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结婚礼簿(民国时期结婚证书)(1)

这是张民国三十六年的结婚证,一眼望过去,是不是十分赏心悦目。

和如今机打的结婚证不一样,以前的结婚证书还都是手写的。工整的小楷,为结婚这件原本就十分庄严的事情,平添了仪式感和神圣感。

民国结婚礼簿(民国时期结婚证书)(2)

这张是民国三十三年的结婚证,虽然是黑白照片,依旧能想象证书原件的华丽。从“结婚证书”四个字的烫金工艺也可以看出其家庭的殷实。

民国结婚礼簿(民国时期结婚证书)(3)

不是简单的一串身份证号,结婚人的出生地、生辰也都写得清清楚楚。

民国结婚礼簿(民国时期结婚证书)(4)

受时代的影响,结婚证上还有证婚人、介绍人和主婚人的名字和签章。

民国结婚礼簿(民国时期结婚证书)(5)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结婚证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作为一个新的家庭组建的标志,结婚证常常被主人妥帖地放在玻璃相框内,挂在客厅墙壁上最显眼的位置。

民国结婚礼簿(民国时期结婚证书)(6)

崇尚婚姻自由的时代已然来临,结婚再也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两厢情愿的结合。

与此呼应的是证书上介绍人的信息被抹去,“自愿”两个字熠熠生辉。

一个小小的细节反映了两个时代的大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