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吕卓文)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巢湖安徽微分基因社会调研团队来到安徽微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企业调研。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团队成员们满怀诚挚的求知热情,在企业老师的指导下虚心求学。据悉,7月19日是他们开展调研的第5天。

迎着朝阳,踏着晨露,大雨过后空气中还未消散的水汽带来了些许清凉,团队队员们同公司职员们一起踏入实验室。经过了一个周末的休息,队员们的面庞上还带着一丝餍足的倦容。“今天我们还是练习移液枪的使用,由你们自己创作。”随着温柔的声音传入房间内,队员们看到了张慧老师熟悉的身影。而此时,队员们脸上的倦容也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眼睛中即将溢出的兴奋,甚至有队员轻声地“哇!”了一下。拿到材料后,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幅的作品。还有几位队员觉得不尽兴,做完一幅拍照留念,清洗后又继续第二第三个作品,乐此不疲。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当地的贡献(安徽学子三下乡)(1)

图为队员们创作的作品。通讯员 薛子良 摄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实践操作的训练同理论知识一样,也需要不断温习。反复多次地练习同一个动作的确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公司的这个方法却做到了让队员们自愿主动地去练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兴趣中乐于学习。

随后,队员们又迎来了一场“小测试”。队员们两人一组,用移液枪对DNA溶液进行倍比稀释,最终的结果要求十分严格。在听到仅有0.003%的容错率时,很多队员都几乎想要放弃。但在练习的过程中,每一位队员都打起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神,想要成为能够过关的队员,就这样,一场小小的“较量”在十四位队员中悄悄发生。但最后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十四位队员中仅有一位队员的结果合格。在之后的采访中,队长许心愿告诉记者“虽然最后的结果不是很好,但是队员们也努力过了,他们的科研精神和竞争意识是值得表扬的。”十四位队员同为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他们都坚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努力向上,积极进取,这是生科学子的精神,也是科研工作者的精神!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当地的贡献(安徽学子三下乡)(2)

图为队员用移液枪进行准确度练习。通讯员 薛子良 摄

在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们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在团队相处过程中,也学会了为人处事;在彼此的竞争较量中,让所学知识更加稳固。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当地的贡献(安徽学子三下乡)(3)

图为队员同老师一起观察结果。通讯员 薛子良 摄

十四位生科学子的求知若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仅体现了安徽师大学子的求学态度,更体现了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青年正在夯实根基,沉淀蓄力,为党献礼,为中国梦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