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镐遗子/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请关注“睁眼看西安”
西安市有个户县,古名:鄠(hu)县。今已撤县设区,名曰:鄠邑区。“鄠邑”二字脱胎于“扈(hu)邑”,古时大禹治水有功,天下归附。儿子夏启建国为“夏”,封有扈氏于“扈(hu)”,史称“扈(hu)邑”。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hu)邑”为“鄠(hu)邑”。秦孝公时期设置“鄠(hu)县”。1964年为了简化生僻字,“鄠县”改为“户县”,2016年底,批复户县撤县设区,也就是现在的“鄠邑区”。鄠邑区有个五竹镇,“五竹”二字来源于驻地五竹村,从南山庞光镇到大王镇,过大十字就是本村,五竹村历史悠久,最早由午、周两姓居住得名:午周村,民国时期本村圣母庙里长出五根参天大竹,人称神竹,故以此改名:五竹。
从终南山鄠邑区化羊峪出来,向北行有一条南北路,本地人叫南北7号路,南端是终南山下鄠邑区庞光镇,北端是与咸阳、长安接壤处的鄠邑区大王镇,所以这条路也名“大庞路”。沿路向北会经过五竹镇,在五竹镇以南有一个村子名曰“南索村”,在东西6号路和南北7号路交汇处东北侧,村子不大,一千来人。这个村子不归鄠邑区五竹镇管辖,而是隶属余下镇管辖,地处余下镇东北角。南索村东北方向还有三个村子名曰“东索村”“西索村”“北索村”,东西南北四个村,同出一脉,只不过后三个村子归鄠邑区五竹镇管辖。
“东索村”“西索村”“南索村”“北索村”四个村子原名“索村”,相传此处原有一天然水洼地,在今南索村西北处,东南至西北走向,面积甚大,池内有荷莲,人称“莲花池”。明朝景泰三年前,涝池旁散居户在池东南端开始填池造田,向天索地,后莲花池被尽村生,故名索村。后又有人在北、东两地定居,故以方位分南北东三村,明万历十九年前,东索村部分村民迁居村西,称西索村,草堂寺钟有东西南北索村字样。
解放后,1950年4月户县10个区缩编为7个区,80个乡缩编为62个乡,当时曾在南索村设莲池乡,隶属秦渡区管辖。当时东索村、西索村、南索村、北索村都归莲池乡管辖。
东索村在五竹镇政府东南方三里处,东面是南北8号路,西面是南北7号路,这个村子在四个索村里面比较大,有两千多人,本村建村于明末清初,村民是山西大槐树移民,村中主要是董姓、石姓、段姓等。本村有个“东索村革命烈士纪念馆”,说的是民国1927年春天,户县闹春荒,百姓生活疾苦。但是驻扎在户县的军阀国民军第二军第八路第二师师长何经伟,却不顾百姓死活,大量摊派粮款,四处吊打交不起粮款的农民。为了抗粮抗款,户县各村成立农民协会,当时全县有270多个村庄成立了村农民协会,入会农户达1.4万多户,占全县农户的三分之二以上。为了统一抗争农协将各村自卫组织“神团”改编为农民自卫军,抗粮抗捐,严重打击了何经伟匪部的嚣张气焰。其中以东索村农民协会最为强悍,对摊派的粮款分文未交。
同年5月11日,何经纬派一营士兵向突袭东索村,村民自卫军团长董新良立即敲锣报警,召集自卫军迎战。30多名自卫军齐聚关帝庙与何经纬匪部战斗,终因武器差距太大,人数差距悬殊。自卫军董新良、董有庆、董祥娃、董平良、邱累子、邱堂娃、罗连心、段金娃、赵蔓子等9名自卫军战士被杀,另有9人重伤,13人轻伤。这就是令人悲愤的“东索村惨案”。东索村惨案发生后,长安、三原、咸阳、潼关、三桥等地的农民协会纷纷声讨何经伟罪行。5月15日上午,在西安东大街万人游行声援,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军被迫给何经纬“革职留任”处分,令其率部出潼关,“将功折罪”。 1994年,东索村以英雄战斗的关帝庙为基地,修建革命烈士纪念馆。
西索村与余下镇南索村相邻,只有两个村民小组,不到一千人。明万历十九年前,东索村部分村民迁居村西,称西索村。北索村有六个村民小组,也是一千多村民,村民也是山西大槐树移民。在西索村和北索村中间,原有一条蚰蜒河,河道弯曲拐弯太多,状如蚯蚓,本地人管蚯蚓叫蚰蜒,故称蚰蜒河。1975年河流开挖改道并入黄柏河。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12年8月21日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未经授权,不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