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对禁毒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充分履行戒毒场所职能职责,加大对已解除强戒人员(简称:解戒人员)的延伸帮扶和管控力度,降低复吸风险,助力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社会安全稳定工作。

今年以来, 四川省成都戒毒康复所对近三年出所的解戒人员进行了梳理摸排、登记造册,并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的方式,了解解戒人员操守保持、家庭、身体、住房、医保、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情况。并同禁毒委、街道办、社区及解戒人员家庭建立联合帮教机制,助力解戒人员保持操守,回归正常生活。截至目前,共电话回访215人,实地走访6人,回访率达60%。

赣西强戒所探访时间(40高温他们奔赴各地)(1)

赣西强戒所探访时间(40高温他们奔赴各地)(2)

6月,民警走访成都某社区,了解场所解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情况。现年六十岁的姜某某过去因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身体损伤严重,手脚关节病变,生活不能自理。她的家人为了不受拖累早已同她断绝联系,如今她在社区的帮扶照管下生活。回访民警来到社区养老院实地探访,并送去慰问物资,使姜某某再次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赣西强戒所探访时间(40高温他们奔赴各地)(3)

赣西强戒所探访时间(40高温他们奔赴各地)(4)

到双流区进行回访正是七月高温近40度的时候。但看到几名解戒人员都重获新生,开启了新的人生道路时,回访民警十分欣慰。

赣西强戒所探访时间(40高温他们奔赴各地)(5)

家住双流区某镇的李某性格豪爽,一见到回访民警就快言快语地话起了家常:“现在我与家人一起做餐饮生意,房子是自家的,楼上是住房,楼下是餐馆,我自己当大厨,老妈和老婆帮忙招呼客人,儿子跟我当学徒,也挺能吃苦的,一家人齐心合力,生意不错。女儿今年刚刚参加了高考,希望能够进一个理想的大学。”

回顾在所内的戒治生活,李某坦言:“这两年彻底改变了我,是大队民警的教育挽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今,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遵纪守法和担当家庭责任的男子汉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很知足也很珍惜。”

今年四十五岁的蒋某,五年前因吸毒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来到康复所时患有多种疾病,身体消瘦,精神萎靡,加上父母年迈无人照顾,妻子又同他离了婚,未成年的儿子也怨恨他,使他背上了严重的思想包袱,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赣西强戒所探访时间(40高温他们奔赴各地)(6)

“要感谢康复所帮助我恢复了身体健康,还要感谢大队管教民警的疏导和鼓励,使我认清毒品的危害,认识到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鼓起勇气重新生活。”见到回访民警,蒋某很开心地讲起这几年他的变化:“解戒出所后,社区帮我找到了在小区当保安的工作,虽然收入不是很高,平时工作也比较辛苦,但领导和同事们都不歧视我,小区的居民们也尊重我,所以我很珍惜和热爱这份工作!”

保安队长告诉回访民警:“人在悬崖低谷时,大家都拉他一把,挽救了一个人,也挽救了一个家庭。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小蒋工作很尽心负责,现在已经是副队长了,老婆儿子也原谅了他,一家人现在团团圆圆的挺好。”

现今已是一家贸易公司副总的余某,回想起过去吞云吐雾、浑浑噩噩的日子,仍然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在自己公司办公室里,他坦诚地告诉回访民警:“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历既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污点,但同时也是新生的起点,让我从此警醒自律,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赣西强戒所探访时间(40高温他们奔赴各地)(7)

韩某曾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妻子美丽贤惠,女儿乖巧懂事,他自己也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四年前却因一时好奇被朋友引诱染上了毒瘾,新型毒品导致他性情大变,不仅无心经营事业导致生意一落千丈,甚至还出现家暴殴打妻子的行为,被家人举报后进入康复所强制隔离戒毒。入所初期,他满怀怨愤,脾气暴躁,抗拒管教,经常故意扰乱场所戒治秩序。

赣西强戒所探访时间(40高温他们奔赴各地)(8)

“要不是大队民警持之以恒的耐心教育,我根本就无法接受现实,更不会吸取教训,改过自新。现在解戒出所两年了,我彻底同之前的毒友断绝了关系,保持了良好的戒断操守,之前因吸毒而破裂的夫妻关系也得到了修复,工作生活基本步上正轨。”

韩某向回访民警讲述他回归社会后的生活时,流露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和信心,他说:“相信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等有一天我真正成功了,一定要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我要做一名禁毒志愿者,为禁毒事业尽一份力!”

此次回访工作,重在了解掌握场所解戒人员生活现状,分析评估强制隔离戒毒效果及统计保持操守率,总结评价教育矫治经验,从而为禁毒戒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探索延伸帮教照管机制,强化出所衔接、教育帮扶,协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助力解戒人员回归社会、重塑人生,为构建法治四川、平安四川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