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原名思茅,位于云南省西南部2007年1月21日,思茅市更名普洱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云南普洱市以前为什么叫思茅?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云南普洱市以前为什么叫思茅(自从更名普洱后)

云南普洱市以前为什么叫思茅

普洱市,原名思茅,位于云南省西南部。2007年1月21日,思茅市更名普洱市。

普洱市的辖区很多,也很有民族风格。

这里有九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普洱市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传统节日有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

众所周知,普洱是一种茶叶。这里之所以更名,就是因为普洱就在这里。

景迈山是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千年古茶树的面积堪称茶山之最,这里现在正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景迈茶山是茶树生长的圣地,茶人心中的圣山。这里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气息的活化石。

它还被称为“古茶园的自然博物馆”“东方的普罗旺斯”。

景迈茶山的申遗,这是普洱的大事。

古茶树并不高大,是否经过人工的矮化,不得而知。但沧桑内敛,树干遒劲,虬枝如龙,造型山重水复,如人工培育的盆景,叶片青绿。

景迈茶山,有布朗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布朗族是云南三大原始族群之一的“百濮”,布朗族与哈尼族一样,自然崇拜,信万物有灵,当地每家每户都崇拜茶魂树。

布朗族将“一叶两芽”茶抽象成符号作为一种图腾,应用于民居建筑的屋顶装饰上,突出了对茶的感激与敬畏之情。

自从改名至今,普洱市经济总量连续增长,增速位居云南全省第一,入选了中国百强品牌城市。现在,普洱首条地方高速公路—景东至文东高速建成通车,思茅机场迁建,景谷机场选址均获批。

思茅、孟连被列为云南特色县,澜沧古茶公司入选国家级龙头企业、获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和世界茶业金奖赛冠军,帝泊洱功夫红茶和镇沅太和甜茶分获中国红茶类金奖、银奖,7个品牌入选全省十大名品、十大名药材和十大名果。

普洱的云海非常神奇,在山谷中,平静如摊晒的棉花,如堆砌的冰块,盘桓在寨子的旁边,流连不去。

普洱的山水间有多种草根和草,这里还是我国中草药最丰富的区域,普洱的节日很多,其中有百草根节。所谓百草根节,就是吃草根。普洱全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普洱思茅区有原生药材展示一条街,街上摆摊卖草根的展位几千家,主要参展的草药根有鸡刺根、土党参、野当归、牛蒡子、生藤、小红蒜等200余种。

还有一些山上挖出的热带雨林的根,千奇百怪,较多也好分辨的有牛蒡子根、天冬根、麦冬根、老泡参根等,作用主要是喝汤,这也是普洱奇俗。

普洱街头,植物嫩根的气息弥漫在大街上,感受到深山草莽的氛围,感受到云雾深处的水灵。

美丽的普洱不断绽放异彩,思茅、西盟成功创建了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西盟、镇沅、景谷入选了云南首批美丽县城,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获批特色小镇,西盟佤部落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当然,普洱的发展还有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主要是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新动能尚未形成,人才队伍建设也相对滞后,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补短板任务艰巨。

现在,普洱作为陆路口岸城市,正加快思宁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绿三角”、景景镇和墨江“北大门”、江城“国门”建设,加快形成思宁江墨“带状增长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窗口。

普洱人对茶叶的迷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迷恋,这里是上天赏赐给人类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