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听障儿童说话(我一定会让你开口说话)(1)

伍雪玲在开展康复训练。深圳商报记者 魏薇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0月11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魏薇)让一个先天听障孩子开口叫妈妈,难度有多大?过去20余年,伍雪玲一直在帮助听障儿童做一件事——“孩子,我一定会让你开口说话”。

2000年12月,伍雪玲的女儿被确诊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凭借帮助失聪女儿言语康复积累的经验,伍雪玲走上了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培训之路。2019年,她创办了深圳市罗湖区第一家民办非盈利性机构晴晴言语康复中心,致力于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服务,已帮助1400余名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回归正常学习和生活。

用爱浇灌“特殊”的花儿

1999年秋,伍雪玲女儿出生了,她和丈夫给女儿起了小名叫“晴晴”。当女儿快1岁时,伍雪玲和丈夫发现,晴晴似乎对声音没有反应。多方求医,晴晴被确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必须植入人工耳蜗才能听到声音。那时候,植入人工耳蜗需要高额的费用,这让刚到深圳的伍雪玲一家难以承受。她果断辞去工作,带着女儿四处寻访治疗方法。在香港一家基金会的资助下,2岁的晴晴植入人工耳蜗,进入了这个有声的世界。

“尽管可以听到声音了,但想要女儿开口说话依然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伍雪玲说,她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教晴晴说话,终于用两个月的时间教会了晴晴喊“妈妈”两个字。她在听到晴晴喊出一声“妈妈”后,泪如雨下。为了让晴晴得到更为专业的治疗,尽快跟上同龄人的步伐,伍雪玲专门参加了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开办的约翰赛斯中心听障儿童家长函授课程,将香港专业康复治疗技术用到了晴晴身上。她通过学习运用很多项合适晴晴的活动和游戏,并透过一些非常生活化的接触方式来训练晴晴的听觉及语言能力。在伍雪玲边学习边康复治疗下,晴晴奇迹般赶上了同龄人的脚步,听力和语言发育几乎和正常学龄儿童无异。

“通过两年康复治疗技术的学习,我发现了国内听障儿童康复治疗存在的不足,我开了康复中心之后,将所学毫无保留地用于听障儿童的康复培训。可以很自豪地说,在我这里康复培训的孩子,短的只要一年时间就能达到正常儿童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水平,最长的3年也能赶上。”伍雪玲表示,很多家长正是看到了从她这里康复之后的孩子能很快融入学校中,纷纷找她求助,恳请收治他们的孩子。“当时,我的家中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前来上门请教,一开始,帮助孩子的康复训练就在我家中进行,我家房子也不大,经常都挤得满满的。”伍雪玲说。

女儿的经历让伍雪玲对听障儿童家庭有着很深的同情,每每想到仍有很多孩子活在“无声世界”,他们的家长也遭受着同她一样的压力,就觉得自己不应止步于此。她想,希望能有一个地方任何时候都能给患儿和家长提供学习和康复培训,能时时刻刻给他们一些支持和温暖,共同分担他们的压力和痛苦!这让伍雪玲下决心要创办一家言语康复服务中心。

开办康复服务中心

在2019年,伍雪玲开办了罗湖区第一家特殊儿童非营利性康复机构——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

“从听到声音到开口说话,这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常的同龄儿童一次就能学会的表述,这些孩子要反复训练上千遍才能学会。因为康复周期长,成效难以很快实现,这让很多康复老师都失去了信心,看不到事业的前景,康复老师流失很严重。”有一段时间,伍雪玲到处为康复老师的待遇奔走呼吁。深圳市罗湖区慈善会·宝能特殊儿童康复关爱基金每年拨款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用以康复服务中心师资力量改善。香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自2015年以来捐款近百万元,资助了5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听障儿童,帮助解决康复服务中心场地租金问题。

在伍雪玲的不懈努力和政府、社会以及众多家长的支持帮助下,康复中心的师资力量、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日臻完善,已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颇具规模、较有影响力的专业听障儿童言语康复服务机构。

伍雪玲用爱心构建独特的人性化教学方式,系统、科学地为孩子进行专业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成为众多听障儿童心中的“奇迹妈妈”。2015年,伍雪玲当选为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她到处为听障儿童家庭奔走呼吁,提交的“关于推动解决深圳市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以及配件升级困难的建议”被深圳市政府和市残联采纳并落实,为深圳残障人士群体争取了更大的福祉。

伍雪玲表示,这一切得益于深圳的开放、包容,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20年坚守托起希望

“这些年,有太多听障、语言障碍儿童的家长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帮他们的孩子,让孩子开口说话,或者能像正常孩子那样上幼儿园。看到很多孩子因错过最佳治疗期,康复难度加大后家长无助的眼神,我心里都很难过。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终究要长大,需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我们的使命就是通过康复治疗,帮助这些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每每想到这些,伍雪玲更加坚定帮助更多听障儿童康复的信念。

在伍雪玲的办公室,还保留着很多本笔记本,这上面记载着每个她曾经帮助康复过孩子的“康复日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孩子们有哪些进步,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哪个孩子在发哪个音的时候有困难,她都会详细登记下来。现在,这样的“康复日记”,伍雪玲依旧坚持记录着。20余年里,伍雪玲凭着“让听障儿童像我女儿一样开口说话”的信念,带着1400多个听障儿童走出了“无声世界”。来源:深圳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