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文峪河的传说(文川河的故事)(1)

关于山西文峪河的传说(文川河的故事)(2)

根据《连城县志》记载:文川河除了有文川桥外,还有大家都熟知的彭坊桥,还有一座定安桥。连城四门四座桥:东门是定安桥,西门马屎桥,南门文川桥,北门彭坊桥!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定安桥,但是只要一说水利局后面那座桥通往莲花塘,肯定很多人知道!

八十年代之前:文川河水从邓公陂(滨江小区附近)顺着护城河、穿过宋古廊桥文川桥、越过元城墙根,流入中山街、水南街、庙前街,流向团结巷、溪南巷、清溪巷、泗洲亭巷、铸锅巷、吴屋巷,在桂花巷、明光巷、钱屋巷、狗屎巷中欢快地流淌。水汽氤氲的四角井,四街十三巷,巷巷通曲水!

水是生命之源,文川河是连城命脉河。其源有两条:东源于连城县文亨李屋坑的马坑山,绕县城东南曲折向北而去。西源于城郊文川乡五寨村羊角寨。东西两源水至七星岗、姚坊合流后转向北,流经刘屋抵城关莲花,过彭坊桥外坊墩至揭乐,再纳西侧各支流来水,经黄坊过乐太平,流至北团柯坊与北团溪水汇合出县境,经清流注沙溪汇闽江东入闽江!

宋绍兴三年(1133年)建城者引文川河护城饮用。据《连城县志》载:文川河上游环绕县城西南的支流清溪,是宋绍兴五年(1135年)和明正德九年(1541年)相继建筑城墙时开挖,全长约1公里,这条流经文川桥南门头的古运河,长期以来成为城关居民饮用水主要源流。据上辈人讲古:七十年代之前清溪四角井一带的水还很清,洗衣服洗菜洗澡都可以!八九十年代老医院后面的白庙河还经常有人游泳!

文川桥也称清溪桥(俗称大桥上),始建于宋绍兴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中间重檐歇山顶,两侧有雨遮,桥两端建牌楼式门楼,系2013年公布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廊屋桥桥长47.8米,桥屋14开间,曾是通往连城城区的交通要道!

关于山西文峪河的传说(文川河的故事)(3)

作为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江之源的连城,境内河水流域不大,水面不宽,水量也不大,文川河作为闽江支流沙溪源头如此,文川河西源水更是如此。筑陂坝抬高水位引水入城便成了唯一选择。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知县邓万皆倡修水陂,陂坝位于文川河上游城西村(今滨江花园附近),南临城关水南尾,西临童子巷。长46米,高3.5米,顶宽2.5米,自建成后,解决了城关居民饮水大问题。这条陂坝被称邓公陂。邓公陂屡毁屡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委书记李明光曾亲率军民疏浚河床,重筑陂坝,为民谋永福,后壮烈牺牲于连城,今存明光巷、明光电影院(后为嘉源超市,最近要折迁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多次水毁重筑,据说坝上还有县文庙拆下的石条石柱!九曲文川河从冠豸山上俯瞰如一条玉条蜿蜒在城区。

邓公陂引水入城解决部分城区用水,近些年文川河水源头山地植正在恢复。文川河两岸堤坝和围栏步道的建成方便了市民休闲运动。水南溪、黄九垄溪生态景观引水工程与水南片区生态景观水系同步建设,为四角井街区水街建设创造前提条件。蓄水2000万立方米的文亨福地水库已建成,这一切努力定将会改变连城县城缺水问题!

期待四角井文化街区早日建成!届时大家可以在街区走走逛逛:码头,牌坊,天后宫,文庙,文塔,古城墙,清溪,在古街品美食、涮九品、牛肉兜汤、烂粉配上灯盏糕、捆粄、拳头桃,在古廊桥上看古运河宋城墙,从莲中路穿四角井南门头到中山街街心公园……,逛逛四街十三巷,沿着清溪河边古道回望历史,在吴家巷双子楼、进士第品味先贤、走进旋马楼、八砖士第、沈屋祠堂等古宅民居,一起领略34万人33种方言的独特魅力!

关于山西文峪河的传说(文川河的故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