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着钢笔在方格稿纸上一笔一画写稿件,像蜗牛那样缓慢地爬行,像黄牛那样不停地耕作,笔尖落在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与窗外风吹树叶的声音交相辉映,如同美妙的交响乐……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很少有人再用笔在稿纸上吃力地“爬格子”了,可每当我想起在军营中爬格子的苦乐年华,一阵阵的酸甜苦辣就不禁涌上心头……

回顾30多年爬格子的经历,真是几多风风雨雨,几多欢喜忧愁,几多真切感受。

第一次发表“处女座”是在1983年11月,我从家乡济阳参军到原南京军区空军驻徐州航空兵某师。在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活中,我一边参加军训,一边发挥写作的特长,将新兵连的新人新事写成稿件。

方格和张晓琪最后结婚了吗(赵东云方格中的岁月)(1)

1988年5月,原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师举行春季运动会,作者(右)作为运动会宣传报道组成员,与战友一起为大会撰写宣传稿件

有天早上,全连集合准备吃早饭时,广播中突然播放了我写的新闻特写《一枚邮票见真情》。记得连指导员高兴地夸奖和鼓励我:不错不错,写得好,继续写。新兵连结束以后,我有幸被分配到师机关从事公务员工作,我在这里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一次,师政治部组织读中国近代史征文比赛,我撰写的《以史为鉴——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一文在全师获得二等奖,那时每到周末师里都在广场放电影,放电影前广播了获奖名单,师政治部奖励了我一本《新编简明哲学辞典》,我如获至宝,这本书至今我还珍藏着。

从此,我的写作热情不断高涨并暗暗下定决心,要在“方格”中爬出“名堂”来。在当好一名公务员的同时,我勤奋采访写作、投稿。于是爬格子就成为我的业余生活,没想到这一发就不可收拾了,竟慢慢有了小小的名气。后来,师所属某场站政治处将我抽去写材料,我逐渐承担起撰写综合材料的重任,也从此开始了我真正爬格子的生涯。

方格和张晓琪最后结婚了吗(赵东云方格中的岁月)(2)

作者经常到基层车队与基层通讯员交流写作心得、向基层通讯员传授写作技巧

依稀多少孤灯夜,风雨坎坷经磨砺,搜肠刮肚爬格子,酸甜苦辣寸心知。爬格子之苦只有当事人才能感悟得到,对此我有“切肤之痛”。

厚积才能薄发,爬格子不仅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苦中作乐、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为胜任文字工作,我用微薄的津贴费买了《新闻写作技巧》《好新闻》《新闻写作漫谈》等一些新闻业务书籍,边“啃”书本边写稿,不怕失败,摸索出了一套为稿件找准“婆家”的窍门。为不影响战友们晚上休息,我在自己的床头上接了一盏小灯泡,并用黑纸包住,借一束微弱的光线趴着看书写作,细心揣摩。盛夏酷暑,战友们都已午睡,我就用湿毛巾披在肩上,旁边放一盆凉水继续看书。我写的稿件在《空军报》以及驻地新闻媒体上频频“露面”,我也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土记者”。

1987年,我被调到某场站政治处报道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我们当时有三四名从各基层连队抽来的战士,集中采访写稿。大家开展了一次次写作竞赛,集中到连队采访,分析素材,分头写稿,比“见报率”,比稿件质量。有了这次机会,我如鱼得水,“爬格子”的劲头越来越大,写稿的见报率也越来越高,战友们戏称我天生一颗“新闻脑袋”。

方格和张晓琪最后结婚了吗(赵东云方格中的岁月)(3)

公交总公司公司一线员工邀请作者为其讲述部队服役时的写作经历

我不以此为满足,坚持利用各种途径再学习提升。1990年初,我从南空调到济空政治部,经政治部宣传处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金志福同志(后任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的推荐,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解放军报》专修班刊授学习,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获得优秀学员证书。

在1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我发表了数百篇新闻、杂文等作品,被济空政治部和多家新闻媒体连续多年评为优秀通讯员,1992年4月,《山东青年报》在军营内外栏目专题报道了我的事迹,一次荣获三等功,多次受到部队嘉奖,我还光荣地入了党。

30多年的爬格子生涯中,多数时候是凝神定气、敞开心扉、孤灯作陪,在文字的天地里驰骋往返,在稠密的格子里不懈耕耘。但也有的经历让我醍醐灌顶。

一次采访经历就让我知道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不一定正确。我在师新闻集训班学习时,军区空军卫生工作组到我们部队检查工作,我奉命随同工作组来到师所属某团某连,看到营区打扫得干干净净,内务卫生整齐划一,宿舍内的被子、大衣叠得棱角分明,像切过得豆腐块似的;水壶、挎包、鞋子等摆放得井然有序,符合部队《内务条令》的要求。此情此景,使我由衷地欣喜:一定细致采访,写一篇有分量的消息发往军报。我还采访了该连连长,请他介绍了连队在抓卫生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我赶紧返回办公室写起来稿子。

正巧这个连队我的一位老乡来找我玩,进门后他见我正在写他们连队的稿子,便说:“小心上当,今天下午你看到的都是表面文章,我们连为了应付工作组检查,放弃了其它工作,专门突击搞了半天卫生,连中午都没有休息,平时我们连的卫生都是一塌糊涂。”听完这位老乡的话,我有点不太相信,这可都是我亲眼看到的事实呀!带着半信半疑的心理,第二天我又重新返回这个连队进行采访,所见情景和昨天大不相同。原来,这是一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表面文章。事情的原委弄清后,我暗自庆幸,心想,若不是老乡泄露“天机”,我可要被假象迷惑,白吃了眼睛的亏。后来我放弃了写正面报道的打算,写了篇批评报道。

方格和张晓琪最后结婚了吗(赵东云方格中的岁月)(4)

漫漫写作路,给了我诸多感悟。避苦求乐是人性的自然,多苦少乐是人生的必然,化苦为乐是智者的超然。

而今,每当我安静地坐着或想着,读着书或看着报,在电脑前敲击着文字,心中就会有一种幸福感,一种踏实感,一种成就感。苦,来自于写作的辛劳;乐,来自于点滴知识的积累。选择了爬格子这个行当,就选择了一条充满了荆棘的人生之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永不停止,追求卓越,不断超越。可以说,艰苦的工作环境历练了我,它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事业的起点。

难忘这段岁月,难忘这段刻骨铭心的历程。回想在部队生活所走过的风风雨雨,我充满感恩之情。我永远忘不了军旅生涯中“爬格子”的岁月,更不会忘记部队领导为我的成长付出的辛勤汗水;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幸福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