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6日,《芳华永在——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在太原南肖墙88号的关帝庙隆重开展。期间受到了戏剧从业者、戏迷、普通市民的极大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市民在这里回忆小时候看戏的时光、老太原剧院的模样、和丁果仙住在一个院子里的故事、和丁果仙同台演戏的、在太原市戏剧学校上学的情形……宛如一场又一场老太原记忆沙龙。时光穿梭,岁月如歌,一代人回忆着一代人的梦。而丁果仙大师是永远值得我们追忆的。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1)

丁果仙穿过的戏服

戏迷段兴旺凭着一股对晋剧的热爱,以及对丁果仙大师的崇拜,采访了上百人,收集了与丁果仙有关的资料上千件,并补充完善了丁果仙的身世。基本确定了丁果仙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现辛集市)王口镇翰林庄村。丁果仙生于1909年三月初五,父亲钱流风,母亲六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戏剧文化发展、传承和繁荣时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丁果仙把她的毕生所学传授于后人,她的艺术、她的品格、她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学,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2)

丁果仙指导学生戏曲动作

晋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丁果仙,原名丁步云,艺名“果子红”。她创造的晋剧须生“丁派”唱腔,把晋剧须生的表演艺术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有“山西梆子大王”的称誉。

人是会老的,戏是不会老的;人是会死的,但戏曲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部分有如溪流巨川,汇聚入海,是永世不会消亡的;如果说山西晋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熔炉,丁果仙就是这只熔炉里不化的琥珀。在人们心里,她还活着,永远不会被潮流歌曲、新鲜时尚等流行元素所掩埋。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3)

2012年举办的纪念丁果仙晋剧名家演唱会

新中国成立后,丁果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率领晋剧广大艺人参加民主改革运动,组成了以她为首的新型艺术团体——太原“新新晋剧团”。参加了赴朝鲜和福建前线的慰问演出。在艺术上,她精进不懈,千锤百炼,奋力攀登新的高峰。她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人民的赞赏,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4)

参加慰问演出时的丁果仙

1949年后,她历任太原市晋剧团团长、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太原市戏曲学校校长、山西省戏曲学校校长。1959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是山西省第一、二、三届政协常委,山西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

1952年9月,丁果仙参加全国第一次戏曲观摩演出,她演出的《打金枝》《蝴蝶杯》等剧目轰动京城,荣获表演一等奖。《打金枝》也成为晋剧艺术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当时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5)

周总理

1955年,她主演的《打金枝》被拍摄成了电影。1956年,她受到毛主席接见,并给毛主席清唱了晋剧移植剧目《屈原》里“橘颂”的一段。昆剧《十五贯》在北京上演时,周总理指名邀请她到中南海参加会议,她聆听了周总理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讲话。之后,她更加积极地投身晋剧改革活动。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6)

毛主席与丁果仙亲切握手

除对晋剧传统剧目做了大量的推陈出新工作外,还对现代戏的演出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血泪仇》里扮演的老贫农王仁厚、在《红旗下的花朵》里扮演的老教师、在《小女婿》里她反串的丑旦陈快腿等,都博得观众好评, 1962年,山西省暨太原市文艺界隆重举办“丁果仙舞台生涯四十周年纪念活动”,表彰她的艺术功绩。当时丁果仙发表了近一个小时的汇报讲话,激情洋溢的讲话赢得了阵阵掌声,丁果仙声称赶上了好时候,一定要跟党走,做党和人民最勤劳的戏曲园丁。讲话快结束时丁果还说:“要感谢长期以来帮助过我的前辈老艺人,感谢和我一起同台演出的兄弟姐妹及工作人员,感谢广大爱好山西梆子的同志们。我还要活到八十岁,甚至和齐白石老人一样要活到九十多岁。”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7)

牛桂英 程玉英 马玉楼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丁果仙被打成了“牛鬼蛇神”。

“文革”破四旧,传统戏不能唱了,只能唱现代戏,晋剧院的大门都被砸了,丁果仙的家也被抄了。当时段兴旺放寒假住在姐姐家,一天在晋剧院门口看到被扔出来的许多东西,他看到有丁果仙的名字,就把这些东西装了回去,有照片有文件有表格有记录等。至此开启了他一生收集丁果仙所有资料的艰苦征程。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8)

戏迷 段兴旺

后来看戏的过程中他认识了刘宝俊,得知刘宝俊是丁果仙的徒弟,就谈起自己曾在晋剧院门口拣到过东西。刘宝俊也就说起了自己师父在“文革”中被批斗的过程。那时候,丁果仙家里已经被来批斗她的人洗劫一空,包括所有有关晋剧的资料,任秀峰写的文章,还有一些值钱的东西。一代晋剧大师当时可谓是穷困潦倒加饥寒交迫。这期间丁果仙最亲近的几个徒弟也经常去看望自己的恩师。当时丁果仙被关在奶生堂省戏校的一个小房子里,门口拴着两只大狗,谁都不能靠近。刘宝俊的儿子不怕狗,刘宝俊就买好了老豆腐和鸡蛋让自己的儿子去送。每天批斗的时候,刘宝俊怕别人认出自己,用围巾围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眼睛,跟在拉着丁果仙的大卡车后面,一路走一路哭。最可恨的是当时参与批斗丁果仙的“红卫兵”还有一些是当年丁果仙教过唱戏的学生。

坎坎坷坷好不容易熬到了将近1972年,丁果仙的肺气肿病情加重,由于当时文革的迷雾还未散去。住进医院进行治疗,加之身心的的摧残,老太太有点撑不住了。于1972年大年初二凌晨带着满心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段兴旺老人多方考证,丁果仙是1972年大年初二去世的,去世的时候,只有保姆刘爱英在身边。(细节版本较多,在此不多做赘述)

刘爱英从奶生堂步行走到天地坛家里去报信。丁果仙的丈夫任秀峰赶到医院,先搜了丁果仙的身上,找到随身的28元钱,装回到自己身上。后又与前妻生的儿子任纪亮和丁果仙的干儿子庆喜(王景程)用三轮平板车把老太太拉回家中,到了六点多钟丁果仙干儿子来找开明照馆的王毅同志。因为文革时期丁果仙家中的照片基本都让抄家抄走了。当时王毅家中存有不少丁果仙的相片,要选一张做遗像用。王毅就着急来到丁果仙家中和任秀峰坐了一会,商量如何处理后事。出来后王毅碰到了刘宝俊。大年三十刘宝俊看望过师父并给师父送去了饺子,因大年初一家里忙就没去医院,这时正要赶往医院去看望师父。王毅告知其师父已经病故运回家里了。万分悲痛的刘宝俊又赶紧通知了武忠、阎慧贞夫妇。他们来到师父家中,给丁果仙净身换衣。阎慧贞、刘宝俊两个人给自己的师父各穿了一只袜子,遮住了受伤的脚。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9)

丁果仙剧照

一代宗师就这样走完了最后一程。由于刘宝俊的申请及多方呼吁,当时还是文化局干事的郭士星(后为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找到了山西省委常务书记王大任,同意给丁果仙在报纸上刊发讣告。当时的讣告也是郭士星起草的。因为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不发讣告,说明还是“牛鬼蛇神”,就不能开追悼会,也是没有人敢来吊唁的。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10)

当时的省领导王大任出席了丁果仙的追悼会,还有丁果仙的弟子及丁果仙生前众多的戏曲界同仁。遗体火化后,先是安置在双塔寺附近。后来,任秀峰的儿子把骨灰运回了忻州老家令归村临时安葬(“临时”的原因不做赘述)。

粉碎“四人帮”后,党和政府为丁果仙彻底平反。1979年举行了“丁果仙诞辰七十周年”座谈会,郭士星又向省委打了报告,还在双塔寺附近为丁果仙批下一块地,这才把大师的骨灰又从忻州迁回来。1981年1月14日,有关部门在太原双塔寺烈士陵园,为丁果仙举行了隆重的骨灰迁葬仪式。参加仪式的省级领导的王大任、刘舒侠。文艺界人士马烽、李束力、西戎、孙谦、胡正;戏剧家贾克、邓焰、张焕、张万一;画家力群音乐、家夏洪飞等也前来悼念追忆。丁果仙生前的好友及众徒弟也前来纪念。2006年墓地到期又重新下葬,省城文艺界人士,戏剧同仁、戏曲爱好者参加了这次活动。2020年,按照太原市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和双塔景区建设要求, 山西省晋剧院于4月22日,又在太原新双塔革命公墓举行了晋剧大师丁果仙迁墓仪式。仪式简短庄重,大家相继为丁果仙大师敬献了鲜花,表达了晋剧工作者对丁果仙先生的怀念与敬重。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的坎坷人生(丁果仙的坎坷人生)(11)

丁果仙墓

此文不代表任何官方意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创作如有失误敬请谅解。码字不易,喜欢的家人点击 关注,读者的支持是小编写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