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一役,负责的大臣讷亲失职,皇上十分生气。

他自认一直待讷亲不薄,讷亲也很争气。可是此次战役他不仅轻视敌方,对皇上的警示视若无睹,在战败后还无所作为,与相关官员互相推卸责任,让皇上十分失望。

延禧攻略傅恒临终前说什么(皇上气急之下摘去大臣的顶戴花翎是什么)(1)

有大臣说这次金川一战实在难打,也不怪讷亲,不如先撤兵,休养生息之后来年再战。

这番话立马激怒了皇上,他说大清的疆土都是祖辈们一点点打下来的,岂有轻易拱手让人之理。

于是宣布摘去讷亲顶戴花翎,立刻押解回京。

延禧攻略傅恒临终前说什么(皇上气急之下摘去大臣的顶戴花翎是什么)(2)

顶戴花翎,是清代官员的装饰品。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从色泽上分:一、二品都是红色的,三、四品都是蓝色的,五、六品都是白色的,七品以下为金色。在同色中,各品的顶戴又有区别:一、二品有纯红和杂红之分,三、四品有亮蓝和暗蓝之分。进士、举人、贡生都戴金顶,生员、监生则戴银顶。

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清代"顶戴"分二种,一是凉帽,一是暖帽;"花翎"也分两种,一是蓝翎,一是花翎。

延禧攻略傅恒临终前说什么(皇上气急之下摘去大臣的顶戴花翎是什么)(3)

像斗笠样的是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暖帽为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延禧攻略傅恒临终前说什么(皇上气急之下摘去大臣的顶戴花翎是什么)(4)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

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延禧攻略傅恒临终前说什么(皇上气急之下摘去大臣的顶戴花翎是什么)(5)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摘去讷亲顶戴花翎之后,皇上又问在场的大臣谁愿意代替讷亲的位置去金川打仗。

然而金川战役地形复杂,条件艰苦,在场的没有一个愿意发声。

唯有傅恒站了出来,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

延禧攻略傅恒临终前说什么(皇上气急之下摘去大臣的顶戴花翎是什么)(6)

延禧攻略傅恒临终前说什么(皇上气急之下摘去大臣的顶戴花翎是什么)(7)

傅恒的母亲和尔晴听说后都十分反对,勒令他不许去,但傅恒却说如若不去,那平日里研读兵书做什么。

延禧攻略傅恒临终前说什么(皇上气急之下摘去大臣的顶戴花翎是什么)(8)

如此看来还是魏璎珞最了解傅恒。

当初魏璎珞沦落到辛者库,傅恒于心不忍,冲动之下想带着魏璎珞求皇上赐婚。

但魏璎珞十分理智,告诉傅恒,他的梦想是领兵打仗,保卫疆土,不能因为她而毁掉前程。

或许也正是因此,傅恒才会那么喜欢魏璎珞吧。


END

本期看点:

欢迎关注我,从影视入手,聊些有趣的文化。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