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说#

消除不了隔阂(融合与隔阂)(1)

朋友因与其闺蜜闹点别扭心情不爽,她不明白俩人如胶似漆的关系,怎么就变得疏松隔离起来。这让我想到两个词“融合”与“隔阂”。

这两个词中有个字像姊妹,就是“融”和“隔”,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基因“鬲”。只是一个结合了“阝”,一个结合了“虫”。

隔字左耳刀旁加一“鬲”字,左边取其义,右边取其声。

“阝”从“阜”字变形而来,一般称”左耳刀“、“左耳旁”。“阜”字象形,像山崖边的石磴之形。本义为土山。虽然其本义与耳朵没关系,大概因其形似耳朵,故被称为左耳刀、右耳刀。它便与耳有了关系。

耳,听觉器官,“听曰聪,聪即心思明亮。” 聪,繁体字“聰”,由耳、囱和心组成,“耳闻而循心通上”。失去听觉叫失聪,听觉灵敏叫耳聪目明。

听和说有关,语言的产生需要听觉的参与,我们知道聋哑伴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既然,隔和耳朵搞到了一块,那这个“隔”大概和聪明有点关系了。

在说“隔”与聪明的关系之前,先来说说“鬲”和“虫”。

“鬲”读作li时,是古代一种烹饪器皿的名称,为空足陶器,三足分离,各足有独立空间。

读作ge时,用于国名、地名、河水名和姓氏名。和我们今天的话题有关的是前者的意思。

“虫”大家都知道是虫子的虫,也被认为是动物的总称。

动物不会像人一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动物是低级的、原始的、不聪明的。所以我们会用一些动物来形容某人的愚蠢,比如:蠢驴、笨猪。

“鬲”和“虫”合在一起是融,意思是融合、融洽、融化等。试想一只虫子放进鬲中煮会是什么情景,这个烹饪器具还特别给力,连三个足都是空的、都可以注满沸水。显然,这只虫子的终极未来应该是融化。

之前的文章中曾写过心理学家们关于母婴关系的描述内容。人类刚出生时,以及很长一段时间,母婴是融合的关系。人类出生时尚不成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与母亲融合共生,然后逐渐分离个体化,再不断地成熟。

如果说一个人有“虫”的一面或此面占比较大,那便是不成熟的表现。不成熟便需要依赖、融合、共生。

如果说一个人耳聪目明,心智成熟,那便是正在丢掉“虫”的一面,竖起了聪明的耳朵“阝”,那便不是共生的“融”而是独立的“隔”。

一个人的成长、成熟应该包括身体发育成熟、心智成熟和文明化程度的提升。

一个成熟的人是脱离了原始的、动物层面的、未分化状态的人,表现为能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有自我认知力(自知者明)、与人的关系是相互平等、互为主客的。遇事既可以各抒己见,又可以交口称赞;既不融合依赖,又不隔离疏远。

一个人的成熟过程并不完全是勇往直前的,有时是迂回曲折的。融合共生的关系状态不仅只表现在刚出生时,也会出现在人生的其它任一年龄段。

如胶似漆的亲密关系大概就是这种“融合”关系的真实写照。

又倘若,当你发现某段关系有了“隔阂”,或许正是你走向成熟的表现。

这么说,比较好的状态可能是,既融合又隔阂,既不特别融合又不特别隔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