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旅游攻略哪里最好(穿越历史去旅游)(1)

大境门

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皇帝朱见深下令在张家口修建一段全长450公里的长城,这段长城是在北魏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其目的主要是防御与张家口接壤的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当年凭借这一道城墙,外敌的铁骑从未能从这里攻入。

转眼128过去了。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宣化巡抚汪道亨巡视边关时,发现这段长城“仅残垣半壁,敌可来我亦可往”,严重威胁着京城安全。于是对此段长城进行了大规模加固,加固的同时,开设了小境门,方便内外贸易往来。

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也是大明朝的最后一年,即顺治元年。改朝换代的清王朝在小境门西边开一大门,建门后不依历史上隘口建关称关的惯例,直呼此关为大境门。

万里长城所有的关口城门都以“关”或“口”命名,比如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玉门关、雁门关、榆林关、嘉峪关、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杀虎口等等。而唯独大境门却以“门”命名,这其中有着深刻的蕴意。

大境门由此诞生。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征召塞外八旗兵于张家口,大批骁勇的八旗兵从大境门源源不断进入中原,赶赴南方。张家口大境门为平"三藩之乱"起了重要作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其主力部队从张家口大境门誓师出发,康熙皇帝亲手斩杀了他的女婿噶尔丹,从此长城内外一片稳定。

平定噶尔丹后不久,张家口晋籍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祥和繁荣的景象所感动,于康熙五十二年(1709年)挥笔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表达了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对祖国统一的要求和对和平的热爱。在"内外一统"的摩崖石刻下有满、汉、蒙、藏、梵等六种语言文字。

自此,张家口二百多年来无战事,终于发展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出现了著名的张库商道,这条商道的集散点就是大境门。

长城旅游攻略哪里最好(穿越历史去旅游)(2)

张库商道南承京津,辐射湖广,北面一直延伸至俄国恰克图和毛斯科洼(今莫斯科),影响直达欧洲和西亚。在鸦片战争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张库商道是中俄贸易的唯一通道,张家口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基地和皮毛集散地,被誉为"陆路商埠"、"皮都"。

当时,在长城脚下,在大境门内外,店铺林立,牛马驼成群,各类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到19世纪末,张家口依然十分繁华,贸易额曾达到1.5亿两白银。占全国贸易额三分之一。

由于张库大道的繁荣,清廷把第一条国有实用铁路修到张家口,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1927年察哈尔督统高维岳在大境门门楣上书写的"大好河山"四大颜体大字,苍劲有力,颇为壮观,更为大境门增添风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

1937年8月,日寇占领张家口。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就是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五万人马全歼于大境门之外,张家口获得第二次解放。

张家口人以大境门为荣,大境门也自然成为张家口的象征。

长城旅游攻略哪里最好(穿越历史去旅游)(3)

今天的大境门,早已成为张家口乃至全国的旅游圣地。这座几百年来承载着抵御外敌、保家卫国重任大门,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巍然屹立在峰峦之下,留下古老的历史让后来人敬仰和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