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火把节回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火把节回忆(不一样的火把节)

火把节回忆

昨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在青龙峡巨大矗立的龙形火把面前,现场数千人在彝族同胞的带领下,围着火堆欢快的跳起三跺脚。

原始而专注,或许才是现在浮躁的社会所欠缺的。

古老而神圣的仪式,并不需要过多的渲染和解读,自有传统的韵味感染到场每一个人。

一年前的火把节之夜,飞机穿过成都平原上空厚重的云层,无惊无险降落在双流机场停机坪上,闷热潮湿的空气在舱门刚打开的瞬间扑面而来,让人无来由产生快要窒息的感觉,像极了鲁迅在《呐喊》自序里所描写: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夜里十一点,终于在酒店安顿好,盘腿坐在床上开始写公众号文章,却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想起从出生到十八岁离开家去远方上学之前,家乡楚雄最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火把节,想起那些小时候看过听过的彝族传说,于是匆匆写就一篇《无题》。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首《无题》应该是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写下这首诗时,小李同学大约也是在这样令人快要窒息的天气和心情里。

那大概是人生三十七个年头里最感到孤寂和压抑的一个火把节,严重的失眠症已经持续一个多月,睁眼看了一宿Kindle,凌晨五点准时退房来到客运站,买了最早一班去色达的长途车票,开启那一趟自我救赎之旅。

在那之前,信仰之于我,虚无缥缈,即不信神佛,也不信自我。像无根的浮萍,飘荡在半空,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粒浮尘,不知其何所来,也不知其何所去。

在那之后,信仰之于我,依旧无形,仍不信神佛,但相信自我。像浮萍终于扎下了根,任他风吹雨打,依旧顽强的生长。虽是宇宙中微小的一粒浮尘,也有自己的价值。

任何人出现在你生命里都是有原因的,既不能破也不能躲,既不会迟也不会早,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无论你接受或者不接受,就像每天太阳降下又升起,似乎不断在重复,而你从不存在到存在,又从存在到不存在,却为这世界增添了独一无二的印记。

一年后的火把节,从现场回到家也是十一点,却不想再仓促写上另一篇《无题》,倒头躺倒在床上,依旧失眠,抬着PAD看了N集美剧《12猴子》,虚拟的世界里可以穿越时空,可以寻找让世界复位重启的按钮,现实里却不行,只有让你每一天都寻找心的方向来改变未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