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1)

这是一个呼吸与心跳的专题

每个人从低海拔进入高海拔都会有一定的反应,很多领队会跟你讲,深呼吸、多喝热水、放松心态等等,却很少告诉你为什么到高海拔有反应,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应如何准备和应对。

本期将从高海拔环境和人体的应激反应机制讲解什么是高反。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2)

高海拔环境

高海拔的特点有:

1、气压低,在海拔5000米处,气压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在珠峰顶,海拔只有海平面的30%;

2、温度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摄氏度(火山除外);

3、湿度低,6500米处的湿度是海平面的1/10;

4、紫外线强

5、地形、气候和植被等异常。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3)

知道了高海拔的特点,就找到了造成高反的原因,我们除了会有意识的进行保护外(多穿衣物、多喝热水、吸氧),我们的身体内部也会根据环境做适应性调整。

那么我们的身体内部是怎么调整的呢?首先了解身体的各个平衡系统。

身体的平衡

我们在小学三年级就学过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多平衡系统:

1、体温平衡,身体不能过冷也不能过热;

2、浓度平衡,血液的浓度和细胞液浓度平衡;

3、酸碱度平衡,酸碱性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内;

4、心率稳定

5、红血球数量平衡

我们身体的控制系统会时刻监测平衡系统指标,一旦发现异常,身体就会有不同的反应(冷颤、喷嚏)提醒我们有意识的去采取措施,同时身体内部也会作出反应来应对。那进入高原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反应的呢?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4)

身体反应机制

当我们进入高原,我们感受是冷、干燥和光照等,会有意识的增加保暖、补充水分和带防护眼镜等。

我们无意识的感受是血氧低了(血氧仪可检测),因为氧气稀薄,每呼吸一口气获得的氧气少了,不足以维持我们的正常水平。

身体会作出第一个反应,加快呼吸,增加通气量,平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从20可能会变到40次(以氧含量50%举例)才能维持正常的水平。可是呼吸排出二氧化碳的数量并没有因为空气稀薄而减少,呼吸次数增加,二氧化碳排出增加,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会出现碱性,以及因为碱性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身体麻木、睡眠不好等,高反来了。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5)

我们身体作出的第二个反应是通过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强度提高血液流速,以让更多的红细胞与氧气结合,来确保血氧含量,当然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加强意味着血压升高,血压升高会带来头疼等症状出现,高反加剧了。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6)

这两个反应属于血氧含量降低身体作出的应急反应。我们剧烈运动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剧烈运动停止,氧气需求减少,症状就会消失。但是在高原,氧气需求不会减少,身体就需要作出长效机制:增加红血球数量,以保证每次呼吸时,有更多的红血球与氧气结合。

红血球的生成有一个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适应,我们进入高海拔几天后症状消失,不是因为氧气含量增多了,也不是我们对氧气的需求减少了,而是因为我们身体的红细胞数量增加了,每次呼吸获得的氧气增多了,就没有必要加快呼吸和提高心率了。这时候身体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

恭喜你适应了高原。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7)

所以,很多人建议你,上高海拔坐火车,高度慢慢增加,给了红细胞生成的时间,我们出现高反的症状就会减轻。

怕的是我们突然进入一个很高的海拔,以至于身体通过调整呼吸和心率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这就会出现我们接下来说的情况。

血液重新分配

由于海拔上升过快,而我们不能无限的加快呼吸,加快心跳。这时候身体会作出新的决断:血液重新分配

血液从主动脉流出会通过小动脉一级一级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四肢、消化系统、大脑、心脏和肺等器官。当氧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为了维持生命,血液流向核心器官(心、肺和大脑)的动脉血管会变粗,流向四肢、消化系统等非重要器官的血管会变细,以保证核心器官的氧气供给。

那么问题来了,血管变粗实际上是血管的细胞变大,细胞与细胞间的空隙也变大,前面提到的浓度平衡被打破,更多的水分通过血管进入细胞,造成肺水肿和脑水肿。通常服用利尿剂排尿,可以将血液的浓度降低,减少水分进入细胞从而降低水肿的发生。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8)

而周边器官动脉收缩,他们获得的能量和氧气减少,这会导致功能降低甚至停止。1、手脚本来温度就低,由于能量减少,产生的热量减少,加剧了冻伤的可能,这就是为什么高海拔更容易冻伤的原因。2、消化系统停止,这就意味着我们吃的食物在一个36.5度环境里长时间存放着,食物恶化变丑导致口臭严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非一般的口臭来判断身体是否发生了血液的重新分配,是否发生了水肿,以便对队员进行救援。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9)

其实血液重新分配经常发生,身体局部受伤,受伤部位的血管会变粗,便于将更多的养分、氧气、白细胞和治愈的药物送到受伤部位。同样也会发生水肿,我们的受伤部位会在24小时内出现肿胀、红肿就是这个问题。

敲黑板、划重点

1、在上高原前怎么做?

在上高原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增加红细胞数量,可以通过佩戴阻氧口罩运动来模拟高原环境,让身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以保证在高原有正常的呼吸平衡。

2、在高原怎么做?

2.1、要及时补充热水、多吃流质食物、注意保暖,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周边系统负担,可以将更多的氧气用于核心器官,冲顶前的一杯热的葡萄糖是最佳能量棒。嗯,来劲了才能做回自己。

2.2、上升不要太快,刚上高海拔不要剧烈运动,防治血液重新分配;

2.3 、适当晚睡、积极适应和药物海拔适治疗等。

2.4、奇怪的是在夜间,身体会防止身体偏碱性而降低呼吸速度,这就加剧了高反的出现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在高原轮流休息互相检查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2.5、如果早晨的心率(晨脉)达到了平时在低海拔的水平,说明你适应了高反。

3、一旦发生剧烈高反怎么办?

最快的办法是下降高度。经验证明,一旦高反严重,下降500米后症状可以明显减轻。

注意

体内是一个复杂的平衡系统,由于是户外专题,为了理解进行了简化。详细的身体平衡系统涉及到缺氧通气反应 HVR、二氧化碳通气反应 HCVR、肺泡空腔氧分压计算PAO2 = [Patm - PH2O] x FiO2 - [PaCO2 / 0.8]、二氧化碳与酸碱计算[H ] = 某常数 x [H2CO3] / [HCO3-]还涉及酶的作用、DPG(2,3-diphosphoglycerate,[2,3-双磷酸甘油酸])的浓度关系等等这里不再赘述,想进行详细探讨可以关注公众号与小编联系。

参考资料:高海拔适应逻辑 孙斌

高海拔适应资料 网络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10)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11)

技术|专栏|线路|电影

安全 环保 领导力

希望我们都不要丧失对大自然的热情与期待,欢迎关注。

去高原前应该有哪些准备事项(户外专栏进高原不得不提前知道的事)(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