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注意一下,便不难觉察这奇妙的16强对阵恰恰是没有“默契”的结果。
欧洲杯小组赛结束,16强对阵又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感觉——汇聚比葡意法西的上半区明显很有死亡的味道;与之相对应的,只有英德荷的下半区则更像是直通半决赛甚至是决赛的高速路。而如此局面,恐怕很快就会有人联想到“刻意选择”这一条。为了去更轻松的半区,某些队伍是不是该踢默契球故意放水?这种阴谋论可是一直都很有市场。
然而稍微注意一下,便不难觉察这奇妙的对阵恰恰是没有“默契”的结果。虽然有些努力争第一的球队确实不算好命,但那些没有丢掉脸皮去故意让球的,也绝对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不可否认,“争小组第一不如选个好半区”这种思路,至少在球迷群体中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经历了2018年世界杯的奇妙格局之后,很多人都笃信踢默契球或者故意放水才是小组赛阶段的真理。君不见在俄罗斯,英格兰几乎是躺进了四强么?包括杀进决赛的克罗地亚,也曾被认为没有经历太多的难关。
正因如此,自本届大赛开幕,断断续续都会听到类似这样的声音:“聪明点,英格兰拿小组第二才更保险”,又或者“看起来好像不拿小组第一,未来可能还更容易些?”后面一句疑问还是来自于比利时队的库尔图瓦,足够说明无论是否真的有阴谋。阴谋论的说法都已经影响到了各支球队。
不过实际结果呢?至少我们并没有看到类似3年前“比英替补大战”的翻版。那一回淘汰赛分区大局已定,最后一轮在最后一天举行的G组两强有充分的理由选择小组第二。于是乎无论比利时还是英格兰,都排出了一套几乎没有主力的首发阵容,任凭替补们自由发挥“消磨时间”。最终贾努扎伊不解风情的一脚爆射,才改变了世界的时间线,让三狮军团“阴谋得逞”。
3年过后,也有人把斯特林的头球破门说成是“不解风情”,仿佛英格兰又一次做好了要“屈居第二”的准备,只不过不巧被矮个子的曼城前锋用头球粉碎。这话倒也不算完全没道理,至少三狮的对手捷克并没有做出要死拼的架势,丢球之后早早“鸣金收兵”,完全没有要和英格兰争着去对垒F组第二的意思。
可话说回来,“阴谋论”通常所指都是强队放水,而此番索斯盖特的球队既没有派替补阵容(除了芒特和奇尔韦尔因被隔离无法出赛),也早早取得了破门,所以无论他们是否动过“小组第二更好”的念头,英格兰人的选择都是先要脸面,赢下小组头名再去考虑要怎样对付F组第二。
结果德国成为了三狮的1/8决赛对手,这很糟糕么?如果只踢一场比赛,那似乎是很糟糕的选择。但从更长远来看,留在下半区可是比小组第二去上半区轻松不少。别忘了D组第二是要在哥本哈根面对西班牙,对手同样是传统强队。与此同时,面对德国的英格兰却至少还能保住在伦敦比赛的主场优势。
此时再回顾一下其他小组的战况,“默契放水说”大抵也都站不住脚。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都是早早拿下两连胜,最后一场也完全没给对手送分。其中与“默契”一词关联较多的欧洲红魔,主帅马丁内斯也曾公开暗示小组赛阶段会“悠着踢”,工作重点在于给刚刚伤愈的多名大将找状态,但即便如此,比利时既没有在第二轮给刚刚遭难的丹麦送分(曾向埃里克森致意,但完成了2比1逆转),末轮也没让芬兰捞到任何油水。
至于剩余的E组和F组,情况太过复杂实际并不具备踢默契球的条件——哪怕事后会有声音如此描述:“C罗本泽马半场就交换球衣,早就计划平局携手出线。”但事实上要不是孔德手球被判极刑,葡萄牙艰难扳成2比2平;另一场地上的德国也最终扳平匈牙利,C罗的球队可是有过那么一瞬间差点小组垫底出局。
而当比赛进行到最后,场上球员已经开始来回倒脚拖时间时,站在场边的葡萄牙主帅桑托斯却仍然在示意队员们要继续压上,这大概是因为他心里明白:小组第三踢比利时肯定比第一踢瑞士艰难。但无奈法国队的防线已经没时间再攻破,此时桑托斯的心情大概也和勒夫一样有些复杂。分区结果看上去并不算十分艰险的德国人,是早就盯着小组第二准备就打“病猫”吗?不,事实是他们被匈牙利狠揍了两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艰难夺回出线权。所以最后阶段萨内浪费了决定胜利的反击良机,勒夫才会显得颇为生气。
最后再回过头来说说比F组早几个小时结束的E组比赛。由于欧洲杯扩军到24强后的特殊晋级规则,E组的战斗结果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F组第三的命运。若莱万多夫斯基的球队多争一口气,2比2之后能再进一球而非被瑞典人再度超出,那么晋级的小组第三就该来自ADEF(实际是ACDF),这样F3就会对上下半区的荷兰而非上半区的比利时,而末轮5比0大胜的西班牙也能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在下半区。
足球就是如此玄妙,不默契的交手反倒可以编排出出人意料的布局。此刻再回想一下上届欧洲杯葡萄牙的夺冠征程,他们被分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半区,是因为踢了默契球么?不,恰恰是因为不默契的冰岛人在已经能出线的情况下,补时阶段又多进了奥地利一个,才让葡萄牙避免了要连遇英法德的局面。
文|闫羽
来源: 体坛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