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大人都不吃果冻,不喝旺仔牛奶,不喝AD钙奶,我以为这是小孩子才会喜欢吃的东西,长大以后就不会再喜欢吃了。可是长大以后,这些东西还是超级好吃啊。所以那些大人,到底在干什么啊?”
网友“王大根”的提问,引发了一场“精神自由”大讨论。经济独立的“那些大人”,为啥就不再喝旺仔牛奶了呢?网友“@小美呀我是小爱”和“@qq”的回答,基本凑出了这个问题的最佳回复:“他们觉得这样会显得比较成熟。”“大人喝旺仔,不利于在朋友圈卖人设。”
“那些大人”为了“成熟人设”,真的牺牲得有点多。“人设”是“人物设定”的缩写,现如今多半用来形容明星向公众塑造出的积极向上的形象。走进千家万户后,一大半成年人都开始注意起了自己的“人设”:没名没姓的包包得“打入冷宫”,会显得自己经济实力差。出门坐地铁也会被视作“可怜”,上班开车是成熟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甚至连喝的饮料也有讲究,旺仔是坚决不行的,太低龄,红酒或是星巴克才是标配。以上设定的完成统统需要以朋友圈晒图作为最后一步,包包的LOGO、私家车方向盘和红酒杯必须各来一张图,四宫格三缺一,文字上还要故作低调,“强迫症不要打我哦,真的只有三张。”
“那些大人”在发朋友圈的同时,很有可能正在对着旺仔小馒头或是AD钙奶咽口水。然而,真正能放下人设,自在地“抽着烟喝着旺仔”的人凤毛麟角。俄罗斯大作家契诃夫可以算是其中一个。语文课本里的契诃夫,多半以“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同情贫苦人民”等形象出现。但就在上周,契诃夫被网友挖掘出了新形象。“@生活在别处的兰波”阅读《契诃夫书信集》,发现了大作家文字表达中可爱傲娇的另一面:“当今俄国有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厄尔布鲁士山和我。”“没有钱用,但又懒得去挣钱。请您给我寄一些钱来吧!我只懒到5月份,从6月1日起我就坐下来写作。”
这些对于中文系教授来说不算陌生的“可爱人设”,对于大部分网友来说算是全新的。换做今天的思维,高喊着“懒得去挣钱”的卖萌形象,显然有损“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人设光辉,但真正独立的大作家,谁会在意这个呢? 能够一边写出《第六病室》这样的深刻作品,一边与人通信时耍耍小无赖,“不给我就上吊”,这样的硬核(网络热词,意味厉害、彪悍)高度,只有真正实现了精神自由才能达到。 杨甜子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王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