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小刀

我是赵小刀,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关于红光对于近视防控的意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在进一步证实。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

红光治疗真的有效吗?

《反复的低强度红光治疗对儿童近视控制的影响》

首先分享一篇何明光、曾骏文教授团队的研究,这篇文章刚刚被眼科顶级杂志Ophthalmology接收——《反复的低强度红光治疗对儿童近视控制的影响》。

https://doi.org/10.1016/j.ophtha.2021.11.023

这个研究观察期为1年,评价了哺光仪治疗儿童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红光治疗近视专家共识签字(红光治疗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1)

试验选择了264例8-13岁的近视儿童,近视度数都在100度到500度之间,这264名儿童被随机分为了干预组(红光治疗组)和对照组(不使用红光治疗),试验使用的红光功率为4毫米瞳孔的功率为0.29毫瓦(对应的检测功率大概是1.5毫瓦),使用频次是每次3分钟,每天两次,至少间隔4个小时,每周进行5天的照射,直到最后一次随访12个月为止。

最终的试验结果,使用红光治疗组的儿童,平均一年眼轴增长了0.13mm,而对照组平均一年增长了0.38mm。最终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对于控制儿童近视具有良好的用户可接受性,且试验期间无功能和结构损害记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治疗方法。尤其是在控制轴向伸长和近视进展方面。”

红光治疗近视专家共识签字(红光治疗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2)

我研究了一下文章中的眼轴发展曲线图,发现这个研究中的数据,没有我们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好,文章中眼轴平均在1个月回缩触底,不到4个月时便回升到初始值。而在我们日常观察的大量哺光仪临床案例中,眼轴多在3~6个月内缩短到极限值,再持平一段时间,然后才开始慢慢回升。当然这其中有个体差异存在,但100多个孩子平均在1个月触底还是有些令人诧异。究其原因,①照射时间只有每周5天,有两天没照;②可能有部分家长看了网上的一些关于哺光仪不同的声音,出于担心并没有给孩子好好照射哺光仪;③可能部分孩子使用时一些注意事项没有把握好。但不论怎样,即使每周少照了两天,红光组的近视防控效果,相对比对照组而言,也是非常明显的。

与之前的几篇哺光仪的研究论文有进步的是,这篇文章中比较具体的描述了所使用的哺光仪功率:4mm瞳孔时入眼功率为0.29mW,但没有记录每台设备的功率值,也没有对每个孩子照射时的瞳孔大小进行观测和记录。其实即使是照同一品牌的哺光仪,孩子接收到的光能也大不相同。

我们测过很多设备,发现即使是同一品牌的设备,功率也是存在较大波动的,例如某品牌,常规的眼平面功率在1.2~1.4mW(4mm瞳孔入瞳功率0.25mW),但部分可达1.87mW(入瞳0.37mW)甚至2.4mW(入瞳0.47mW)。孩子的瞳孔大小也存在个体差异,2~5mm的都有。哺光仪有效已是事实,现在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研究,相信都会得到类似的结论。从临床使用的角度,我们期待以后的研究,能把这些影响入眼功率的参数计算进去,把每个孩子入眼的功率与其效果之间的关联研究清楚,这样就可以对临床功率的个性化选择提供有效的指引。

希望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大咖们可以关注到这段话,补测一下每台哺光仪的功率值,还有孩子在照射哺光仪的瞳孔,发表文章时可以给临床应用提供有用的指导。

红光治疗近视专家共识签字(红光治疗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3)

部分设备功率较高

红光治疗近视专家共识签字(红光治疗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4)

照同一种哺光仪时,不同孩子瞳孔大小可能不一样。大家可以自行按图所示拍照,根据角膜直径(10~11mm),推算孩子照哺光仪时的瞳孔直径。

红光不止能防控近视

《一周改善颜色与增强的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单次670nm曝光后的对比敏感度》

红光治疗近视专家共识签字(红光治疗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5)

另一篇由伦敦大学眼科研究所进行的新研究表明,每天早上暴露在长波深红光下3分钟,可“开启”人类视网膜中提供能量的线粒体细胞,从而改善视力下降。

红光治疗近视专家共识签字(红光治疗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6)

研究人员在20名参与者中进行了测试,其年龄在34岁至70岁之间。部分参与者在早上8点到9点之间暴露深红光下3分钟。测试使用的是670nm的LED深红光,能量密度是8mW/cm2,直接照射在受试者的角膜上。

测试结果表明,早上接受深红光暴露的参与者,其视力提高了17%。而下午进行同样测试的人,其视力没有任何改善。

研究人员表示,在40岁左右的人群中,眼睛视网膜中的细胞开始老化,而这种老化的速度部分是由于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开始下降。早上适当暴露在红光下,则可开启重新线粒体细胞,显著改善视力下降。

为什么要分享这个研究呢?这个试验使用的红光能量密度是8mW/cm2,而就算是高功率的哺光仪,能量密度通常也小于2.7mW/cm2(用功率计测量功率为1.7mW),实际上能量很低。当然这两种光还是有区别,前者不是激光,但毕竟存在这么大的能量差别,我们还是可以推断,哺光仪的红光,只要功率不超标其实是很安全的。尤其是低功率哺光仪,可以说是超级安全,对其安全性的担忧,其实是多余的,或者说是无益的

这个试验也可以解释另外一些现象,比如说有些孩子用哺光仪后复查,家长发现明明屈光度没有改变,眼轴也没有多少改变,怎么视力就提升了呢?这就和线粒体细胞有关系。另外,这个试验指出,早晨做红光照射的人视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其他时间照射的却没有,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哺光仪早上那次,一定要做,不能偷懒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关于近视防控,希望我们都能一起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