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看来,天不仅能洞察人间,还主宰着世间万物。中国历代王朝都供养着一批星占家,观测天象变化,判断吉凶祸福,为帝王政治决策提供参考。
史书记载"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是指木星,木星被古人视为吉祥的福星,上天可能通过木星所处的方位来传达周人胜利的意志,所以鹑火必然和周人存在某种联系。上古时殷观察大火确定季节,并将大火星奉为族星加以祭祀,如果此时木星位于大火星附近,很可能失败的也许是周武王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鹑火星次中的柳,星,张三宿与周人居住的三河地区联系起来。如果这三个星宿附近有异常天象出现,就意味着周人领地会有变故发生。商代遗民建立的宋国则被对应到了大火所在的大火星次。最终古人将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与地上的十二国或十二州对应了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分野”。这样月亮、行星或异常天象出现在某个星宿,就预示着相应地区会发生某种事件。古人根据什么确定这种对应关系的呢?目前还不清楚。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区域从西向东均匀地分为12等份,称为十二星次。一般认为,十二星次起源于对木星的观测。
古人认为木星12年(实际为11.86年)绕天空一周,并据此创立十二次,以木星所在次来纪年,木星也因此得名″岁星"。
历代分野多有不同,本图系依据《开元占经》及《乙巳占》整理绘制。
这个最出名的例子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意思是: 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