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过去的2017年,无疑是传统鞋业巨头的梦魇当年百丽黯然退市,达芙妮年亏7.3亿元关店1009家,星期六上市九年首现亏损……尤其是,鞋跟高度在7.6厘米(3英寸)及以上的高跟鞋销售额下滑最快素来喜欢买买买的女人们,难道不在鞋上花钱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百丽同款潮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百丽同款潮鞋(全球女人抛弃三寸金莲)

百丽同款潮鞋

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过去的2017年,无疑是传统鞋业巨头的梦魇。当年百丽黯然退市,达芙妮年亏7.3亿元关店1009家,星期六上市九年首现亏损……尤其是,鞋跟高度在7.6厘米(3英寸)及以上的高跟鞋销售额下滑最快。素来喜欢买买买的女人们,难道不在鞋上花钱了?

打折促销来得有点早

近日中午,《金证券》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新街口的一家大型百货商场,让人意外的是,如今鞋品的打折促销来得有点早。

当记者走过百丽旗下几大品牌店,柜台人员热情地招呼着,“新款凉鞋5-6折,可以试试!”记者随意查看了几双女士凉鞋的价格标签,价格多在千元以上,打完折的价格为五六百元左右。一旁的星期六力度更为凶猛些,凉鞋5折后还能再减50元,算起来大概四五百元左右能带双鞋回家。除了价格下台阶,现在鞋业品牌也玩起了高科技。比如百丽专柜就摆放了一台3D扫描仪,可以免费测量脚型、获取报告。

与记者同行的张女士表示,印象中以往凉鞋大规模的打折促销,大概在暑假期间,“现在竟然5月底就开始了。”即便如此,张女士逛了一圈后并未看中任何一款鞋,反而是直奔另一家商场的某国外鞋业品牌,“这个牌子常年不打折,但价格比打折后的国内品牌还有低,最关键的是颜值高、穿着舒服,我已是它家的忠粉了。”

《金证券》记者也注意到,在前述那家大型百货商场,鞋类的营业面积相比往常有所压缩,反倒是美肤品牌大行其道,人流更为集中。

至于达芙妮,此前也曾在这家商场设有专柜,如今已不见踪影。记者倒是在位于南京龙蟠中路的一家大型超市里发现达芙妮的折扣店,店中醒目位置贴着“全面清库”的横条,目前正两双鞋159元、199元、259元地大甩卖。

相继陷入亏损泥沼

达芙妮、百丽、星期六,如果将这些昔日辉煌无比的鞋业巨头放在资本市场审视,或许更能体味它们的失落、尴尬和无力。

2009年9月星期六登陆A股,当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达到1.12亿元,而在2016年,扣非净利却滑落至1885.38万元,只有2009年的五分之一。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近期公司披露的财报显示,星期六2017年营业收入15.0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84亿元上涨1.30%;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3.52亿元,自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且一次亏空近七年来全部净利润。达芙妮更是早已陷入亏损泥沼难以自拔。曾多年蝉联“内地女鞋第一品牌”的台资女鞋集团达芙妮于1995年在港交所上市。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2017年亏损7.342亿港元,较2016年8.191亿港元亏损略有收窄。加上2015年3.789亿港元亏损,在传统女鞋急转直下的三年,集团累计亏损19.3亿港元。

百丽同样梦魇不断。据了解,百丽鞋类业务的自有品牌包括百丽、天美意、他她、思加图、真美诗等,代理品牌包括Bata、CAT、Clarks等。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百货商场中的女鞋多半来自百丽旗下。尽管如此,2014-2016财年,百丽的业绩直线下滑,三年的营收同比增长分别是8.74%、1.95%、2.21%。在此背景下,2017年7月27日下午4点起,百丽被港交所注销,一代鞋王正式退市。

女人们正在抛弃高跟鞋

对于昔日本土鞋业巨头纷纷陨落,知名鞋服评论员马岗对《金证券》记者表示,主要原因包括行业受电商渠道崛起的影响;行业产品迭代慢,跟不上消费变化;门店关闭,库存高企;女鞋受穿着搭配风格影响,部分转向休闲鞋和运动鞋。

据了解,十年前这些巨头日子过得舒坦,对于电商渠道并未报以积极的态度,“有的也试图试水垂直鞋类电商,由于流量、技术问题,最终以失败告终。后来,它们开始借力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但起初大多品牌都把线上视为去库存的渠道,导致线上营收规模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还拉低了品牌的价值。”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在去年百丽的发布会上,CEO盛百椒就将百丽转型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坦言至今仍然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对市场的变化没有作出很好的预判。

另外,服装行业数年前的“高库存、关店潮”也在鞋类品牌上演。资料显示,2016年星期六存货占资产总额比例高达50.61%。当年公司卖出559万双鞋,库存鞋子的数量却高达1268万双,也就是说,即便公司不再生产新鞋,这些库存货也得两年多才能卖完。此外,虽然公司2017年计提了1.97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其存货率也达43.32%。至于达芙妮集团则因经营不善不断关店,2017年公司核心品牌净关店1009间,而2015年和2016年,该集团已经分别净关店805间和1030间门店。

有趣的是,女性消费者的审美迁移,或许也在给传统鞋业品牌以重击。近日,美国市场研究机构零售追踪数据称:2017年全美女性运动鞋销售额增加37%,高跟鞋销售额同期减少11%。其中,鞋跟高度在7.6厘米及以上的高跟鞋销售额下滑最快。从中国市场来看,这一倾向同样明显,可见“女人们钱没少花,但是女人太善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