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八年来,南科大信任人才、鼓励试错的良好环境,给我的科研事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难得的机遇。我有幸作为其中一份子,为南科大及生物系、生物学科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近日,南科大生物系副教授姬生健在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2022年11月1日,是第6个“深圳人才日”,这是深圳为汇聚全球人才而设立的人才专属节日。建校以来,南科大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放眼全球“引才”,不拘一格“用才”,搭建平台“育才”,用心用情“留才”,推出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人才激励支持、人才服务保障等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形成了一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快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理念引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参加“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并作报告
前不久,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其中“物质科学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获得,这是南科大学者第三次获得该奖项。之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获得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深圳共有4人入选,其中南科大有三位教授当选。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夏克青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徐政和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数学系杰出访问教授、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杰曼诺夫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2年9月,杰曼诺夫全职加入南科大受聘为讲席教授。“In 10 years, we’ll make SUSTech Math a world class mathematics center!”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杰曼诺夫表达了自己加入南科大的初衷和梦想。
杨学明院士获得获“未来科学大奖”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南科大要更加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人才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校长薛其坤说,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一流人才,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对人才的渴求和厚爱,彰显着南科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南科大教师队伍建设在“引”上谋策略,紧紧把握“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历史机遇,引才聚智,努力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高地;在“留”上出实招,积极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实现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提升治理效能,保障人才专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在“培”上想办法,打造行列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探索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科学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掌握原创硬科技的创新企业家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用”上给舞台,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部署,为人才提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充分释放创知、创新、创业活力。
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聚人才的“聚宝盆”。厚植人才沃土,让五湖四海的人才纷至沓来,对壮大学校的人才队伍,重要性显而易见。2022年2月,在国外工作、生活了30余年的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机构学与机器人学领域顶尖专家戴建生毅然辞去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讲席教授的职位,回国加入南科大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并担任南科大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他表示:“南科大有一大批来自世界一流大学、在前沿科学领域有创建并具有科学攀峰精神的青年精英,宽松国际化的研究氛围使研究者能更好融入进去。在了解学校的办学与教学理念后,我即刻下决心全职回国加入南科大。”
今年秋季学期,戴建生面向本科生开设了ME315课程《高等机构学及其应用》,从机构学基本的理论出发,包含了向量代数、矩阵论等必要的数学基础,同时讲授旋量代数、李群李代数基础。机械与能源工程系2020级本科生陈逸飞表示:“戴院士这门课让我感受到了机器人机构学的严谨和美妙,让我对接下来的课程更加期待。”2020级本科生方艺钧表示:“戴院士和我们分享了他撰写的一些书籍以及发表的一些论文,甚至介绍了他在餐巾纸上写下相关研究发现的故事,让我们十分震撼,也愈加坚定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这门课的决心。”
戴建生院士为学生答疑解惑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南科大也连续多年荣获深圳市“人才伯乐奖”。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已签约引进教师1363人,包括院士59人(签约引进与自主培养全职院士43人),国际会士57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占比约65%。
事业育才: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舞台近日,2022年第29届国际大学生数学竞赛结果揭晓,由南科大数学系9名同学组建的3支队伍在线参加了该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南科大团队的带队老师,是数学系教学副教授陈懿茂。
数学系副教授陈懿茂在课堂讲课
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南方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深圳市优秀教师……面对诸多荣誉,陈懿茂表示,学校为他在教学方面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陈懿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与学生保持动态的紧密沟通。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同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上过陈懿茂线性代数课的学生说:“陈老师讲课极富激情,他可以把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同时将问题发散开来引导进一步的思考。陈老师对学生非常有耐心,是一位很有责任心的老师。”
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而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南科大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对人才成长进行若干周期统计分析、梳理备案,根据分析结果对青年教师定期进行精准帮扶指导,完善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梯次型培育体系。比如每年度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技能及交流的重要平台,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推出南科大讲堂·学术人生沙龙活动,定期邀请资深学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学术选择,从而弘扬科学家精神,启迪青年教师的学术之路,引导南科学子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理想。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工学院院长徐政和与年轻教师、学生在实验室
入职南科大前,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陈晓龙主要从事科研工作,几乎没有教学经验。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和学校良好的教学氛围,让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一位“教学新手”成为了南科大“教学竞赛特等奖获得者”。“来南科大的第一个学期没有课,我会花很多时间去听不同的老师上课,有空就去听一下,看他们是怎么讲的。”陈晓龙说,“要说提高教学能力的经验,就是要多向别人学习,不懂的地方就向前辈请教,自己总结经验,最后把总结到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来。”
陈晓龙在走上讲台授课前,听过不下20位老师的课。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让陈晓龙的课堂备受同学们欢迎。“陈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课件上经常会有学生爱用的表情包,让大家都忍俊不禁。” 一位上过陈晓龙课的同学这样评价。电子系每年会组织系里老师开展讲课互评活动。曾参与课程评价的电子系助理教授化梦媛说:“陈老师总是能把非常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上课节奏把握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娓娓道来的感觉。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当勤奋成为一种氛围,神奇的“化学反应”就会发生。当身边都是优秀努力的同龄人,就会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磁场”。前不久,在2022年“基层治理创新奖”答辩现场,化学系的“撷英行动计划”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化学系系主任、讲席教授郑智平表示,该计划通过强化师资团队的政治引领,多层次、多举措推动学科团队建设,建立传帮带工作制度等方式,逐步构建定位明确、梯队清晰、相互衔接的高层次人才引才育才体系。比如给每位青年教师配置2-3人资深教师指导小组,负责为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痛点“答疑解惑”,同时提供相关学科学术资源,协助青年教师“立起来,走出去”。目前化学系已有多位教师入选各类人才项目及获批多项科研项目,教师科研、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工作成效显著。
张进副教授与书院学生交流
如今在南科大,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刘青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程春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叶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唐博荣获深圳市优秀教师……他们有的投身于三尺讲坛,春风化雨,诲人不倦;有的埋首于科研领域,百折不挠,拼搏探索;有的奉献于行政岗位,日夜兼程,任劳任怨。
文化润才:培育更多新时代的“大先生”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将“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作为一所年轻而身肩改革探索重任的大学,南科大责无旁贷。
南科大师生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党建引领,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学校始终牢牢树立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鼓励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的贡献。针对学校“海归高知”聚集的特点,南科大组织系列高层次人才专题研讨、专题座谈,鼓励高层次人才、党外知识分子、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连续多年开展国情党史专题教育,发挥“南方科技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作用,并邀请高层次人才中非党员教师参加党组织活动等,形成了以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助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良好氛围。
青海师大原创话剧《永怀之歌》走进南科大
在支部会议或者课堂上,化学系助理教授、化学系第九党支部书记杨烽都喜欢给学生讲老一辈科学家舍小家为大家的攻坚克难故事,特别是当讲到“卡脖子”技术的时候,他都会给同学们讲老一辈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发现,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都很兴奋,我想这就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吧!”每当看到同学们脸上流露出的兴奋与敬仰,让杨烽更加坚定了自己将继续以这种方式传递情怀,“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将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传递到下一代学生的身上,让党建的‘软实力’转化为科研发展的动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南科力量’。”
铸“大学之魂”,叩响百年之问。去年9月3日,南科大在开学典礼上发布了校训。在校训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学校系统梳理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创校精神、办学使命、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等核心价值理念,总结凝练出“南科大精神谱系”,推动凝练以“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为内核的大学精神,将南科大精神内涵贯彻教书育人、教师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形成强大的思想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引领力、推动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引领学校发展,传承学校精神。“我很喜欢学校举办的各类大讲堂,有空我都会去听听,我也会鼓励我的学生们去听,去感受当代科学家们的家国情怀、科技理念等。”
师生参加学校晨跑活动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形成卓越的人才服务文化。2021年9月,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学校决定设立“基层治理创新奖”,旨在激发各基层组织治理创新意识,进一步调动各单位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全面提升大学治理效能,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2022年6月,“基层治理创新奖”在校内正式启动申报,共收到44个申报项目。这些项目紧紧围绕学校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难点、痛点,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案,在校内营造了基层治理改革的浓厚氛围。
在首期南方科技大学“榕思讲堂”上,李凤亮、薛其坤勉励全校行政服务系统工作人员为学校各项事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保障,在全校营造尊重人才的生态,打造新型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南科大坚持理念引才、事业育才、科学管才、文化润才,努力打造愉悦、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平台,营造更为宽松友好的文化氛围,吸引人才在学校落地生根。”校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时代新征程,全体南科人将以置身于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家国情怀,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奋不顾身的忘我奉献精神,以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为国人争光的英雄精神,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宣传与公共关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