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泳圈儿,纳兰泽自媒体编辑部
最近播出的电视剧《突围》可谓是占尽风头,不仅收视率力压谍战大剧《前行者》,口碑也颇为不错。
但就在一众好评之中,也有网友提出该剧角色和普通人生活差距过大,根本难以产生共情。这牵扯出一个问题,即什么才叫现实,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究竟应该怎样才能让普罗大众理解?
作为2017年现象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续作,《突围》的故事背景依旧是在观众熟悉的京州市。只是此次主创团队将镜头从官场调到了国企上,讲述主角齐本安临危受命,挽回流失的国有资产,带领企业在经营困境中成功突围的故事。
当然,和《人民的名义》里出场的省级高官,中央下派的反腐小组等角色一样,《突围》中动辄数亿,市级国企领导人,高管等也和普通人沾不上关系,如何让大众产生代入感乃至和角色共情便成了主创团队的当务之急。
《突围》解决此问题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凭借着编剧周梅森的写作功力,不了解周梅森的网友可能会因为《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误以为他只会写官场,但周梅森曾长期工作生活在国企,对该领域十分了解,各类场面话信手拈来。
更重要的是,周梅森十分擅长将宏大的时代命题落到各个个体上,让观众不再听到那些抽象内容,而是随着剧中角色各自的命运起伏而感慨万千。
《突围》开场时棚户区爆炸、五亿资金下落不明等大事件就展现出了暗流汹涌的环境。作为《突围》的主人公,靳东饰演的齐本安虽然一路仕途亨通,但一直处于二把手的位置上。
此次他空降京州中福集团担当一把手,不仅要面对络绎不绝的送礼贿赂者,集团原实际事务的组织者——他的师姐石红杏,本地的蛀虫高层,还要面对暗藏的黑手、集团的干预、社会势力的纠缠,以及政府官员的权力斗争,让观众一下子就将心放到了主角后续情况上。
但无论是黄志忠饰演的林满江,还是靳东饰演的齐本安和闫妮饰演的石红杏,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都让不少观众觉得疏远。和很多都市偶像剧里的浮夸不同,《突围》在场景的设计与布置当中,无一不体现出上层社会中透出的权势之气。
林满江桌上的八部固定电话,总部和地方集团对于资源、资金的利益分配方式,齐本安和石红杏的住所与生活空间,都让他们与老百姓之间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反而是棚户区的居民会显得更加贴近老百姓一点。
但上层社会与贵气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观众的间离感,比如《突围》前作《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无疑是讨论度最高的角色。他身为省公安厅厅长,算得上是大众很难接触到的高官了,但仍能得到观众同情,甚至为其翻案,认为他并不算是一个纯粹的坏人的言论也不在少数。
究其原因,不外乎主创团队将他逐渐堕入黑暗面的过程透露了出来,再加上演员的发挥亮眼,观众对其产生共情并不难理解。
而高育良身处高位,虽然说话上常常唱高调,好像离老百姓很远,但角色内心的丰富和立体感却仍然让观众感受到了很强的真实感。
而在文学领域,主要角色的身份地位也只是为了展现人性服务的,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里几乎全都是王公贵族生活,可他的伟大早已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所著的《人间喜剧》中富贵的资本家形象也不在少数。
说到底,角色塑造成功与否,不仅要看主创团队的功力深不深厚,也要看角色本身如何去进行有血有肉的塑造,并对演员本身提出了不小要求。
所以,即便《人民的名义》口碑飘红,但陆毅饰演的侯亮平小艾两口子却被认为是最不接地气,最没有生活体验的角色,过于伟光正。在《突围》中,这样的角色就变成了靳东饰演的齐本安和石红杏。
与之相应的,耿乐饰演的牛魔王、高鑫饰演的皮丹,乃至句号饰演的副书记陆建设和来喜饰演的吴斯泰都要更胜一筹。
所以说,《突围》被批悬浮,虽然有场景上和老百姓生活较远的问题,角色人设与演员表演本身,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突围》被删减了17集,主角AI换脸导致口型与台词对不上,也都对该剧的整体评价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目前来看,《突围》更多是依靠了题材、剧本本身的优势给出了优异的表现,三个主角反而没有配角有说服力。当然,即便如此,《突围》从整体的尺度、角色、剧情上仍然相当出色,其题材的深度指向和纷杂繁复的利益与矛盾纠葛也让后续的剧情十分值得期待。
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剧集里,剧情和演员表现上是否能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