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拍常新(斩获五个一工程)(1)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评选的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近日揭晓,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文联联合申报,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作出品的杂技剧《战上海》脱颖而出,摘下“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从2019年5月首演至今,这部红色主题杂技剧为何能够常演常新、屡获佳绩?专家、主创道出了其中缘由。

主演王怀甫:

深挖人物,演英雄还要争当英雄

杂技剧《战上海》以解放军连长江华和恋人白兰这对年轻恋人的经历为线索,演绎了一对爱国青年,在上海解放战役中的英勇事迹和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该剧重现了70年前解放上海时的波澜壮阔,展现了革命前辈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奋斗精神,用青春和热血奏响了一曲英雄主义赞歌。

剧中最引人关注的形象莫过于连长江华,该角色的扮演者王怀甫,以精湛的杂技技巧和饱满的情感表达,将一位解放军战士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要用杂技把英雄故事讲得震撼人心,主演们克服了多少困难。

经典常拍常新(斩获五个一工程)(2)

记者了解到,为了能更好地把握角色,导演组曾带领演员们先后参观了高桥烈士陵园、宝山烈士陵园,还有上海解放的地标性场所,让年轻的文艺工作者聆听当年的历史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拿下这部作品,上海杂技团采用三班倒,从早9点到晚9点,演员们每天泡在排练厅里。戏份最重的王怀甫更是承担着高强度的训练任务。即使旧伤复发,他也只休息了短短一周就火速“复出”。双人绸吊勒得他双手红肿,女演员穿着高跟鞋踩在他膝盖上爬杆时,每一下都是钻心的疼。但王怀甫却从未退缩,这才有了舞台上“暗巷逐斗”“青春誓约”“铁骨攻坚”的一幕幕精彩画面。

经典常拍常新(斩获五个一工程)(3)

2019年首演至今,《战上海》已在全国31个城市进行展演、巡演及线上展演共125场,观看人数近500万人次。并受邀参加了第4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开幕演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重要活动及节庆演出。王怀甫坦言,“因为《战上海》,我才有机会学英雄、演英雄,还要争当英雄。”

评论家毛时安:

肢体承载着思想,与时代共情

主创团队对作品和人物的深入挖掘赋予了《战上海》精湛的艺术表达。同时,通过对传统杂技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战上海》运用杂技艺术语言来讲述故事,融入戏剧、舞蹈、魔术等多种元素,并配以“声、光、电、影、景”的综合运用,把传统杂技与现代舞美相结合,令人沉醉其中。

经典常拍常新(斩获五个一工程)(4)

剧中,不管是序幕里堪比“裸眼3D”效果的多媒体影像,还是主题歌、背景音乐的铺陈渲染,抑或借鉴电影镜头、滑稽戏表演手段对杂技舞台呈现加以戏剧化的创新,都让观众看到了海派杂技紧贴当下舞台最新趋势、满足时代审美的种种努力。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在观演后表示,20个精品节目、9种创新形式,精心布排在八大块面中,让观众目不暇接。“在舞台上树起了解放上海战斗中我军士兵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群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独特的艺术愉悦,这种感受在其他艺术样式中无法体验。”

更重要的是,首演成功后,主创团队并没有停止对作品的打磨。聆听了各方意见和建议后,上海杂技团不断加压,挑战自我,前后又进行了数次重大修改,让《战上海》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华丽转身。比如为了让剧情更加贴合史实,剧组对演出反响极佳的“大跳板”节目进行重新设计、编排,并转入“血战外围”一幕中,既凸显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气概,也使得节目(技巧)与剧情结合更为紧密。

经典常拍常新(斩获五个一工程)(5)

在毛时安看来,“杂技剧《战上海》以无言的肢体语言向着语言叙事的艺术方向挺进,从形体技巧的高难度挑战的展示,进入情境化的戏剧表演、感情表现。肢体不再是力量,不再是惊险,肢体承载着思想和情感,节目升华为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实现了杂技与人物塑造、与内心世界、与红色历史场景的有效对接。杂技剧《战上海》为红色戏剧的舞台叙事,探索、谱写了一曲新的华彩的乐章。”

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

挖掘杂技的当代性,满足现代观众审美

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也表示,一部作品的成功,关键在于始终坚持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挖掘杂技艺术的当代性,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起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

“杂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在于故事内容,更要注重讲述方式以及背后所体现出的审美观念。”

经典常拍常新(斩获五个一工程)(6)

杂技剧《战上海》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一殊荣,是对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以及上海杂技人的极大激励,也是对探索和创新中国杂技发展之路的认同,更是鼓舞新时代杂技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紧跟时代主旋律,不断发挥创作热情和才华,不断生产优秀杂技作品,不断创新杂技表达方式,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承与发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