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LP二、沟通中的问题三、构建大脑清晰思维的方法。四、逆元模式
三、构建大脑清晰思维的方法。

1、真正的问题

1.)事情本身总是无色透明的,并不一定具有特殊价值,制造问题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认识(观念、价值观)。

2.)人的价值观大多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经历以及反复被印证构建起来的。价值观的本质是把经历抽象化,使它成为简单的规律。当形成特定的价值观时,人们会自动地以该价值观为基础,解释发生地事情。如果当出现超出价值观这一框架地事情时,人会觉得痛苦。

3.)问题是在人产生消极的感觉时,凸显出来的。

4.)问题是否被解决,可以用身体感觉来衡量。

5.)他人的评价决定自己的价值

6.)问题的原因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蒙覆在事情上的形象表象。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形象表象)看待它使反应变得不同,当反应伴随着消极的身体感觉(痛苦的难过)时,便会觉得它是问题。

nlpl高效沟通方法(NLP高效沟通三四)(1)

2、由大脑表象制造出来的问题

1.)很多人在生活中会感觉到惴惴不安,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时那些不安的人执着的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安。头脑中存在不安的情景和词汇,引发了不安的反应(身体感觉)。

2.)我们会自发地(无意识地)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进行省略、歪曲、一般化处理,将其换成词汇后加以理解。这意味着把世界翻译成一种语言符号加以理解。(实际的生活体验(现场)是无色透明且中立的。)

nlpl高效沟通方法(NLP高效沟通三四)(2)

3、打破名词化顺序

1.)判断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就看大脑中是否有解决问题地特征。也就是说,人的头脑是否能把事情转换成动态地形象。暂且不提储存在我们头脑中地词汇是不是流动性地,而是对问题地情况能从具有动态的形象层面加以理解。

2.)打破名词化的顺序:写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之后,按照打破名词化的顺序试着做自问自答。

①特别指定名词化

②为了从具有动态的过程层面对名词化表现加以理解,要搞清楚“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对谁?”这三个要素。

③把名词化表现,使之恢复动词含义,变成具有动态的表现。

举例:“和下属之间沟通交流很困难”

“和下属之间沟通交流”是名词,打破名词化,这样做:

问题:“和下属之间沟通交流”,指的是和谁之间的关系

回答:主要是我和A的关系。

问题:和A之间的沟通交流具体是怎样的呢?

回答:我对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很多顾虑,A却希望我能主动提出意见,特别对这次会议的座位安排上。

这样就找出了问题的所在。

4、双重约束(米尔顿模式前提)

使用特定的言语,让进行交流的对方自然而然地接受没有留意到的前提,从而创造变化的方法,被称为“米尔顿模式前提”。

例如:

A:“你对学习有好奇心吗?”

B:“你对学习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吗?”

B问题,多数情况下会把注意力放在“强烈”上,在思考“强烈还是不强烈”。无论是回答“是”或“否”,都会承认自己有好奇心。

例如:“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侧脸也很漂亮”。无论回答如何,都说明了侧脸也很漂亮,而且也说明了长得就很漂亮。

不管怎么回答,结果都变成同样的状态叫做Double bind(双重约束)

四、逆元模式

“逆元模式”的要点在于传达与解决问题等相关的结构(构架)。“仅提供结构(构架)”并不是说具体的事物,而是特意使用不明确的话语让患者去自由联想。其中的结构(框架)意味着在填补由结构(框架)创造出来的空白时,与对解决问题有效的经历相关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