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为本,产业为基,品牌为媒,寒亭区——

这三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

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初期极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调动了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群众收入。但后来农产品价格长期相对稳定,而各种农资和生产成本却逐步提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农民群众增收。在此形势下,寒亭区认真分析,主动探索,努力构建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着力破除影响农民群众增收的各种制约因素,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模式。

三举措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三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1)

土地为本,“合作社 农户”模式

三举措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三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2)

即充分发挥各类农业合作社主体作用,组织农民群众以资金、土地等入股,取得分红收入;同时也可以直接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取得土地租赁费收入。农民群众通过这种方式,在获得分红和租赁费收入的同时,还可以腾出时间外出打工,获得务工收入。2016年底,高里街道一空桥村党支部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组织本村101名农民以每股1万元的形式,成立了惠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粮食种植。2018年高里街道引进了全国优质麦(强筋麦)示范区项目落户该合作社,以济麦44小麦品种为主进行种植。2019年,101个股民就获得了每股1500元的分红收入,2020年每股分红8000元,2021年每股分红3000元。其后,惠民合作社乘势而上,又从附近的獐羔埠、三甲刘、后王村、柳疃村等6个村流转土地,总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05万亩,被流转土地的村民不仅获得了每亩1000元的流转费收入,而且不少村民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达到每年4万多元。今年初,该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为让全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做出了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决定,创新调整合作社股份比例,将股份比例变更为村集体占10%、成员比90%,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101名扩大到全村的2500名村民,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做大做强土地这块“蛋糕”。

产业为基,“公司 农户”模式

三举措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三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3)

即借助国家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的有利机遇,积极引进农业经营公司来发展种植、养殖、产品加工,从而开辟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就地实现工资性收入。从事海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滨袁公司,自2019年该公司就与袁隆平团队合作,在高里街道、固堤街道北部租赁流转土地2.5万亩,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以及稻米深加工和农业旅游。原先,当地农民群众种一亩地的小麦、玉米,每年只能收入400多元,海水稻项目流转使用土地后,每亩土地租金1200元,直接给群众增收800元,全部的2.5万亩土地就能给当地群众增收2000万元。同时,当地农民群众还可以到项目基地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按照每人每天100元、每年可以打工100天计算,每年的打工收入是1万元;该基地每年可以使用9000人,合计每年可以给当地群众创收9000万元。

品牌为媒,“龙头企业 农户”模式

三举措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三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4)

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独有的种苗、品牌、技术、销售等优势,带领农民群众抱团发展,共同闯市场。近年来,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挥自身的西瓜特色品牌优势,对当地农户统一提供西瓜种苗、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开展销售服务,全面打通农民参与利益分配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累计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作为郭牌西瓜的合作方,接受郭牌公司的指导和服务,农户年均收入已超过25万元,真正实现了农民群众共享农业发展红利。不仅在本地,近年来,郭牌公司还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在海南、内蒙、辽宁、新疆等地稳步发展,累计建成西瓜生产基地1.5万余亩,为输出寒亭西瓜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举措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三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5)

★滕双兴现场调度重点项目建设

★事关疫情防控,近期济宁入寒返寒人员请立即报告!

★高里街道:政务公开水平再提升 架起热线“连心桥”

★健康科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之重点机构

三举措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三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6)

来源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

记者 | 马海昌 通讯员 | 徐晓峰

制作 | 王静雯

编辑 | 王立军

审核 | 魏显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