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距离
当天体发出的光在宇宙中传播了一定时间之后到达地球,我们通过眼睛或者天文望远镜接收到这些光,于是就能看到天体。不过,我们并不能从接收到的光线中直接确定它们走了多久时间(又称光行时)。只能通过测量出发光天体与地球的距离,然后用距离除以光速(光速相对任何参照系都是恒定的),才能确定它们在宇宙中走了多长的时间才来到地球上。
对于太阳系内的大多数天体,可以通过雷达反射法测出它们的距离。但对于太阳,则无法使用雷达反射法,只能借助其他方法,例如,金星凌日法。通过测量可知,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1.496亿公里,由于光速约为30万公里/秒,所以太阳光在宇宙中走了8.3分钟才到达地球。
对于太阳系外视差较大的恒星(通常距离只有几百光年),可以利用三角视差法来测距。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那些距离地球较近的恒星会相对于背景星空发生移动。通过测量恒星在半年时间内的视差角大小,就能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出恒星的距离。
三角视差法
早期天文学家都是用三角视差法来测量恒星的距离,并且秒差距这个天文学中最常用的长度单位也是来自于此。只是在科普中为便于理解,现在都会用光年来转换秒差距。例如,牛郎星的距离为5.13秒差距,转换为光年之后为16.73光年,这意味着牛郎星发出的光在宇宙中走了16.73年的时间才来到地球上。
对于再远一些的恒星,可以通过主序星拟合法。恒星的距离与其实际亮度和在地球上观测到的亮度直接相关,而处在主序阶段的恒星的实际亮度可以从光谱分析中确定出来,这样就能计算出它们的距离。
造父变星的光变曲线
宇宙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恒星——造父变星,它们的光度会随着时间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通过其他方法来对它们进行标定,这样就能用它们来测距。这种方法甚至可以测量河外星系的距离,当年哈勃就是这样首次确定河外星系的存在。
对于更加遥远的星系,可以用Ia型超新星法来测量。因为Ia型超新星的产生机制是一样的,它们具有相同的实际亮度,如果对它们的距离和视亮度关系进行标定,就能用来测量遥远星系的距离。但Ia型超新星在宇宙中较为罕见,属于可遇但不可求的现象。
哈勃定律
对于那些最远的星系,距离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光年的星系,只能通过红移法来测量。通过光谱分析确定星系的红移值,然后经由红移和速度的关系确定退行速度,再由哈勃定律就能算出对应的距离。知道光行距离之后,就能知道光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