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京东集团副总裁王文博、饿了么资深副总裁肖水贤介绍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记者询问,最近市民封控在家,对于市民、社区志愿者有哪些健康提示来做好防疫?

吴乾渝表示,最近上海本土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很多防控工作都在小区中开展。核酸采样、抗原检测、秩序维护、物资搬运等场景中,市民和志愿者的防护到位都很重要。今天对一些重要场景再进行一个提醒。

一是核酸采样时,要规范佩戴口罩,保持2米以上等待距离,不聚集、不攀谈,不接触采样区域内的物品。分批、有序安排人员采样,尽量减少人员等候聚集时间。采样结束后不要滞留,立即戴好口罩尽快回家。

二是提取社区物资或快递物品时,要做到无接触式。要戴手套,对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后,静置一段时间方可拆封。拆除包装后,立即洗手,并进行手消毒。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派发抗原检测试剂、物资时,居民可以请他们放在门口,等他们离开后,自己再对外包装进行消毒。

三是做社区志愿者时,要做好上岗培训,掌握科学的消毒和防护服穿脱知识,在工作点位应听从专业人员的指挥和相应的防护建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穿戴和脱卸要遵守一套严格的流程。志愿者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防护。这段时间防护工作已做得越来越好。我们也看到很多志愿者在朋友圈分享体会照片,看到有的工作人员穿大白防护服时,帽子敞开后进餐,这样比较危险,外立面可能有污染。防护服的穿脱一定要注意认真学习规范流程。

市民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坚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共同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上海社区志愿者做些什么(在社区做志愿者)(1)

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

如果自己所在的楼栋或小区

有阳性感染者

担任志愿者的市民

有哪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和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表示,目前活跃在社区的志愿者大致分为四类,风险程度也不一样,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防护标准。

第一类是负责数据统计、人员联系、物资转运、心理援助、热线答疑等外部或线上岗位的志愿者。

这类岗位相对风险较低,在不与社区人员接触的情况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即可,没有特殊防护要求。

但如果从事物资搬运,志愿者就应佩戴手套,随身携带手消毒剂。在与社区人员接触时,建议穿戴一次性工作帽、KN95/N95防颗粒物或以上级别防护口罩、防护面屏、隔离衣、一次性手套。

上海社区志愿者做些什么(在社区做志愿者)(2)

第二类是社区闭环管理,48小时内需要开展两轮核酸筛查时,负责物资搬运、维持核酸检测秩序、扫码登记、现场引导等的志愿者。

在辅助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时,这类志愿者应与采样对象保持社交距离、随时进行手消毒。

志愿者在采样操作区辅助时,应穿戴与医务人员同等级个人防护用品,建议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医用防护服、一次性手套、鞋套;其他核酸检测辅助志愿者(如扫码登记等)建议穿戴一次性工作帽、KN95/N95 防颗粒物或以上级别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隔离衣、一次性手套,建议选用防水的工作鞋。

上海社区志愿者做些什么(在社区做志愿者)(3)

第三类和第四类是因发现密接或确诊病例而封闭管理的社区楼栋的志愿者。这类志愿者除了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扫码登记外,还涉及居家隔离点的物资配送、垃圾清运、医护辅助等,风险系数相对较高。

在第二类志愿者同等的防护基础之上,第三、第四类志愿者还应进一步加强自我保护,连续作业2小时以上的建议选用医用防护服。

负责扫楼和物资转运的第三、第四类志愿者,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门铃等物品后应及时进行手消毒,乘坐电梯时控制人数、避免拥挤,避免进入隔离人员家中或与隔离人员近距离接触等,建议穿戴工作服、工作帽等全套装备。

朱仁义提醒,志愿者在工作点位时应听从专业人员的指挥和相应的防护建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穿戴和脱卸也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如个人防护用品宜4小时一换、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防护用品、护目镜重复使用需规范消毒、不可用塑料手套代替乳胶或橡胶手套等。

上海社区志愿者做些什么(在社区做志愿者)(4)

除了志愿者要加强防护

小区里的保洁和物业管理人员

由于接触的人、物、环境较多

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如果他们不幸“中招”

该如何消毒呢?

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医师田靓表示,对于保洁、物业人员感染者途经的场所和接触的物品,要在专业人士的判断和指导下进行重点消毒。没有有效消毒前,其他人员尽量避免进入相关场所和接触相关物品。如果避免不了,非专业人士可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后先打开这些场所的窗户,自然通风,对可能接触到的物体表面用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

对于感染者接触过的人,应由专业人员判断其是否属于密接或密接的密接,并听从安排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居家隔离或自主健康监测。

还没有判断完之前,这些人应做好个人防护,原地静止或待在相对隔离的空间,不应返回工作岗位或与其他人员接触。同时建议他们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尽快报告所在单位联络人,听从安排尽快开展核酸检测。

特殊时期

保洁、物业人员特别辛苦

应当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第一,对于风险较高的岗位,管理者应尽量安排接种过疫苗加强针的员工去开展工作。

第二,口罩戴好,防护用品穿好,防止感染病毒,也防止消毒剂化学因子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三,脱卸防护用品的时候要格外小心,按要求操作,切勿接触防护用品表面。

第四,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注意手卫生,不要用不洁双手触摸眼、口、鼻。

第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有发烧、咳嗽等不适症状,要尽快上报。

如果小区出现保洁、物业人员感染

居民不必因此恐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表示:“在特殊时期,应该更加关心小区的保洁和物业人员,他们在这么困难的时期还需要时刻在岗,维持着小区的正常运行,非常辛苦。”他说,“只有他们安全了,小区的正常运行才有保障。我们应该更加感谢他们,不能因为他们中间出现了感染者就歧视他们。”

小区志愿者、保洁、物业

是上海社区迎战疫情的坚实保障

只有和他们一起并肩奋战

将爱心和智慧汇聚成

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综合自上观新闻、上海新闻广播

来源: 上海法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