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灿官视界。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九子夺嫡了。

而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最夺人眼球的,应该是老四跟老八之间的较量。

最后老四技高一筹,成功登上宝座。

也正因为他们两个之间的斗争太过精彩,以至于让我们忽视了其他皇子夺嫡的手段。

其实有一位皇子当皇帝的机会,原本比老八还大更不要说雍正了,但是只因说错了一句话,就断送了自己精心筹备的夺嫡之路。

这个人就是老三胤祉。

雍正王朝解读第24期灿官视界(灿官解读雍正王朝138)(1)

为什么说他的机会有那么大呢?

这就要从他的夺嫡方式来说了:

第一,康熙是一个非常重视文治的明君,他一直在潜心研究汉人的文化。

老三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弄了一帮文人墨客聚集在自己的府中。

表面上看,是把心思都用在了做学问编书上面,似乎对争储没有什么兴趣。

可这恰恰是他另辟蹊径的争储方式。

康熙喜欢研究汉人文化,他就在这上面下功夫,这是投其所好。

有共同兴趣的人,更容易亲近。

雍正王朝解读第24期灿官视界(灿官解读雍正王朝138)(2)

康熙因此很欣赏他,也特别支持他。

记得清理国库欠款的时候,老三欠的款就是康熙给还的。

同样欠了国库银两的老十,康熙不但没管,还把他关起来半年。

从这里也能看出康熙对老三的喜爱。

第二,清朝是从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但是坐天下如果再靠马背就不行了。

以前该打的地方已经打的差不多了,往后就该以文治为主了。

老三选择的路,正是大势所趋。

雍正王朝解读第24期灿官视界(灿官解读雍正王朝138)(3)

第三,因为喜欢做学问,又兼着是皇子的原因,老三已经成了读书人的领袖。

读书人这个群体可不容小觑,在那个年代,读书人就是媒体,传播信息主要靠他们。

可以说是他们主导着舆论的方向。

舆论有多厉害,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

另外读书人的前途是考取功名,那时候的人又比较讲究尊师重道。

老三作为读书人的领袖,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的老师,将来这些人考取了功名,做了官,不都是老三的势力吗?

这样看下来,老三选择的这条路也是非常有潜力的。

借助做学问来为自己打掩护,一边讨好康熙,发展自己的势力;一边坐山观兄弟们斗,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只要他稳步向前,还是很有希望坐上宝座的。

可怪只怪他太心急了。

就在他形势大好的时候,一激动乱了分寸,直接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老大为了彻底扳倒太子,竟然向康熙进言,杀掉太子胤礽。

康熙最不愿看到的事,就是骨肉相残,他以仁治国,不想做个无情之人。

老大的下场可想而知,被康熙当众大骂蠢猪,狠狠的讽刺了一番:

“像你这般无情无义,飞扬浮躁,权力熏心的蠢猪,居然也想当太子?还什么社稷为重,君为轻,那你干脆一刀,把朕这个君弑了。你马上可以登基,岂不更方便?你们说说,朕应该如何处置大阿哥?”

雍正王朝解读第24期灿官视界(灿官解读雍正王朝138)(4)

榜样就在眼前,就是再草莽的人也知道,不能再说骨肉相残的话了。

趁着大家还没有从康熙的天威中缓过神来,老三抓住机会说道:

“无论大哥如何罪不可免,儿臣等都不应该妄议处罚。还请皇阿玛鉴察。”

老三如果把话说到这里,正好。

既逢迎了康熙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强调了老大的罪不可恕,接下来等着康熙发落就好了。

就算康熙仁慈,不会下重手处罚老大,但老大的皇帝梦到这里也已经碎了。

话说到这种程度,即把老大这个障碍扳倒了,又给康熙留下了好印象,多好。

可老三还是担心老大跌的不够瓷实,万一死灰复燃呢?

于是又往前进了一步,抖搂出老大给太子施魇镇的事情。

他本想让老大彻底倒下,可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胤祉,你既然早知道这事,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说出来?你的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老三的夺嫡之心,也随着对老大的落井下石暴露出来。

最终换来了一句“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让康熙撕开了他虚伪的外表,从而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

雍正王朝解读第24期灿官视界(灿官解读雍正王朝138)(5)

一次冒进,满盘皆输。

原本挺好的局面,就被他揭发老大魇镇这步棋给毁了。

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适可而止。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到底什么时候叫适可呢?

我想就是一件事情,已经进展到不需要再有什么行动,就可以达到可观效果的时候。

再进一步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比如,老三在没有抖搂出魇镇之前说的话,就叫适可。

但是他没有止,所以夺嫡无望了,只好开启明哲保身的方案。

当不上皇帝,能安安稳稳的做个王爷也不错。

可是生在帝王之家,想做个太平王爷也不是个简单的事。

康熙活着的时候还好,只要他不再参与夺嫡,就不会拿他怎么样。

可是雍正上位后就不同了,雍正生性多疑,你不支持他,他就有可能怀疑你是反对他的人。

雍正王朝解读第24期灿官视界(灿官解读雍正王朝138)(6)

所以雍正登基以后,老三多次带头表示支持他,就是为了消除雍正对他的疑心。

另外,他也不像从前那样爱做学问了,估计府里的文人墨客也都遣散了。

读书人领袖这个身份,以前对他是帮助,现在对他来说却是威胁。

否则读书人办出什么事来,雍正都可能把帐算到他头上。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出了科场舞弊案,李绂来找他帮忙,他却把李绂支到李卫那的原因。

他是真的不想再趟这潭浑水了。

好了,本期内容就分享到这里。

喜欢的朋友请记得关注点赞加转发哦。

您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非常感谢您的收看。

我是灿官,让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