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一个人是否“富足”,不仅仅取决于他有多少财富,更取决于他的灵魂是否丰盈。

如果灵魂是苍白的,那么,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是难以感到幸福的。

真正厉害的人,不仅会在“身体上”富养自己,更会在“灵魂上”富养自己。

放过自己才是余生最好的活法(余生最高级的活法)(1)

富养自己,勤于读书

古语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就是说:“古之学者,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今之学者,学习却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本身是“半瓶子水”,却总喜欢卖弄自己。

结果,在有学识的人面前,出了丑。

这便是没有明白读书的目的。

放过自己才是余生最好的活法(余生最高级的活法)(2)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自己“才高于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明理,为了让自己在面对事情时,能够以更加妥善的方式去处理。

蒋方舟说:“一个人如果不看书,他的价值观只好由他的亲朋好友来决定,因为他没有别的阅读渠道。”

不读书,我们很可能会把周围的人的“偏见”,当作真理来奉行。

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处处碰壁。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摆脱周围环境的束缚,去与古今中外的先贤对话,去认识到世界之广阔。

一个人越无知,往往就会越固执。

反之,读的书越多,见识越广,就越能够“海纳百川”,理解各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变得更加大度、从容。

放过自己才是余生最好的活法(余生最高级的活法)(3)

富养自己,积善成德

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一个人,想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不是做几件好事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不断地积累善行。

当然了,也需要“行”与“心”合一。

所谓“行”与“心”合一,就是做善事的出发点,不能是为了“利益”,而应当目的“纯粹”,单纯是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

所谓“修行”,不过是“修心”。

放过自己才是余生最好的活法(余生最高级的活法)(4)

如果只有“善行”,却不是出自于“善心”,那么,也是无益于“修行”的。

一个人只有“行”与“心”合一,才能在不断地“积善”中,内心越来越安定,才能“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君子讲求“慎独”。

他们越是在无人之处、无人之时,就越会谨慎自处,防止自己犯下错误来。

无知的人,只知道世间有法则,却不知道自然也有法则。

他们自以为“逃过了”世间的法则,便可以逍遥自在。

结果,到头来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放过自己才是余生最好的活法(余生最高级的活法)(5)

富养自己,情绪稳定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犯下低级错误,不是因为自己智商不够,而是因为自己被情绪所左右了。

在情绪到来之时,能够稳一稳,不着急做出反应。等到情绪平复了,再去思虑该怎么做,才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放过自己才是余生最好的活法(余生最高级的活法)(6)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的挑衅。

如果我们压不住怒火,非要与之“一较高下”,那么,很可能就会让自己陷入“与猪打架”的泥沼之中。

“与猪打架”,打赢了,并不光荣;打输了,却会让自身受到伤害。

真正明智的人,遇到“猪”的挑衅,往往会选择迅速离开。

选择“躲避”,不是因为他们“懦弱”,而是因为他们知道,“为了一口气,丢掉十亩地”,是最愚蠢的做法。

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才有能力,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结语:

杨绛说:“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如何才能安稳度过呢?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富养自己,让自己的心灵,越来越强大,让自己的见识,越来越广博。

如此,方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