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谢丹以一首七律《张富清》赢得’十万元大奖,招了忌妒,遂有多人竞起指摘谢诗用了三个同音字押韵,犯了诗家大忌,一时吠影吠声,甚嚣尘上。果真如此么?我们还是看看前人的作品以及对它的评论吧!

苏轼,宋代文坛领袖,诗词巨擘,想来他岁定是精通诗歌押韵规则的。1074年,他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11月到任时,正是寒冬季节。他作了《雪后书北台壁》的七律二首。诗曰: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儿,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两诗写成后,一时好评如潮。以为苏轼大才,竟押了“尖“,“叉"险韵,押得轻松自然,毫无凑泊之病。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和了数首,具见其诗集中。百多年后,陆游还专门写文章谈“东坡尖叉韵雪诗“。苏轼自己对此诗也满意非常,接着又写了两首《谢人见和前篇》二首,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又和了一遍。

《谢人见和》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森严。

渔簑好句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第二首从略)

这首依然以严,盐,檐三个同音字押韵。

前代诗论家对苏诗的押韵特别赞赏。费衮《梁谿漫志》卷七:“作诗押韵也是一奇,东坡押韵最工,尤精于次韵,愈出愈奇。盖胸中有数万卷书,左抽右取,皆出自然。”

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一:“东坡知密州,年39,用韵甚险,而再和尤佳。坡才高气雄,下笔前无古人矣。此诗亦冠绝古今矣。虽王荆公亦心服,屡和不已,终不能压倒。“

苏东坡的《雪后坡书北台壁》在古人眼中,就是押韵“冠绝古今“的名篇。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王水照《苏轼选集》,上海辞书出版社《苏轼诗文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等书都选录了此诗,可见此诗在当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可是某些先生为了批评谢丹的诗,居然说这是古诗中的“烂诗”。怪不得列宁说,如果涉及到人的利益,连几何公理也会遭到某些人的反对。

不能以三个同音字押韵的规则,纯粹是一些人臆造出来的“皇帝的新衣“。他们写诗写不过古人,就编些“无中生有”的规则,想要胜过古人,如同白日做梦。苏轼的诗,古人的评论,把他们打脸打得“砰砰“响!

下次还准备再介绍几篇,把他们的脸再一次打得“砰砰“响!

苏轼遵循客观规律诗句(古人打脸砰砰响)(1)

苏轼遵循客观规律诗句(古人打脸砰砰响)(2)

苏轼遵循客观规律诗句(古人打脸砰砰响)(3)

苏轼遵循客观规律诗句(古人打脸砰砰响)(4)

苏轼遵循客观规律诗句(古人打脸砰砰响)(5)

苏轼遵循客观规律诗句(古人打脸砰砰响)(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