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援越抗美老兵陈云忠先生战地诗选(援越抗美老兵陈云忠先生战地诗选)(1)

陈云忠

一,绝部(23首)

七绝•同模夜行军

枪声远近弹萧萧,传令前边过板桥。

满目残垣无宿处,坐听夜雨打芭蕉。

七绝•战地生涯

深山斩棘辟营房,散落蓬庐石架床。

偏食三餐鸡毛菜,通宵半睡枕头枪。

七绝•排定时弹

北江排弹笑舒眉,血肉飞花献与谁?

未饮黄龙欢庆酒,木棉树下立新碑。

七绝•夜祭战友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火高低照暮空。

碑下有花兼有泪,坟前无语又无风。

七绝•战地除夕

猫耳山门贴对联,一壶玄酒对硝烟。

三更炮火惊天地,目送疯狼下九泉。

七绝•战地祭陵

安旺重游访墓田,烟花爆竹祭青天。

春寒雾带愁杨柳,月吊碑林哭杜鹃。

七绝•忆战友

流血餐烟护铁雄,炮雷弹雨耳旁风。

龙边浩气同登月,青冢碑林入梦中。

七绝•援越日记

红河强渡半帆船,弹雨喧嚣炮火天。

冲破硝烟穿血浪,月沉歌唱到龙边。

七绝•援越纪事

枕枪和弹草萊床,戴叶披薪野果粮。

注目凝神星落地,夜偷明月读华章。

七绝•援越洞居

山深水暗叶猴围,洞古苔荒壁虎肥。

半夜长虫争共枕,漫天蝙蝠乱纷飞。

七绝•战地拾趣

汗霜血迹待新征,垢面蓬头笑满盈。

战事无眠经半月,荷枪张目赛鼾声。

七绝•战地抒怀

南国常居茂叶林,五年烟雨血衣襟。

异乡久做芙蓉梦,战火纷飞赤子心。

七绝•战地思乡曲

碧血丹心骨透香,九泉含笑拜炎黄。

红河水唱元江曲,几处青山是故乡。

七绝•忆战友

寒风朔月夜深沉,故事翻腾泪湿襟。

旧梦越南烽火里,菠萝弹下血仇心。

七绝•忆烈士战友

援越同辞友谊关,凯旋不见尔回还。

青春献给龙边戍,热血奔流北部湾。

七绝• 夜祭战友

雾露淋山岳上秋,烽烟犹再见风流。

纸钱带火明沉月,玉竹朝碑几叩头。

七绝•战地重游

饮弹残槐故地行,烽烟不见耳歌声。

分荆觅血芭蕉下,犬吠鸡鸣叩旧营。

七绝•重游祭陵

云抱亭台绿翠微,鹧鸪声逐柳花飞。

纸钱香火供青冢,落照苍烟冷泪归。

七绝•烈士回乡

鸟送花迎两杜鹃,春风一夜返陵前。

采回三捧家山土,剪取荆妻发五钱。

七绝•烈士探母

裁案当灯白发高,飞针走线绣婚袍。

不知关外添新冢,笑为戎儿把剪刀。

七绝•烈士墓前

长眠越北又秋高,裁水龙边洗战袍。

不见星河天上路,月明青冢卧松涛。

七绝•战地梦游

结队银须到祝关,重林锁洞土花闲。

长蛇壁虎俱相识,碎月流萤血满山。

七绝•烈土吟

桑梓春晖挂满枝,黄泉客路展眉低。

烽烟散尽军魂在,青冢碑林是史诗。

二,词部(5首)

谒金门•过谅山

烟旋土,炮火纵横天宇。月下残垣埋血路,家园无觅处。

谁醉绿灯歌舞?谁急前沿风雨?若得硝烟吹散去,秋风谁作主?

阮郎归•烈士回乡

清明青冢冷群鸢,血衣寒九泉。嘉林谁祭太平年?相邀探故园。

花吐露,柳含烟。高歌奏管弦。关山一片艳阳天,长亭听杜鹃。

忆江南•龙边战斗

龙边渡,烽火乱红河。尘土硝烟藏巨鼠,天狼碧落撒菠萝。火海斗妖魔。

枪声住,相对泪滂沱。凝望中流天际赤,回头阵地血衣多。语录壮行歌。

浣溪沙•烈士寄语

望断烽烟不见家,夜台横卧浴朝霞。男儿无怨驻天涯。

绿水青山连广宇,锦衣玉食好年华。莫忘陶美报春花。

采桑子•龙边激战

龙边激战斜阳渡,仇也菠萝,恨也菠萝,骨肉纷飞落半河。

怒涛红浪奔天际,汗也滂沱,血也滂沱,水吼山倾语录歌。

援越抗美老兵陈云忠先生战地诗选(援越抗美老兵陈云忠先生战地诗选)(2)

诗人陈云忠速写

黄玉明

先说三件事:

一周前,集团公司老年书法协会在职工活动中心举办纪念集团公司前身、铁道兵二师援越抗美50周年书法展,几十幅书法作品书写的内容都是陈云忠写的诗词;

一年前,在同一地点,书法协会举办“我书我作”书法展,大部分会员书写的也是陈云忠的诗和词;

五年前,书协出版5周年纪念集,陈云忠没有挥毫作书,而是以两个版、20首诗词置身其中。他说,诗书一家,同道同乐。

陈云忠,男, 1942年6月生,湖南省衡阳市人,大专文化,1961年入伍,先后任参谋、处长等职,2002年从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岗位上退休。求学年代,陈云忠就喜欢古典诗词,退休后,他重操“旧业”,笔耕不辍,十几年来,创作了1000多首诗词。写诗填词属小众之好,他就参加集团公司书法协会的活动。在每月集中两次的活动中,他把自己新写的诗词拿给大家看,请大家帮助修改。他写作不求发表,不求扬名,全部诗词甚至没有往外寄出过,毫无功利目的。每天平平仄仄,推推敲敲,不厌其烦,不耻下问,他这是真喜欢。

虽然有一些古典诗词功底,陈云忠开始写作时,也遇到不少困难。旧体诗词讲格律,讲平仄,讲用典,讲想象,讲用词用字,讲词牌名等等,碰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向书本请教,从经典中汲取营养,用他的话说,就是多读、多写、多思考,多修改、多交流。他特别佩服古人在遣词造句上的费尽心机,“僧敲月下门”就不说了,杜甫的“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几个人曾在这个因年久看不清的字上,试着分别用了“飞”、“落”、“跃”、“起”等字去补,及至在别的版本上看到原来杜甫用的是一“过”字,不得不佩服诗人的匠心独运。“为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古人的这种经历,陈云忠深有体会。比如,在最近创作《战地宿营》一诗时,第二句原来是“夜幕是墙云是窗”,写完总觉得哪儿不对劲,一连几天吃不好睡不香,后来感到问题出在两个“是”字上,云是窗,不准确。经反复推敲,成诗是这样的:“疏林草地石支床,夜幕围墙云掩窗。枕弹抱枪衔露睡,树提明月读文章。”好一个“夜幕围墙云掩窗”、“树提明月读文章”!。

陈云忠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怀乡,忆旧,念友,励志。怀乡的如《早春独步》“宿柳枝梢谷粒黄,客身披露立斜阳。汾河几处寒暄雁,讥笑白头无故乡。” 励志的如《夜读感怀》“残烛风摇欲断烟,六花飞落火炉前。书山博采勤耕作,莫负贫穷向九泉。” 忆旧和念友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这缘于50年前的那场战争和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活。1965年6月,还是师财务科见习助理员的陈云忠,随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离开长沙入越,参加援越抗美战争,至1970年6月回国,在越南整整五年。其间枪林弹雨,炮火硝烟,出生入死,既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生离死别的年代,其中两百多位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异国他乡。有时一提笔,那些激战的场面,鲜活的生命就浮现在眼前。他写《援越抗美》“关外硝烟催出征,京人掩泪笑相迎。三军血拍龙边渡,看取前锋铁道兵。”又如《战地书怀》“南国洞居原始林,五年足迹弹痕深。故乡眷眷芙蓉梦,战火纷纷赤子心。”还有《忆战友》:“飒飒秋风月下山,华颠背北望君还。明星不透嘉林讯,梦里常回友谊关。”这些诗作,充满了当时作为一名军人的自豪,和对已故战友的深情……

没有发表过一首诗,却被冠以诗人的头衔,似乎有些夸张,但在我看来这一点也不为过。因为,1000多首诗作,实实在在地摆在你的面前,而它们当中的一大部分,一点也不亚于一些媒体上刊登的作品。只是诗的主人、陈云忠先生没想过拿去发表,他要的只是晚年生活的充实和有意义。若干年后,当人们偶然读到这些诗词,一定会惊讶于高手真的在民间,中国文学宝库里大量的无名氏诗歌就是例证。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说“人生充满无限可能”,先哲的话,应该是对的。

(黄玉明,诗人,作家,现任中铁十二局人事部副部长)

援越抗美老兵陈云忠先生战地诗选(援越抗美老兵陈云忠先生战地诗选)(3)

编辑:女兵槛外人 鲁一兵2020.5.28.

来源:新华号 新华铁道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