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连伟“弟子规”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必修课之一,更是一部绝佳的育人经典著作我虽然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四十年,遗憾的是在2012年才拜读弟子规,当时即为弟子规扎实的育人理念而折服于是我几番努力,终于在去年才争取学校领导的同意,在学校落实弟子规教育在引导孩子们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不断的对弟子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近日疫情肆虐居家防疫,又把弟子规细细的品味一番忽然发觉现在教育缺失的问题,似乎在弟子规当中找到了答案今天就把我个人的一点点思考呈现出来,愿向热爱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谦虚求教,共同探讨和学习,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教育永远重于学校?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永远重于学校(读经典学教育)

教育永远重于学校

作者:郭连伟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必修课之一,更是一部绝佳的育人经典著作。我虽然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四十年,遗憾的是在2012年才拜读弟子规,当时即为弟子规扎实的育人理念而折服。于是我几番努力,终于在去年才争取学校领导的同意,在学校落实弟子规教育。在引导孩子们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不断的对弟子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近日疫情肆虐居家防疫,又把弟子规细细的品味一番。忽然发觉现在教育缺失的问题,似乎在弟子规当中找到了答案。今天就把我个人的一点点思考呈现出来,愿向热爱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谦虚求教,共同探讨和学习。

首先让我们概括了解一下弟子规及各章节的内容。弟子规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几个章节内容。其章节排序源于《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则孝,出则悌”是教育学生居家怎样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实质是培养孩子们待人恭敬之心。

​“谨,信”是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和举止言行要有严谨慎重的态度,避免养成不良习惯,日后修正就困难了。为人要讲诚信,坦坦荡荡做人,培养意志坚定公正之心。

“泛爱众,亲仁”是引导学生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培养仁慈好学之心。

上述几点看似是对具体事物的要求,实质是让孩子们在做事的同时有所体悟,从而教化人心,实属心性教育。

“余力学文”是认真力行上述几点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才可以好好学习六艺及其他有益学问。(也就是文化课、其他技能和才艺等)

了解各章节内容概述后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对心性教育在前,而学文则在后。孔老夫子在几千年之前就把育人的实质问题看透,并告诫后世子孙,心性教育是学文的基础,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我们现行的教育是不是违背了圣人的教育理念,从而导致教育缺失引起的现象层出不穷。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从小没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失去坚定的理想信念,很容易被物欲迷惑,从而丧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所以很少再出现接受民国教育的大师级人才。

华为“任正非的疑惑”(中国的鸡为什么到外国去下蛋)我们是否理解为,忠臣出于孝子门,不知感恩父母的人怎能舍身报国。

有一次,我和一位博士交谈,我问他读博期间最困难的是什么事。他的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他说:在上大学时,由于学习的意志不坚定,从而养成了很多涣散的习惯和对一些事物错误的认知,大学时期的堕落,读博时再不修正就很难完成学业,改正时非常的苦恼。可见心性教育不稳,一旦环境有所变化,很容易迷失人生方向则后患无穷。

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类补习班铺天盖地。为了有效制止教育问题,去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我觉得要想改变教育根本问题,出台双减政策还远远不够。学医如治国,改变教育问题如同中医调病,双减政策好比去邪毒,虽然一时清爽,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扶植正气才能百毒不侵。所以要从小加强心性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

因此我建议小学一二年级减少课业学习量,学校和家庭密切合作,加强孩子们心性教育,养成良好习惯,把圣人的育人教导从小扎实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童蒙养正,心性教育是人性扎根教育,容不得半点浮华,正确引导孩子们做好身边的小事。长大才能不误大事有所担当。其实教育没有那么难,选对路线,遵从教育规律,踏踏实实去为教育服务。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虚心向经典学习,教育怎能搞不好。相信抓好教育,中华民族一定会永远繁荣昌盛。

​2022.3.20

​ 居家防疫心不慌

​ 育儿大事勇担当

​ 拜读夫子学而篇

​ 护佑华夏万世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