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可以做成酵素(垃圾加红糖水竟成了环保酵素)(1)

8月13日,长沙县望仙桥社区一小区,居民正把切好的瓜果放到有红糖的白色塑料桶,以制作环保酵素。图/记者金林

在长沙,越来越多的市民投入到垃圾分类的环境“保卫战”当中。而在长沙县望仙桥社区,人们的“作战”方式别具一格。

经过他们的手,西瓜皮、烂菜叶子这些“垃圾”同红糖和水按一定比例调配,再密封储存一定时间,就能制作出棕色的环保酵素。

作为一名试用者,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从今年4月开始自制酵素,如今这些环保酵素用以家庭清洁。而在“七分醉”饭店,每天产生的果菜渣厨余垃圾中,三分之二都可用于制作酵素自行“消化”。“把做好的酵素拿到我们的蔬菜基地种菜,种的菜又拿到店子里面来炒,或者拿到社区里去。”该饭店负责人说。

让一部分垃圾“凭空消失”,还能实现再创造,这样的事,就发生在长沙。

8月13日上午,长沙县星沙街道望仙桥社区组织辖区约200户左右的居民及商铺,集中发放红糖配塑料桶。居民领回家后,将本来要丢掉的厨余垃圾放在塑料桶中,红糖、厨余垃圾和水根据一定比例配比,三个月后可发酵变成酵素,有多种功效。

自制酵素究竟如何制作?13日上午,潇湘晨报记者进行了现场走访。

做法:果蔬渣三个月“憋”成酵素

8月13日上午9时许,在望仙桥社区一小区内聚集着很多人。人群中,放置着多个白色塑料桶,桶的底部是一层黑褐色的半固体状物质。

一名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讲解演示,桶底的暗色物体是红糖,桶内其他的空间则用来装水和蔬果垃圾。红糖、蔬果垃圾和水的比例是1:3:10。在第一个月内,桶内会不断释放气体,居民需要每天给它放气。为了保证红糖化开和果菜皮能浸泡在红糖水中,可以偶尔搅动。到了第二个月,就不用再搅动,盖紧盖子,不晒太阳,常温保存。第三个月,桶内的果菜皮就可以被液体稀释掉,形成环保酵素。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在工作人员将水果等物切成小块丢进桶内后,起初确实产生了一些异味。在社区酵素中心,摆放着多个白色桶,其中的瓜果已经被泡成红糖水颜色。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制成之后的酵素原液,此时已没有腐烂气味。

工作人员提醒,需要注意的是,酵素的原料应该是菜渣、果皮等植物的切片,而不能是鱼、肉等油腻的荤腥,不然会产生腐臭味。此外,制作酵素的厨余果蔬垃圾要求没有油污,也不含泥土等杂质。

体验:有市民将酵素用以家庭清洁

接到社区下发的通知后,市民黄女士来到现场领取了一个桶。黄女士表示,人们觉得好就可以坚持下来,而自己领了这个桶子,那么“肯定能坚持下来”。

黄女士的变废为宝之路也遭遇到了阻力:丈夫认为制作环保酵素过程将产生卫生问题。“他说这个好麻烦,好脏。”黄女士说。

作为一名试用者,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今年4月开始自制酵素。“说实话,刚开始确实有点酸臭味。”她说,但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最终的异味越来越小,已经形成的酵素可以用作平日里的家庭清洁。

“七分醉”饭店负责人李志发介绍,发酵过程中确实会产生异味,但是没有到影响生活的地步。店内每天产生的果菜渣厨余垃圾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被送往垃圾场,其余的三分之二则可做成酵素自行“消化”。“把做好的酵素拿到我们的蔬菜基地种菜,种的菜又拿到店里来炒,或者拿到社区里去。”李志发说。

望仙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范先顺告诉记者,居民将桶子带回家,并按照指导制作环保酵素后,可定期(每周一和周五)将制作好的酵素送到社区的酵素中心,经检测合格后,可以获得100分的积分奖励,不合格的奖励50积分。社区将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让居民用于兑换生活所需的环保用品。

据了解,社区从去年8月起,已开始邀请专家团队为辖区内居民、商户开展了10多次的垃圾分类、环保酵素制作的宣传讲座。上周,已发动辖区内50多家餐饮店、30多家水果店、辖区单位食堂共同做酵素。范先顺算了笔账:假设每月发展300户,每户每月减少60斤厨余垃圾,300户每月可减少18000斤;餐饮门店每店每天可减量50斤,每月每店可以减少1500斤;每个水果店每天可以减少100多斤,每月可以减少3000斤……“这才是我们要做的,垃圾从源头减量。”范先顺说。

释疑

所分泌物质有抑菌作用

工作人员宣讲中称,酵素原液可以洗碗、去污、驱蚊、止痒、疏通下水道、净化废气,还可以治脚气、脚癣、脚臭、手脚干裂,同时,酵素渣子还能用来种菜、种花。

这是何种原理?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师胡益波认为,生物酵素可能包含某些生物酶和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用来抑菌,前期添加的葡萄糖和水作为培养基,发酵三个月后,菌大量生长后分泌的物质有抑菌作用。

他推测,这更可能是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对于环保酵素是否会滋生细菌,胡益波表示在过程初期可能会有一定细菌滋生,而到了后期,那些能够分泌抑菌物质的微生物占据主导时,抑菌物质便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

潇湘晨报记者骆一歌 摄影记者金林 实习生柳集文 吴霞蔚 陈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