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A——花,美丽危险,象征情感;BI——火,炽烈单纯,象征暴力。拆词解读后,主线很明朗了,一个关于救赎与死亡的故事。

[关于西]

西,一往无前,不屑给自己留任何后路,大无畏也好,麻木也好,反正都是心死的表现。高利贷集团的两个打手轻蔑地说:“脱了那身警服,他只是个普通人罢了。”下一秒,西给左边的人一记肘击重伤内脏,抄起手边的筷子戳瞎右边的人的左眼,然后起身离开,不带犹豫。没有丝毫隐忍妥协,忍耐做什么,他一直是个酷烈自我的人。他没有失手,至少在这场旅行中一次都没有。

对于急速暴力的继承,北野武无疑是完美的。一切杀戮反击都在漫不经心间完成,暴力流血镜头被消音,不断剪辑的混乱镜头,就像一个啤酒瓶在一片沉静中慢慢砸向墙面,爆裂,粉碎,整个疼痛血腥的过程被放慢,被迫接受,最是残酷。

冷暴力确是一种美学。西一戴上圆片墨镜,黑帮气质就上来了源于一场摩托车事故,影片中西的右眼角总是神经质地抽搐。每一次都像是在酝酿一种情绪,一种恰到好处的嗜血的情绪。西的目的单纯,他从一开始就是积极的。他优雅地抢劫银行以后,给堀部寄了全套的画具,继续供养田中母子,带绝症妻子去旅行。

这里穿插一个小细节,我个人很喜欢废旧车行的老板。西开着由二手出租车改装成的警车,车上还安着老板送的警灯,一身警服,正大光明地去抢劫银行。看着车远去,画面上出现了老板笑的皱在一起的脸。他喉咙里发出干涩的笑声,牙齿不齐,说:“祝你好运,银行大盗。”

北野武初心之作深度解析(生死皆花火北野武的冷暴力美学)(1)

[关于西和夫人]

西带着天真美丽的妻子踏上旅程,妻子知道这是告别之旅,但不知道是属于他们俩的告别之旅。所以她在拍照时拒绝与西一起拍,她想将那张照片作为自己的遗照。妻子坐在一幅樱花图前,画中的樱花开得肆意无知,而画前的女人却笑得那样无力脆弱。西是那样疼爱自己的妻子。尽管他们一路寡言。

在车里,妻子让西猜自己手中的牌的花色点数,其实牌面已经映在后视镜里,。西每一次都说中,妻子很诧异西居然有透视能力,半信半疑的她于是抓起一包朱古力盖住牌面再让西猜。这次西看不到了,只好笑着说:“好香朱古力。”

影片中,妻子第一次笑了,是孩子的笑容,天真纯美。他们一起拍合照的时候,妻子下意识地挽上西的手臂,被西挣脱了,结果那张合照还是由于一辆卡车经过而照得失败了,然后他们愣了一会儿,憋不住开始笑。

他们在夜晚的野地里放烟花,可是导火线燃尽了还没有声响,西上前一看却被突然腾起的一阵火花给闪得跌坐在地上,妻子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笑。花火在夜空里爆裂开来,经历过太多苦痛的两个人,这一刻却是自在放肆,像是少年情侣,无知无惧。

妻子要看雪,他就带她去看雪。一个双手沾满鲜血,已经分不清邪与正的男人,面对妻子,眼睛里却都是宠溺。他把门口的童车小心地移到一旁,他在白日敲钟给男孩听。北野武还是希望给这部片子留有一点生机,一点真正暖的东西。

北野武初心之作深度解析(生死皆花火北野武的冷暴力美学)(2)

[关于堀部]

相比于西,堀部就是完全相反的一面。堀部在等待西的时候被曾经追捕过的罪犯袭击,胃部中弹导致残疾,妻子女儿因此离开了他。他居住在海边的房子里,吞服大量的安眠药企图自杀。

后来他收到了西寄来的颜料和画家帽,他想画画已经很久了。他独自用力地推着轮椅出门,路过镇上的花店。他看到了很多的花,每一种都新鲜饱满,带给他无限的灵感。堀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美得诡异的花朵拟物图,那种绝妙的想象冲击,大胆的撞色效果,让人很难不为之折服。回去以后,堀部终于开始了创作。海洋,夜空,花火,每一张画作上都画着一家三口,堀部的心思也暴露无遗。

一个转暖的午后,堀部独自去看樱花。

我想,美是会产生视觉疲劳的,或许当我面对那一片樱花林的时候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但是当镜头转换,细碎繁茂的樱花盛满整个屏幕,光线从花团里透进来,花影重叠,一树繁花。恍惚之间,我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

生命的意味传达得太强烈了,眼前分明是花,却有了清晰的震撼之感。回去以后,堀部画下飘飞着的樱花。这一次,没有一家三口,只有他自己的背影,身边插着一把剑。一个剑客,一树樱花,这一刻,堀部选择面对。

[关于结局]

这两个人走的是相反的路。

堀部在画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雪”和“光”,就好像西与妻子正在漫步的一片雪野。画纸下方用红颜料一笔一划地写着“自决”二字,触目惊心。西在雪地里盯着最后一个人窜逃的背影,身后的车里正躺着四具尸体。西对着那人开枪的瞬间,堀部的画纸上溅上一片血色。

我想,堀部已经死了,西将要死了。

镜头回转,堀部一脸平静地拿着空了的红颜料罐。绘画里的死亡救赎了他。而西,解决了最后一点困扰以后,再无烦恼。

最后,画面定格一个普通的海边。妻子安祥地望着大海出神,西在车里。两个昔日的同事等在一旁,他们不得不带走身负命案的西。西说,给我一点时间,一会儿就好。然后他走到妻子身边,妻子自然地靠着他。他依旧戴着那副圆片墨镜。妻子静静地说:“谢谢你。谢谢你的一切。”这是她全片唯一一次开口说话,我却在听到那四个音节以后流泪了。

此刻的相依,西一直以来的执念也终于得到了证明。终于不再有遗憾。

眼前的海总在翻滚,不是普希金说的那些深色的带着愤怒的海,亦不是平静过度死气沉沉的海。它总是在放纵自己的浪头,但从来没有激进突兀的暴敛。像一个中年的男子。西。北野武。他们对于暴力的诠释从来不是追求流血与死亡,他们要求一种美,一种纯粹的自我放纵。

海滩上穿着白色背带裤的姑娘扯着风筝线在一圈一圈徒劳地奔跑。西拿着风筝想帮她,却在姑娘跑开的一瞬间忘了放手,风筝的双翼和骨架还留在西的手里。戴着墨镜的样子很滑稽,他愣神了片刻,浮出很浅的笑意。这一刻,他该是想起了那个早夭的女儿。然后西回到妻子身边,轻轻搂住她;妻子靠在西的怀里,面朝大海,无言。那个姑娘还在一圈圈地奔跑着,想让风筝飞起来。

镜头拉远。海浪翻滚着,天空,礁石,海滩,依偎的夫妻,奔跑的少女。画面安排得当,意境平和美好,该是出现字幕的时候了。

镜头上调。大片的天空,在远处与海洋相接。

久石让的音乐空阔悠然地响起,接着两声枪响突兀而出,声调绵长,间隔大约一秒。

最后,画面里出现少女的脸,没有恐惧,谈不上忧郁,只是一脸茫然。

许多人评价这是一趟“没有归途的旅行”,死亡并不是终结,也不算解脱。旅行还是在继续。

北野武初心之作深度解析(生死皆花火北野武的冷暴力美学)(3)

[音乐与美术]

怪诞的节奏,支离破碎的情节,完整内敛的故事。北野武一直秉承“交谈戏太浪费篇幅”的美学原则,全片语言甚少,镜头语言强烈。通片运用久石让沉静哀伤的音乐,让情感的宣泄更为饱满贴切。片中所有画作均出自北野武之手,这需要绝对的功底与自信才可能完美结合。

我相信北野武最初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他自身,也只有他能够诠释好“西”这个人物。《花火》不仅仅是一部作品,它之所以能够赢得长久的口碑,只因为它是有魂的。

[尾声]

花火的美,在于瞬间的盛极,以及可以预见的消逝。这本身就不是一种快乐的美丽。

黑暗中生,黑暗中盛,黑暗中死。花火如此,一切如此。

北野武初心之作深度解析(生死皆花火北野武的冷暴力美学)(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