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了很多课,工作还是一团糟?

同学琳琳毕业后入职一家国企,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很多人都羡慕不已,工作之余,她报了很多网课,想要通过学习,快速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每天下班回到家,不管多累她都会坚持学习2小时,每节课都做了详细的笔记,本以为付出了那么多,能力会有飞速提升,升职加薪的目标也会提前实现,结果却事与愿违。

越学习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1)

琳琳越来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工作频繁出错,多次被领导批评,为此她非常苦恼,明明已经很努力了,牺牲了那么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为什么付出没有得到回报?

看了她学的课程以后,我发现虽然琳琳上了很多课,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她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写作、手绘、PPT、演讲、思维导图、摄影、短视频、社群运营……看到什么课好就学什么,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看似很用功,实际上只是低水平的努力。

互联网的确给职场人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各种课程,但为什么很多人学了大量的知识以后,非但能力没有提升,反倒让自己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虑了呢?因为多数人都只顾盲目地学习,缺乏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定位力。

二、缺乏定位力的表现

定位力:就是找准努力的目标,并快速找到学习方向的能力。

学习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不是学不会的问题,而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不知道学什么有用的问题。

缺乏定位力的人,通常由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对未来很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学妹从事办公室文员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她总觉得这份工作没有挑战性,想要换一份工作,具体换什么工作,她的心里完全没有底,虽然工作了3年,但除了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她不具备任何硬本领,想学习一项技能,也不知道该学什么。

她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朋友,有人建议她学社群运营,有人建议她学写作,有人建议她考一些专业的证书……十个人给出了十个建议,她觉得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好像前景都不错,但是哪个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呢?她又不知道该怎么选了。

其实很多职场人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因为缺乏定位力,找不到努力的准确方向,工作平平淡淡,想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的能力,但面对海量的知识,却不知道从哪里学起,心里完全没有目标,非常迷茫。

越学习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2)

2.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人都成功赶上了自媒体的红利期,看到别人通过拍短视频赚钱了,很多人也学着做短视频,坚持了一段时间,拍了几十条视频,发现没有涨粉,也没有收益,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走下去。

不只是拍短视频,很多人在努力工作或者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在没有得到外界肯定的时候,常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是不是选错方向了?努力了那么久,为什么没有收获?难道现在这个领域真的不适合我?如果一直没有成绩,还要坚持下去吗?”

学习不像买东西,付完钱立刻就能看到结果,知识的消化和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你付出了当时就能收获回报,但只要方法正确,并且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结果都不会太差。

秋叶大叔说:“很多人把本该打磨才华和天赋的时间,浪费在为自己寻求一个最好的方向上了。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大部分人都坐在路边想——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

越学习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3)

3.看到别人学什么自己也学什么,越学习越焦虑

朋友圈作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也让人变得更加焦虑,看到别人学了新技能、升职加薪、通过副业赚钱……很多人都会产生焦虑感。

为了缓解焦虑,一些人就开始疯狂学习,看到别人报什么课、读什么书,他们也报名学习,不去思考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买了很多网课、囤了很多书,努力学习了各种知识,到头来却没有什么收获。

之前我也是这样,意识到自身的差距以后,就迫切想要成长,于是就买了几十门网课、囤了上百本书,越学习越发现自己懂得太少,于是就不断学习新的内容,努力了一年的时间,不但没有收获,反倒让自己更加焦虑了。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看似学了很多知识,其实只是重复着低水平的学习动作,既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进行刻意练习,学习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只是重复着低水平的努力。

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跟别人攀比,如果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总是盲目地学习各种新知识,即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最终也不会收获理想的成绩。

越学习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4)

三、学会4个方法,快速找到努力的方向,提升自身定位力1.学会用排除思维做减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

很多人都有列“梦想清单”的习惯,每划掉一个梦想,就很有成就感。

曾经我也参加过一个梦想清单的课程,讲师非常厉害,她每年都能实现上百个梦想,而她的成长速度也是飞快的,这让我非常羡慕。课后我也列了自己的梦想清单,但效果并不理想,看似实现了一些梦想,但成长速度很缓慢,为此我很郁闷,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后来经过认真地复盘反思,我才发现,老师之所以能实现那么多梦想,不断突破自我,攀登人生更高峰,是因为她具备演讲、写作、学习力、运营、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多项技能,同时还拥有高质量的人脉圈,在这些能力和资源的加持下,快速成长理所当然。

而我压根不具备任何硬本领,也不具备各种资源,想要在实现梦想的同时,收获快速的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梦想多了,就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同时学习多个领域的知识,结果就是: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不精。

一棵树要长得高,就得在它小的时候,把枝蔓剪掉,这样所有的营养都集中在主干上,树才能长得又高又直。

如果一开始我们就想着要完成100个梦想,很容易会造成这样一个结果:每一个梦想都想试试,结果做什么都是浅尝辄止,没有一项是精通的。

什么都想做,到头来什么都做不好,只有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一个点上死磕,才有希望脱颖而出。

越学习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5)

人生的可能性很多,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不多,学会做排除,才是智者的思考模式。

  • 列出所有想要学习的内容,选择一个最值得学习的方向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学什么的时候,就把所有想学的内容都列在纸上,看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然后去调研每个领域的薪酬待遇、就业规模、发展前景,在所有适合自己的机会中,留下一个最值得学习的方向。

那么怎么才能确定哪个方向是最值得学习的呢?

很多学习高手都会使用这样一个方法:多向行业的牛人请教,了解他们的时薪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利用排除思维,对学习的内容做减法,经过科学地评判,就能准确定位想要学习的方向,然后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相关的知识,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逐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 将功利性学习和非功利性学习结合起来,明确学习的方向

功利性学习,是指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学完以后就能创造价值的学习行为;

非功利性学习,是指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没有目的性,纯粹是因为喜欢而进行的学习行为。

高效的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非功利性学习),因为这样会打开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同时他们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功利性学习,学习一些能创造商业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进行功利性学习的时候,在有回报的领域中,选取一个自己相对有积累的领域进行学习,会收获更大的回报。赚到了回报,有了资源,我们就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比如学习写作、演讲、手绘都能收获回报,但你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就可以先学习写作,经过系统地学习,很快在一些平台上赚取了收益,积累了一些资源。有了收益和资源以后,再学习演讲、手绘等内容会更加从容,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既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也缓解了焦虑,还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只有有了清晰明确的方向,才能集中精力学习,不断加速成长。

越学习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6)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清楚应该学什么,而是选择太多了,失去了一定的判断力,如果学会用排除思维做减法,就能很快找到学习的方向,找准定位,并通过努力收获成长。

2.利用串联思维,把已有的资源串联起来

有明确定位的人,就好像给自己选择了一把穿云梯,只管往上爬就行了。但是没有明确定位的人,往往是爬到一半,发现梯子不够长,怎么都到达不了预期的高度。

我们如果能提前看清楚自己选择的路径有多长,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多大的投入,需要怎样的资源,就能把这些内容组织串联在一起,在一步步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整合资源,让自己的成长过程变得更加顺利。

秋叶大叔就是拥有串联思维的高手,无论做什么,他都能很好地将资源整合起来,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把事业越做越大。

最初学习PPT的时候,秋叶大叔就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具备制作PPT的能力,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创作优质的PPT作品,同时还学习了新媒体运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来为自己做宣传

在出版了《说服力 让你的PPT会说话》这本书以后,他就开始做企业培训,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商务合作的谈判能力,做了六七年培训以后,他积累了足够的资源和经验,于是就转战线上教育,学习了很多团队管理、社群运营等知识,然后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逐渐把自己的“蛋糕”做大。

当别人还在努力提升PPT这一项技能的时候,秋叶大叔早已通过学习,不断整合自身各方面的资源,搭上了高速成长的列车,远远地将同行甩在了后面。

这就是串联思维,把自己的能力串联起来,更好地打造学习进化地图。

乔布斯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地演讲中说到,1972年他在里德学院的书法课上学习了各种衬线和无衬线字体,学习了如何改变不同组合之间的字间距,学习了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这些内容是一种科学永远无法捕捉的充满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的微妙。

后来在设计第一台麦金塔电脑的时候,他亲自参与了字体的设计,而个性化字体显示成了苹果电脑的主要卖点之一,也是助力苹果公司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当年乔布斯学习字体设计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知识会成为他设计电脑时的知识储备。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像乔布斯一样,无意识地学了很多知识,比如画画、阅读、视频剪辑、图片处理等等,本以为这些知识不会派上什么用场,但它们却会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一条知识链,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解决很多问题。

学习就像跑马拉松,我们需要提前熟悉地图,了解每一个路口应该怎么走,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然后将所有地能力和资源进行整合,避免跑错方向,错失很多机会。

越学习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7)

3.打造自己的专属标签

说起PPT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秋叶大叔,谈到读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樊登,说到文案大家会想到李欣频,说到早起就会想起张萌萌姐……

为什么一提到这些关键词,大家就能快速想到这些人的名字呢?因为他们不仅在这些领域做出了一番成绩,而且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成功打造了个人的专属标签。

个人标签,是指一提到你,别人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的特点是什么,你擅长什么。

其实很多人在自己的领域也做得非常好,比如很多PPT大师,写作高手,阅读达人,时间管理专家……他们的能力都非常强,为什么不被大家熟知呢?因为他们除了技能过硬以外,还缺乏一定的影响力,没有形成自己的标签。

现在很多人打造技能,就只是打磨技能,没有给自己加上一个能让别人一下子记住的标签,只拥有某一技能的人很容易被淹没,而标签才是最能放大个人技能的武器。

张萌萌姐之所以能成功打造“早起”的标签,一是因为她已经坚持早起了20年,利用早起的时间写了8本书,修炼了很多硬本领;二是她连续好几年每天在网上进行早起打卡,影响了很多人,大家都学习她开始早起,修炼自身硬本领,慢慢地”早起“就成了萌姐地专属标签。虽然萌姐还有畅销书作家、知名创业者、时间管理专家、企业培训师等多个身份,但“早起”是她成功打造的第一个标签。

杰克·特劳特先生在《定位》一书中说到:要想使一个新理念或新产品进入人们的头脑,你必须首先把人民头脑里原有的相关理念或产品排挤掉。

意思就是,想要让别人记住你,就得在他们的大脑里植入一个属于自己的标签。一旦提起某个关键词,大家就能想到了你,那么你就赢了。

越学习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8)

  • 打造标签不等于自嗨式卡位

打造标签也就是对自己的准确卡位,但很多人都陷入了一种“自嗨式卡位”

自嗨式卡位,就是错将证书,或者某一阶段性的进展当作自己的卡位。

比如,有些人把某某证书、获得了某个平台给的头衔、某个训练营给的荣誉证书当作自己的卡位,其实这些都只能算是头衔,而能够拥有这些头衔的人很多,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卡住的 ,是别人想卡但是卡不住的位置。

凡是能够批量复制的,都不是卡位标签。

  • 打造标签,既要做第一,还要有影响力

人们总是能够记住某个领域做得最好的人,比如世界冠军、年级第一、第一个发现XX的人……想要打造标签,争取做“第一”非常重要。

标签越小越容易占住第一,把一个概念不断细分,赋予它更细的含义,我们或许就能找到唯一的一个主标签,然后持续在这个标签下做有质量的内容输出,慢慢就从一个小标签的第一,开始扩大自己的受众群,进而争取更大标签的第一。

很多人误认为打造标签就是仅仅是争“第一”,其实做到第一远远不够,还要做出第一流的影响力。

秋叶大叔不是第一个做PPT的人,但是他懂得利用各种资源为自己做宣传,把影响力做到了最大,所以大家都知道秋叶团队的PPT课程很厉害。

一旦我们找准了定位,确定了学习的方向以后,就要努力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好,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扩大自身影响力,成功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标签。

越学习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9)

4.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互联网上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平台,高效的学习者,都会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平台输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比如输出文章、视频课程、专栏课程等等,如果内容质量足够高,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逐步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罗振宇说过:“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因为在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怎么构成?有两个能力:第一是写作,第二是演讲。”

很多职场人都意识到了写作的重要性,于是纷纷开始写作,努力在各大平台上输出文章,但真正收获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多数人都不知道,只有努力积累了一定的势能以后,才能获得平台的扶持,收获更好的成绩。

想要得到平台的扶持,坚持输出很重要,但是如果压根就没有研究过每个平台的特点和制度,找到对标的模仿案例,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输出,即使坚持得再久,付出再多的努力,都只是在浪费时间。

去年我学习了新媒体写作,之后就在很多平台上写文章,没有研究任何平台的机制,只是一味地写,坚持了几个月,效果并不是很好,看到别人的文章都获奖了,自己却没有任何收益,很受打击。

后来在一位大咖的指导下,我终于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不了解每个平台的机制,没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发展,哪个平台都想做,最后哪个都没做好。

后来经过仔细地研究分析,我选择了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研究平台的机制和要求,研究优质文章的写作思路,经过2个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平台的认可,也逐渐有了收益,创作的自信心又找了回来。

选对平台很重要,无论在哪个平台发展,一定先要了解清楚平台的规则和特点,有目的地去努力,不断提升内容的质量,优化运营能力,才能逐步收获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好,其实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专注于一项事情,才能将它做好。

学会做减法,先从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做起,不断积累势能,当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再做其他平台,在已有势能的带动下,效果会好很多。

越学习越焦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10)

总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职场人都在努力学各种知识和技能,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学习固然没错,但如果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找不准努力的方向,一味地盲目学习,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高效学习者都具有较强的定位力,他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奋斗的目标是什么,所以他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

学会用排除思维做减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利用串联思维,把已有的资源串联起来;打造自己的专属标签;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4个方法,我们也能轻松找准自己的定位,告别焦虑,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END——

*作者介绍:大大的人儿,原500强国企员工,坚持早起、写作、学习,分享职场、成长干货。生活不易,成长还要继续,职场路上,我们一起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