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重庆首次发现双管穴遗迹化石,或可推测出远古时期的重庆某个局部地处浅海环境,且容易发生海洋风暴!

重庆旧石器时代遗址有什么(重庆首次发现双管穴遗迹化石)(1)

近日,家住北碚区的“化石猎人”伍定金在嘉陵江西山坪桃花村二郎滩兰渝铁路大桥下河滩处,发现了某种化石。该化石经专家鉴定后,被确定为是双管穴遗迹化石,在重庆属于首次发现。

据伍定金回忆,发现化石当天,自己正在河滩上捡石头,捡着捡着就忽然发现了一种遗迹化石。由于伍定金酷爱寻找化石,因此对化石有一定的辨识和了解,看到这处遗迹化石后,他第一感觉认为这是虫迹化石。

由于化石太重,伍定金无法将其搬运回家,于是就将其做了标记,放在了河滩之上。回家后,伍定金立刻去网络上查询资料对比,发现自己找到的化石有些接近海虫、虫管、珊瑚虫类化石。

“为了确认化石的真实‘身份’,我再次驱车几十公里回到发现化石的地方,并将这块重几十斤的化石背上岸,带回家研究。”伍定金说,随后,自己又请了重庆市地质矿产开发局208地质队古生物与地层学博士张锋来家里查看化石。

张锋查看化石后,初步断定这是一块遗迹化石。为了进一步确定,张锋带了化石的样品回实验室观察,经进一步鉴定,确定这块化石为双管穴遗迹化石。

“这块化石有它的独特结构,第一眼看上去是遗迹化石,但遗迹化石实际上有很多种,只是很多人都把它当作虫管子,以为是虫在这上面爬。实际上这不是虫,而是一种动物制造的遗迹。”张锋表示,伍定金发现的这块化石之所以被鉴定为双管穴遗迹化石,是因为其有一种蹼状构造。如果放大观察这块化石,就会发现上面有一层层重叠但不规则的U形物,这是识别它的重要标准。

另外,从化石的形状构造,可推测其是从某个原始岩层上跌落下来的,随后被水打磨变光。又由于化石是在北碚和合川交界处发现,可根据其地质背景推断,其有可能是三叠纪时期的(两亿多年前)。

目前,这种化石在欧洲、中国北方等部分省份有发现过,而在重庆,则属于首次发现。

“我们可以从这块化石推测出其是一种以水中悬浮物为食的动物,在潜入到沉积物时制造出来的。另外,该化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重庆的古环境,可以大致推断远古时期的重庆某个局部地区处在浅海环境。”张锋说,该环境通常在海面以下100到200米,有时候海岸平缓可以达到数百米,这种地方通常水动力特别强,容易发生海洋风暴。

此次发现,算是为重庆添加了古环境存在浅海环境的记录,打开这块化石,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因为这块化石是由于生物潜入到沉积物中形成的,通过进一步研究,将发现生物当初为何潜进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初环境发生海洋风暴,生物为了躲避而潜入到沉积物里。

上游新闻记者 范圣卿 实习生 张若愚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