意地回答:“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故事一:画荻教子

欧阳修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司法小官,但是为官清廉不敢错判重判任何一起案件,他认为当官有钱就是累赘,所以死后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就连一间像样的东西都没有留下。

欧阳修的家很穷买不起纸笔,可是她的母亲又想让他读书成オ,这怎么办好呢?他的母亲一直为这事犯愁。有一天,她经过池塘看到荻草杆,于是就拿这个教欧阳修写字,她拿来一些沙铺平在地上,不厌其烦地用获草杆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一遍又一遍地在地上写字。时间久了,他认的字多起来了,他母亲就向有钱人家借书给他看,有时候还会把书抄录下来。欧阳修的学问不断提高,小小年纪几乎可以过目不忘,而且写的文章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他的母亲同时教他做人的道理,又把他父亲怎么做官的告诉他,目的是希望他将来做一个清廉好官。欧阳修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跟他母亲的辛苦教育是分不开的。所以,后来在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中也秉承家训,希望儿子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故事二:虚心求教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罗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故事三:行文求简

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故事四:文风严谨

据《宋稗类钞》记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其中有这样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交稿后,他又推敲了一下,觉得不妥,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修改后再送上。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快马追回的只是两个“而”字。但他反复吟诵后,才发现个中妙处。原来,改句中增加了两个“而”字,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读起来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音节和谐,增加了语言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故事五:醉酒赋诗

欧阳修喜欢饮酒,但并不消极,他内心豁达。被贬滁州之后,他实行宽简的行政手段,尽力发展生产,使人们过上了一种相对和平安定的田园生活。由于年丰物阜,面对令人陶醉的山水,欧阳修便喝酒赋诗。

有一天,欧阳修带些酒食又去游山,途中遇到几位砍柴的百姓和一位教书匠,便邀一同到醉翁亭歇息,一起猜测拳共饮。其友人智山听说欧阳修上山,也即上山,但久等未见踪影,便下山来寻。在醉翁亭外,但见欧阳修醉眼微睁,面红耳赤,忙上前问道:“太守为何醉成这?”欧阳修哈哈大笑道:“我哪是醉了!百姓之情可醉我,山水之美可醉我,这酒如何使我醉?偶有醉时,就是以酒浇悉,自作糊涂罢了。”说罢又自斟一杯,一饮而尽,稍倾片刻,竟脱口吟出:四十末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自暴自弃记吾年!那位教书先生从席间站起,随即附诗一首: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子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直至今日,这首诗的碑记仍然保留在醉翁亭里。

故事六:以诗论菜

一天中午,身为颍州知州的欧阳修与朋友悠游山水,来到一家挂有“杏花村”酒旗的普通酒店。瑟瑟秋风中,酒旗猎猎飘动,“杏花村”三字显得特别醒目,但酒店生意却显得很清淡,只有三五赶集的农民就着炒花生喝酒聊天。

欧阳修正是看中这里的安静,便于同朋友交流写诗体会。欧阳修没有官架子,平时经常深入百姓,所以很多人都认得这位慈眉善目的父母官。今天看到欧阳修大人光临寒舍,店主人受宠若惊,赶紧把欧阳修请进僻静的房间,恭请欧阳修点菜。欧阳修点了三个下酒菜后便虚掩房门,与朋友频频举杯。

让店主人纳闷的是,菜后不到二柱香时间欧阳修便唤店主人结账。店主人问:“欧阳大人,敝店酒菜如何?”欧阳修沉吟道:“酒还不错,不过菜呢……”他从店主人手上要过纸笔,题了首打油诗:“大雨哗哗飘过墙,诸葛无计找张良,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店主人看后,脸胀成猪肝色,为何?原来这四句诗分别说的是“无檐(盐)”、“无算(蒜)”、“无缰(姜)”、“无将(酱)”。这无盐、无大蒜、无姜、无酱油的菜怎能让客人满意?

故事七:行酒令

提到欧阳修,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正气凛然、不苟言笑的书生模样,可是生活中的他并不刻板和无趣,偶尔也兼职说点冷笑话,令人忍俊不禁。

古代文朋诗友们聚到一起,常常喝酒行酒令,欧阳修有回和朋友们也以此为乐。规定大家每人作两句诗,必须是触犯宋朝徒刑以上的罪行。

一人说:“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另一人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轮到欧阳修了,他说:“酒黏衫袖重,花压帽檐偏。”在座的人都很诧异:“耍赖皮吧,这也能判徒刑以上的罪?”

欧阳呵呵一笑,回答说:“喝酒喝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徒刑以上的坏事做不出来呢?”一众人等被“雷”翻。

故事八:诗酒酸秀才

宋代一纨裤子弟,虽无才思,却以“才子”自命,常在亲朋邻里中吟几句歪诗以显示自己的才学,人们私下里称他“酸秀才”。但因他家颇有些权,,大家表面上还是恭维他,夸赞他才思敏捷,下笔如神。经人一夸,酸秀才心花怒放,轻飘飘地不知道自己的轻重,竟打定主意要去寻访欧阳修,同欧阳修比试比试。

扬名趁年轻,酸秀才整理行装便带着家僮上路了。路上,他看到一棵大枇杷树,两个大丫杈上枝繁叶茂,朵朵白花开放,煞是好看,便诗兴大发,吟出两句诗来:“路旁一古树,两个大丫杈。”无奈,下面两句憋了半天也憋不出来。这时,来了一位老者,他手指枇杷树续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酸秀才一听,拍手叫好,认为是诗人幸会,便邀老者一同去访欧阳修。

说话间,来到了河边,河中有一群鹅,有的鹅潜水,有的鹅浮在水面,酸秀才一见,灵感忽现,又吟出二句:“一群大肥鹅,嘎嘎跳下河。”可灵感突然飞走,酸秀才抓耳挠腮续不下去。老者捋须笑道:“白翼分清水,红掌踏清波。”酸秀才这下高兴极了,认为老者有点才气,两人同访欧阳修必成一段文坛佳话。于是,酸秀才大步流星从船头跨到船尾,向欧阳修伸出友好的双手,一边走一边说:“诗人同乘舟,去访欧阳修。”“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羞)。”老者续道。原来,无巧不成书,这老者竟是去寻访佳山胜水的大文豪欧阳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