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流光,匆匆划过牛年辛劳的脊背,即将进入咆哮而至的虎年。

新春各行各业开门红(新春七日谈①齐头并进三只虎)(1)

时间是最公允、最客观的见证者。过去一年山东的“高光”无需赘述,肩上的使命也容不得我们在功劳簿上流连。“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指引着我们,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目标催促着我们,更有1亿多齐鲁儿女对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激励着我们——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让山东发展动力更加澎湃,让山东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任何伟大的目标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三重压力,加上自身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问题,都是前进道路上绕不过去的“拦路虎”。当然,我们也应该有“伏虎”的信心和勇气:经过多年的奋斗积累,我省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优势更加突出。刚刚闭幕的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概括了我省九个方面的比较优势。这些优势,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潜力所在。

实现“三个走在前”,关键是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增强创新力,破题之道就是发挥好自身优势,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动力活力。这需要定力,更需要智慧,根本的是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

虎年来临,我们要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拿出敢于“闯”的魄力、勇于“创”的担当,挖掘优势,利用优势,拓展优势,巩固优势,把手中的优势化为发展的胜势。今天起,我们推出“新春七日谈”栏目,就聊一聊这九大优势。盘点优势,不是为了在新春佳节中自我陶醉,更不是要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而是要寻找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和认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充满信心地踏上新征程。

新春各行各业开门红(新春七日谈①齐头并进三只虎)(2)

先说第一个优势——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

三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问题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一个经济体的三次产业结构状况,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它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

还记得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那个振奋人心的消息:2016年,我省三次产业比例为7.3:45.4:47.3,第三产业占比历史性地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此后,第三产业就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到2021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7.3:39.9:52.8。从普遍的经验看,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必然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但仅从比重来看,我省与全国的数字几无二致,似没有明显的领先之处。优势从何而来呢,这就要具体分析一下了。

三次产业,如果论单项,可能有的地方在某一方面比我省强,这个不可否认。但要论发展的均衡性,无论是三次产业之间还是产业内部,都不弱,没有明显的短板,这在全国还真是不多见。

新春各行各业开门红(新春七日谈①齐头并进三只虎)(3)

服务业已经是主引擎了,无需多说。山东在全国最叫得响的,还得说是农业。

全国农业看山东。人们应该记忆犹新,疫情持续了两年,山东的菜,“奔波”了两年。哪里疫情形势重,哪里就有最新鲜的山东蔬菜第一时间送达。这是山东人的厚道情义,更是山东作为全国率先实现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农业大省的底气。1100亿斤的粮食总产、8800万吨的蔬菜产量,给了全省、全国人民一个充实的稳定“粮袋子”“菜篮子”,更不用说农产品出口,已经连续20多年领跑全国了。

从产业内部来看,山东的农业,并非只是粮食产得多、菜种得好,而是农林牧渔各方面发展得相对均衡,产业结构比较协调、合理。这种结构的均衡性科学性,对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决定性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全国推进乡村振兴趟路的重任,才历史性地落到了山东的肩上。这是山东的职责,也是山东发展的潜力所在。

新春各行各业开门红(新春七日谈①齐头并进三只虎)(4)

再看工业。山东的特点首先是“全”,轻重工业都有,涵盖了所有工业门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而山东是全国唯一41个工业大类都具备的省份。

再具体一些,207个工业中类山东有197个,666个小类山东有526个,化工、建材、医药、水泥、啤酒、黄金等产量,山东都是全国最高。可以说,在全球制造业回流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山东的地位都不容忽视,甚至是不容动摇的。

这也是为什么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的进出口同比增速能大幅跑赢全国的重要原因。因为山东的产业链最完整,到了山东,什么都能成功配套。这个东西出口下来了,还有别的顶上去。这种优势,是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下来的,也是这几年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转出来的,我们的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优势不断巩固,新产业、新动能的培育也有了明显成效。老虎长得更健壮了,还怕它跑不远吗?

由此,可以说,一二三产业这三只“虎”,在山东是可以齐头并进、“虎虎”生威的。

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并不只是各自闷着头向前冲,还有一个融合共生的问题。通过产业链创新等手段,发展好工业服务业、农业服务业、推进农业三产融合,等等,天地非常广阔。

举个例子。在滨州市,中裕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就说市民的早餐吧:在家吃,几乎都是中裕产的面粉或挂面,外出吃,几十家“中裕快餐”遍布城区,到单位食堂,吃到的馒头、包子是中裕直接配送。这家面粉厂出身的食品企业,现在已经成为拥有全国最长、最完整小麦产业链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一粒小麦,在中裕能转化出10大类、500多种产品,从育种,种植,生产,直至饭菜上桌,通过三产融合,不仅把小麦产业做到了极致,还解决了周边市县30多万农户的增收大计。农业三产融合,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方向。

新春各行各业开门红(新春七日谈①齐头并进三只虎)(5)

我们说,今天的成绩来自于昨天的汗水。如今的优势,都是奋斗者干出来的,闯出来的。

再说农业。梳理几十年来山东农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改革创新探索的历史。从1978年春天,东明县把10万亩撂荒地分给农民自种自收开始,到菏泽实行杀猪“两把刀”杀出体制围城,到莱西经验,再到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哪一项不是攻坚克难甚至是剥一层皮干出来、闯出来的?压力之下,机遇优势面前,最要不得的就是按惯例、往后看,这个经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国栋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