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内紧凑型轿车细分市场当中,以大众、日产和丰田为首的合资车品牌一直把控着市场份额,它们的主打车型大众朗逸、日产轩逸和丰田卡罗拉凭借着出色的品牌力和产品力表现,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不过近两年随着国产轿车的不断崛起,也涌现出了很多高品质车型,它们的设计感较强,配置比较丰富,再加上出色的动力及空间表现,所以也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那么同为主流紧凑型轿车,传统合资车型大众朗逸对比新兴国产车型东风风神奕炫MAX,谁才是高性价比之选呢?下面就让我们从外观内饰设计、配置及空间表现、动力及底盘调教等细节出发,来具体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异。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

外观方面,两车都均采用了最新家族式设计语言,大众朗逸稳重大气而又不失灵动感,奕炫MAX比较运动时尚但不张扬。前脸部分,完成中期改款的大众朗逸采用了“双前脸”设计,其中普通版的前脸造型有所优化,中网的横条辐变宽,内部的竖条幅也更为明显,LED前大灯组与中网相连,内部细节也进行了优化,“X”型前包围设计进一步提升运动感。新增的星空版前脸造型更为激进前卫,前进气格栅采用点阵式镀铬中网,内部为密集的星钻造型元素,上下交错如同星链一般,呈现出不错的精致感,单条幅横向镀铬装饰与两侧狭长的大灯灯带相连,营造出不错的宽体效果。下格栅采用镂空式设计,与上格栅相呼应,运动气息也很足。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2)

奕炫MAX是基于DSMA架构打造的首款车型,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大嘴式前格栅采用无边框设计,内部的点阵式造型向内收紧,搭配两侧“飞羽式”镀铬装饰,既有质感又呈现出不错的宽体效果。LED大灯组造型犀利,远近光均带有透镜,灯腔内部的细节设计也比较不错。灯组下方的进气口采用内凹式设计,并与宽体横幅下格栅相连,营造出不错的时尚感,而且还可以有效疏通底部气流。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3)

车身部分,朗逸的侧面设计比较大气,笔直修长的上腰线贯穿整个车身,配合内凹式下腰线设计,使得整个车身侧面拥有不错的立体感。而针对双前脸设计,搭配密条辐与五辐花瓣式两种轮圈造型,进一步体现个性化差异感。奕炫MAX的侧面设计较为饱满,溜背式设计比较符合时下年轻消费者的审美观,搭配上修长的车身比例以及凌厉的腰线设计,看起来运动感十足。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4)

车尾部分,朗逸的尾部设计比较有张力,全新的双L型尾灯比较立体,内部构错落有致,局部还进行了熏黑处理,点亮后的辨识度不错。后包围进行了优化,配备了贯穿式红色反光条,同时还加入了回旋式镀铬饰条。星光版还配有小型后扰流板装饰、黑色后视镜以及高黑光质感车顶等个性化配置。奕炫MAX的尾部设计与前脸、侧面相比,显得没有那么惊艳,不过它仍采用了时下比较主流的贯穿式尾灯设计,搭配较多的平直线条,也营造出不错的层次感。尾灯内部采用了153颗LED光刃,夜晚全部点亮之后极具辨识度,后包围两侧带有仿排气口镀铬装饰,进一步提升了尾部的运动感。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5)

内饰方面,两款车型的内饰布局都紧跟时代潮流,简约大气而又不失科技感。中控部分,均采用了非对称式布局,银色饰板搭配黑色主题,既内敛又很有质感,功能区域都保留了一些实体按键,但不同的是,朗逸的按键分布在中控屏下方显得更为传统,而奕炫MAX的按键被藏在中控屏上方设计感更强,不过它的按键区域有点狭长,操作起来还需要适应一下。科技配置的硬件部分,两款车型的表现都有着主流水准,朗逸采用的是8英寸全液晶仪表盘(高配为10.25英寸)和8英寸悬浮式中控屏(高配为12英寸),奕炫MAX采用的是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入门级为7英寸)和10.25英寸嵌入式中控屏。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6)

做工用料方面,中控台部分均采用大面积软质材料包裹,并辅以大量的银色饰条和缝线设计来进一步提升档次感。中控面板部分,朗逸取消了之前的钢琴烤漆设计,改成更柔软舒适的皮革面料,而奕炫MAX采用的翻毛皮设计,摸起来也很舒爽。方向盘部分均采用三幅式平底设计,真皮材质辅以镀铬饰条加以修饰,握感比较舒适,而且功能性也很丰富。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7)

空间方面,朗逸和奕炫MAX均定位于紧凑型轿车,朗逸的长宽高分别为4678mm/1806mm/1474mm,轴距为2688mm,奕炫MAX的长宽高分别为4797mm/1870mm/1475mm,轴距达到了2770mm。对比来看,奕炫MAX在长度、宽度和轴距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在同级别车型当中也有着中上游水准。乘坐空间方面,两款车型均采用常规五座布局,前排空间都相对宽裕,身高176cm体验者将座椅调至舒适位置后,头部空间还有一拳二指左右,后排空间也比较充足,不过车宽和轴距更有优势的奕炫MAX显得更宽裕一些,其后排头部空间能达到四指左右,腿部空间为一拳四指左右。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8)

储物空间方面,两款车型的基础空间都很齐全,比如前门板内储物槽、后门板内储物槽、副驾驶手套箱、中央扶手箱以及前后排杯架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个性化隐藏空间,比如朗逸的扶手箱前方还配有手机槽,奕炫MAX的主驾驶左前方、后排空调出风口下方、内后视镜上方以及换挡机构下方等都配有储物格。行李舱方面,两款车型的常规容积都能满足家用,后排座椅均支持放倒,不过朗逸为40:60比例放倒,而奕炫MAX为整排放倒,所以朗逸的空间灵活性更高。比较遗憾的是,两款车型后尾门设计比较常规,均未配备电动开关和感应式开启等功能。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9)

乘坐体验方面,两款车型均采用“2 3”常规座椅布局,座椅材质也比较一致,低配为织物座椅,中配为皮织混搭座椅,高配为仿皮座椅。两车的前排座椅都比较宽大,内部填充物不算厚实,不过它们的底座两侧以及靠背两侧护翼都相对突出,支撑性和包裹性都还不错。后排座椅都比较平整,两侧坐垫软硬度适中,中间坐垫填充物略显单薄,舒适性表现稍差,好在中央地台都隆起不高,而且均配备了头枕。值得一提的是,奕炫MAX还配有中央通道、11扬声器独立功放音响系统、4D智能柔风系统以及NVH静音效果等,进一步提升驾乘体验感。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0)

座椅功能性配置方面,朗逸的前排座椅配置略显常规,前排座椅只有顶配车型的主驾驶座椅才支持电动八向调节(前后、靠背、高低以及头枕)和加热功能,副驾驶位只支持手动六向调节(前后、靠背和头枕)。奕炫MAX的前排座椅配置更胜一筹,中高配车型的主驾驶座椅均支持电动八向调节,而高配车型的主驾驶座椅还支持腰部调节以及配有通风、记忆和按摩功能,副驾驶座椅也支持电动六向调节。不过两款车型的后排座椅配置都略显寒酸,除了配有常规的后排扶手和杯架之外,只配备了头枕局部调节。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1)

智能互联方面,朗逸的中低配车型硬件表现相对保守,仪表盘和中控屏均为8英寸,高配车型的硬件配备比较有诚意,配备10.25英寸仪表盘和12英寸中控屏。中控屏以黑色为背景,UI界面比较美观,工具栏位于左侧易于操作,当然如果边框能够再优化一下的话,它的视觉效果应该会更好。奕炫MAX的硬件配备为全系标配10.25英寸3D曲面中控屏,中间的显示界面尺寸一般,不过它的整体感官体验还不错,UI界面比较简洁清新,触感细腻而且有弹性,灵敏度也还不错。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2)

软件部分,两款车型的表现都比较出色,除了支持智能语音、影音娱乐、车载在线服务和车辆控制等常规功能之外,朗逸搭载的MOS 3.X智慧车联系统,还支持主题地图、自驾游路书、行车记录仪、拍照以及洗车、加油、保险、餐位预定等生活场景智能服务,部分程序还支持免唤醒直呼功能,而奕炫MAX搭载的WindLink6.0智能车机系统,还支持实时在线导航、央视影音、车载KTV、智能语音控制天窗/空调以及智能控车手表等生态服务。手机互联映射方面各有千秋,朗逸支持CarPlay、CarLife和原厂原机,奕炫MAX支持Hicar和原厂原机。其它智能配置方面,两款车型均配备了GPS导航系统、导航路况信息展示、车联网和OTA升级等,不过朗逸的中低配车型均为选装,而奕炫MAX则几乎是全系标配,除此之外奕炫MAX的部分车型还配备了面部识别和Wi-Fi热点等功能。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3)

智能安全配置方面,两款车型的表现都还不错,除了拥有ABS防抱死、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车身稳定系统、倒车影像和胎压监测等常规配置外,还配备了前方碰撞预警、主动刹车、自动驻车和上坡辅助等。除此之外,奕炫MAX还配有车道偏离预警、倒车车侧预警、DOW开门预警、并线辅助、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疲劳驾驶提示、道路交通标识识别和360°全景影像等高端实用配置。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4)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朗逸可实现L1级辅助驾驶,配备了自适应巡航系统(带启停功能)、AEB自动刹车辅助系统和EPB电子手刹辅助等。奕炫MAX可实现L2级辅助驾驶,配备了DMS智能安全提醒系统(具备人脸识别和驾驶员状态监测功能)、ACC自适应巡航系统、FAPA遥控自动泊车和AEB-C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其中FAPA遥控自动泊车系统比较实用,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车位识别与搜索,并能自动泊入泊出,在面对车位小、空间窄等复杂停车环境时,可以有效提升泊车效率。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5)

动力及悬挂方面,朗逸提供1.5L发动机、1.2T发动机和1.4T发动机三套动力组合,它们的最大功率分别为83kW(113马力)/85kW(116马力)/110kW(150马力),峰值扭矩分别可达145N·m/200N·m/250N·m,传动部分提供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AT)和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DCT)。奕炫MAX燃油版搭载1.5T发动机,其最大功率可达140kW(190马力),峰值扭矩为300N·m,传动部分提供7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DCT)。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6)

单从参数来看,奕炫MAX的马赫动力更为出色,1.5T能爆发出190马力,在同排量发动机当中有着中上游水准,而奕炫MAX的最大扭矩维持区间也更宽,不过它的扭矩爆发点要比朗逸1.4T晚。悬挂部分,朗逸的表现有些保守,前悬挂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挂,但后悬挂采用的是成本相对便宜的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挂,舒适性不如独立悬挂,好在它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刚度和稳定性都还不错。奕炫MAX采用比较主流的前后双独立悬挂,前悬挂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悬挂为多连杆式独立悬挂,舒适性和稳定性表现更为出色。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7)

试驾体验方面,朗逸给人的感觉就是清爽且线性。朗逸1.5L车型动力表现不算优秀,但根据实际体验来看,它的油门响应比较轻盈,动力输出循序渐进且较为线性,前段加速能力有点拖沓,中后段加速能力还算够用,平顺性和油耗表现都还不错。新增的朗逸1.2T车型动力表现和1.5L车型相近,但它的扭矩更大,加速能力有所提升,上坡或者超车时并没有力不从心,不过在面对拥堵路段时,D挡的表现不算优秀,动力输出略有滞后。朗逸1.4T车型的动力表现相对比较出色,转向手感轻盈线性,扭矩爆发点也比1.2T要早,起步时动力充沛,中后段加速能力也比较不错。底盘调教方面,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德味”,整体较为稳重,方向盘的路感比较清晰,低速驾驶相对轻松,车速提升后也没有出现松散感,而在高速过弯时,也可以保持不错的车身姿态。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8)

而奕炫MAX给人的感受是平稳且有力。首先是平稳性方面,1.5T马赫动力引擎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整体调教与匹配度比较不错,无论是升挡还是降挡,都不会有明显的拖沓,符合家轿所应具备的平稳舒适特性。其次是爆发力方面,无论是加速超车还是爬坡路段,涡轮介入后的动力输出持续有力,中后段加速能力不错。底盘调教较为紧致,高速过弯时会感到底盘非常“韧”,没有什么松散感,直线行驶时后悬挂对细碎振动过滤得相对彻底,但遇到较大冲击或者连续起伏路段时,车身弹跳幅度还是有点大。

19款朗逸启航使用说明(深度解析朗逸和奕炫MAX)(19)

整体来说,朗逸和奕炫MAX的产品力表现都比较不错,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控比较精准,当然朗逸的品牌力和认知度要更高一些。而在设计和技术层面,两款车型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朗逸的设计比较偏居家,而奕炫MAX的设计更适合潮流辣爸,朗逸的产品更多元化,燃油经济性表现也更好,不过奕炫MAX的科技配置和智能辅助驾驶也很丰富,空间表现和动力性能也还不错。最后,综合两款车型的整体表现来看,大家会怎么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