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因为常年的内乱终于在534年分裂后形成了两部分,其中关中、汉中、陇西、汾河河谷、河洛一带属于西魏。而山西大部、内蒙南部、华北平原、山东半岛、黄淮平原属于东魏。后来东魏被高氏禅代变成了北齐,西魏被宇文氏篡权成立了北周。北魏分裂之初东魏的实力远高于西魏,两国之间爆发了数次大规模战争,初期都是西魏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但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西魏演变成了北周,东魏演变成了北齐,最终北周灭了北齐,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而北齐则被很多历史学者称之为禽兽王朝。那么北齐到底做了哪些禽兽的事情落了个“禽兽王朝”的名号?

北齐历史真实性(为什么北齐号称)(1)

北齐形势图

我们都知道北齐的实际建立者其实是西魏的权臣高欢,每个国家会在历史上以何种姿态出现,他的建立者早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东晋之所以皇权衰落,正是因为开国之君司马睿本身是由士族扶持才得以称帝;大唐之所以能以开放的心态海纳百川,和李渊有部分的鲜卑血统有关;北宋之所以长期被动挨打,很大原因是因为赵匡胤担心藩镇割据而杯酒释兵权;清朝之所以闭关自守,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立国之初杀戮过多,很多汉人百姓为避乱逃往海外,而这些人对满清很不感冒,始终视明朝为正统。由此看来,在封建时期,开国之君的所作所为深刻的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前进方向,北齐当然也不例外,那高欢又如何的影响了后来的北齐呢?

北齐历史真实性(为什么北齐号称)(2)

西魏与东魏

要想说清楚高欢对北齐有什么影响,首先就要明白高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高欢毫无疑问非常聪明,说难听点,他很诡诈。聪明和诡诈是相通的,唯一的不同是聪明之人的所作所为至少受到道德的制约,而诡诈之人却随心所欲,为了达到目的一切手段都可以采用,高欢正是后者。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欢的手下多道德败坏之士,侯景就不用说了,他可是在历史上做叛将做出名的,而像高欢的姐夫尉景这样的贪赃腐败、违纪乱法之徒他手下不知有多少。有一次尉景征发劳役打猎,一次就死三百人,大将库狄干看不过去,于是像高欢求御史中尉(负责监察)之职,库狄干为高欢帐下一员猛将,而御史中尉不过是中级官阶,高欢不知其意,就问他:“为何自降官职?”库狄干说是为了要抓尉景,高欢闻之大笑,就派人叫来尉景,叫人戏弄他,把他的衣服给扒了,并对他说:“你剥老百姓的衣服,我也叫人剥削你。”高欢告诫他以后不要再贪污,哪知道这个尉景竟然回答:“那咋俩比比,看谁家的生计更好些,我也就在百姓身上捞点好处,你可是收取了全天下的国库税收。”对于尉景的回答,高欢竟然也只是笑而不答。

北齐历史真实性(为什么北齐号称)(3)

高欢画像。他是鲜卑化的汉族人,或者就是鲜卑人

这还不算什么,行台郎中杜弼觉得朝中文武贪腐成风,特别是随高欢起兵的六镇武人更甚,百姓怨声载道。于是杜弼将这一问题告诉高欢,希望他能管一管。但是高欢却不以为然,对杜弼说:“杜弼你过来,我和你说吧!官员贪污腐败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眼下很多军官的家属都在关中,宇文黑獭(西魏权臣宇文泰)经常对他们进行招抚引诱,他们是去是留无从知晓;江东还有个萧老头儿,他推行儒家礼乐,中原士大夫们十分向往,认为南梁才是正统。假如我操之过急地整顿法制,那么武将都得归附黑獭,士大夫全去投奔萧老头,人才都失去了,还怎么成为一个国家?你最好暂且等待一段时间,我不会忘掉你的提议。”

后来高欢要去讨伐西魏,杜弼建议大军出征前应该首先请除内贼,高欢问他谁才是内贼,杜弼说是那些掠夺老百姓的功勋权贵们。高欢听后没有吭声,转身吩咐士兵们拉弓搭箭、举刀握矛,并且相向排成两行,然后叫杜弼从他们中间通过,杜弼望着雪白的刀锋,一股寒气逼来,顿时吓得浑身发抖,冷汗直流。高欢这才缓缓的对他说:“箭还没有发射,刀也没有砍下,矛虽然握在手里却也没有刺出,这样你都已经吓得失魂落魄,胆战心惊。这些战士过得可是刀口舔血的工作,百死一生,他们中间有的人确实贪婪卑鄙,但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更多,怎么可以象要求普通人那样要求他们呢?”杜弼连忙向高欢叩头谢罪。

这就是高欢,他所说的似乎都很有道理,但他这么做是对的吗?这些权贵确实和他出生入死,但是采取如此纵容的态度,短期内确实可以加强权贵对他的忠心,但长久以往反而会被吞噬。而高欢纵容权贵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便是东魏、北齐这一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北魏孝武帝投奔西魏之后,东魏在政治上的合法性严重不足,难以在道统上给东魏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高氏之所以能够立国完全靠拉拢了六镇武人以及河北豪族,特别是六镇武人,是高氏的以争雄的军事保障。

北齐历史真实性(为什么北齐号称)(4)

高欢集团多怀朔镇武人

贪腐问题如同腐蚀东魏肉体的毒瘤而已,道德的缺失更是深刻地破坏着东魏的神经系统。高欢的道德水平也就不用说了,而且他的私生活也比较混乱。高欢杀人无数,死在他手里的北魏皇室和尔朱氏成员不在少数,他每次讨灭政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霸占人家的老婆,包括孝庄帝元子攸的妻子(尔朱荣之女)、长广王元晔之妻(尔朱兆之女)、广平王妃郑氏、任城王妃冯氏、城阳王妃李氏,全都落入高欢之手。按理来说这也没什么,像萧衍这样的和尚皇帝,起兵后还不是霸占了萧宝卷好几个妃子,可关键是高欢做事从来受任何道德约束,即使是起兵这种非常需要道德合理性的政治事件,高欢也敢投机取巧,所以纵观整个北齐一朝,其道德沦丧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因此也得了个“禽兽王朝”的美名。

有高欢这样的榜样,他的子孙们当然也纷纷效仿。537年,高欢外出征讨回到邺城,他从一个婢女那里得知,嫡长子高澄竟然和自己的小妾郑氏玩起了私通,而且还有两个婢女一旁作证,所以事实确凿。高欢因此大怒,把高澄狠狠地打了一百军棍,然后将其关押,连母亲娄氏也被隔离起来。高欢这时候正宠爱元修的老婆尔朱氏,这个尔朱氏也很争气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高浟,高欢就有了立他做继承人的想法。高澄知道自己性命不保,立即就向以口才闻名的司马子如求救。

北齐历史真实性(为什么北齐号称)(5)

北朝东魏将军俑

司马子如是高欢的少年好友,而且高欢对其非常信任,高澄算是找对人了。当司马子如来到王府拜见高欢时,他假装不知道高澄被囚禁的内情,只称请求见一见娄妃,高欢对老友倒也不避讳,把详细情况告诉了他。司马子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说道:“我的儿子司马消难也和我的小妾私通了,但这种事情只能掩盖下来。娄妃是王爷的结发妻子,当初经常把父母家里的财物拿出来资助你。你在怀朔的时候被上级用木杖责打,背上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肉,娄妃在旁边不分白天黑夜地侍侯,后来为了躲避葛荣,你们一同出走到并州,生活贫困。王妃甚至亲手点燃马粪给你作饭,亲自给你制作靴子,这样的恩义怎么可以忘掉呢?你们夫妇相感情和睦,所生的女儿也嫁给了最尊贵的皇帝,儿子高澄将要继承你的大业,况且王妃的弟弟娄昭功勋突出,怎么可以轻易动摇得呢?一个女人就像小草一样,没有必要多么看重,何况婢女的话也没有必要去相信!”

高欢听后,想起娄氏对他种种的好,特别是他生活困苦的时候,娄氏舍弃家里大小姐的生活愿意跟他过苦日子,心里也确实起了恻隐之心,于是他要司马子如重新调查这件事。司马子如就招来高澄,马上便责怪他道:“你身为男子汉,怎么可以因为害怕威严就自己诬蔑自己!”高澄对这样的潜台词当然也明白,当即翻供。与此同时,司马子如又教那两位婢女推翻自己的证词,胁迫告状的婢女上吊自杀,然后向高欢报告说:“果虚言也!”高欢听后非常高兴,派人放了娄妃和高澄,准备亲自为他们洗尘。娄妃远远看见高欢,走一步叩一个头,高澄也是一边跪拜一边向前行进,三人相互流泪,从此又和好如初。高欢安排酒宴相谢司马子如,并对他说:“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宴毕,高欢还赏了他一百三十斤黄金。

司马子如的断案方式至今被某些人推崇,表面看的结果是皆大欢喜,实际上却是祸害无穷。官员们为了得到上级的信任,往往会采取司马子如的方式,法制社会不健全的时候,道德的约束更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有人觉得司马子如这事办得漂亮的话,那他一定没有考虑到那三个婢女的下场,可以想象当这种办案方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事实的时候,这个社会已经离完蛋不远了,北齐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氛围早在东魏建国之初就已经生出了这个毒瘤,他日后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了。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嗣。史书说高澄自幼聪慧,最得高欢重视。不过高澄这人,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早熟,十二岁就娶了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为妻,十四岁就学会了偷情,而且色胆包天,要就不偷,要偷就偷大的,一冲动就和高欢的妃子郑氏玩起了私通,差点被高欢废了,后来又想调戏高仲密的老婆李氏,直接造成了高仲密的叛变,而高仲密又引来了西魏大军,成了邙山之战的导火索,搞得高欢两次差点被杀,由此可见高澄情场的战绩可不是一般的骄人。

也许是因为高欢本身的私生活不太检点,所以对高澄的那些破事儿他也不算太在意。当然,要是别人偷到自己身上来的时候,高欢还是要发发脾气的,像高欢的亲弟弟高琛运气可就没高澄那么好了。高琛和高澄一样,也是个色胆包天的主,和他的嫂子小尔朱氏(被高欢霸占的尔朱兆之女)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关系,高欢知道后,直接就把他打死了。

总的来说,高欢对这个儿子是很看重的,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栽培他。当高澄十五岁的时候,高欢让他到邺城辅助孝静帝处理朝中事务,别看高澄现在只有十五岁,但他在朝中“用法严峻,事无凝滞,中外震肃。”其表现,真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高澄在邺城的表现,实际上都是高欢特意安排而已。前面介绍过,东魏贪腐成风,高欢虽有整治之心,但为了拉拢那些文臣武将,他不得不对腐败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沙苑之战的失利让他颇受刺激,因为就在大军出征前,行台郎中杜弼就曾劝他出征前先整顿军中“内贼”,高欢不听,结果遭到了惨败(正是因为东魏统治不得人心,河东豪强纷纷转向西魏,间接导致了高欢的沙苑之败)。再加上高欢权力日盛,对这些腐败分子的依赖减少,渐渐的有了整治腐败的想法,他便让高澄直接出面整顿吏治,而自己却率领大军镇守晋阳遥控指挥邺城的打虎工作。

北齐历史真实性(为什么北齐号称)(6)

高欢据守晋阳宰执天下

然而高澄这时才十五岁而已,邺城那些勋贵又岂会把他放在眼里,特别是高欢的老朋友孙腾、司马子如,高欢的堂弟高岳、义弟高隆之四人,这四人号称“四贵”,贪赃枉法最为擅长,又都和高欢沾亲带故,虽说树大招风,但高澄年幼无丝毫威信,这又如何下手呢?

有一次,孙腾去见高澄,他自恃辈分高所以礼遇不周,结果高澄叱喝左右直接把他从坐床上拉了下来,用刀柄一顿乱敲。这还没完,打够了又让他站在门外反省反省,从此以后,孙腾自然也老实多了。又有一次,高澄的弟弟太原公高洋在他面前叩拜高隆之,并称呼他为叔父,高澄当面就痛骂高洋一顿,看得高隆之脸色大变,丢尽了面子。正当这些勋贵们郁闷的时候,高欢又向他们打招呼说:“儿子浸长,公宜避之”,有高欢在后面撑着,这些被高澄侮辱的勋贵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

这仅仅还是开始。为了日后更加方便地打击这些勋贵,高澄在孝静帝身边安插了自己的心腹崔季舒担任中书侍郎。而且高澄还特意提拔吏部郎崔暹(崔季舒的侄子)为御史中尉,让宋道任尚书左丞,这两人的专职工作就是弹劾那些勋贵。

首先要说明,高澄之所以大力提拔崔暹,在于高澄对他的信任。当初高仲密之所以叛变,崔暹和他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然而高欢却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崔暹,因此准备杀掉他(明明是自己的儿子调戏了人家的老婆,高欢这么做不过是找个替罪羊而已),然而高澄却把崔暹藏起来,再三为他求情,高欢便对他说:“我饶其命,须与苦手。”高澄这才交出崔暹,但又不想让崔暹吃苦头,于是逼高欢最信任的文臣陈元康想办法,陈元康不敢得罪大公子,便劝高欢:“大王方以天下付大将军(指高澄),大将军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尔,况于他人!”陈元康劝高欢的方式其实和当初司马子如劝高欢的方式如出一辙,可见这两人对高欢的性格非常了解,所以经陈元康这么一说,高欢就释放了崔暹。

虽然高澄对崔暹十分的信任,但他在朝中并无威望,那些勋贵们又岂会怕他弹劾?这是一个问题,显然高欢并不想依靠律法治他们的罪,但这些勋贵贪腐问题实在太严重,高欢便想出了一个既不伤害他们又能整治他们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增加崔暹在朝中的威望,让他们怕他。

一次,高澄举办宴会,他故意让崔暹迟到,等崔暹通报姓名后,高澄立即起立相迎,而崔暹直接昂首挺胸、缓缓步入宴席,甚至还有两名仆人提着崔暹的衣袍,这阵势,哪像是来做客的。两人作揖,崔暹便很不客气的坐入酒席,酒过两巡,崔暹便起身告辞离去,高澄又假装留他吃饭,并说:“下官薄有蔬食,愿公少留。”崔暹回答:“适受敕在台检校文书。”于是他不等吃饭便即离去,高澄又降阶相送。

群臣看到这一幕,无不目瞪口呆,高澄何等身份何以对一个素无威望的崔暹如此尊重?他们想不开的还在后头。又有一天,高澄与各位王公大臣到东山游玩,半道上正遇上崔暹,前面负责开道的仆人挡住了崔暹,崔暹手下官员拿着棒子就打。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高澄的仆人就这么被崔暹打了,这不是抽高澄的耳光吗?但高澄根本没有丝毫生气的迹象,反而掉转马头避开崔暹。

显而易见,高澄、崔暹两人明显的在玩双簧,不但如此,后来高欢到邺城晋见孝静帝,高欢在文武百官面前紧握崔暹的手,对他大肆夸奖一番,又赏赐他一匹良马,崔暹连忙叩谢,不料马匹受惊,高欢亲自拦住它,拉过马头后再把辔头亲手交给崔暹。

高家父子以如此姿态帮助崔暹树立权威,可谓用心良苦,其目的自不用说。如此这般,崔暹自然成为百官们所惧怕的人物,而崔暹也开始展开了自己的工作,第一个被他抓到监狱的便是违法乱纪最严重的尚书令司马子如。

其实这都是高欢的意思,抓司马子如也不过是吓唬他,但司马子如竟然被吓得一夜白头,所有对他的控告当夜全都招了,高欢又写信给高澄说:“司马令,吾之故旧,汝宜宽之。”高澄也就遵照高欢的指示,把他拉到街上才打开他的枷锁,司马子如被拉到大街的时侯以为高澄要将他斩首(古代处死犯人都得拉到大街上,以树权威),吓得心惊肉跳,轻声问到:“非作事邪?”结果到最后,高澄只是撤销了他的官职与爵位而已。

司马子如被贬职后,日子过得可就清苦了,后来高欢见他面目憔悴,不禁又怜悯起来,让他趟在自己的膝盖上,亲自为他捉虱子,又赐给他一百瓶酒、五百头羊、五百石米,算是对他的补偿。

打击司马子如只是个开始,随后咸阳王元坦也被撤职,还有一批小鱼小虾被或被处死或被贬官。反腐运动效果明显,群臣肃然,高澄又在那些勋贵面前对崔暹赞不绝口,并告诫他们一定要接受崔暹的调度,不然后果很严重,而高欢也写了封信跟他们打招呼:“崔暹居宪台,咸阳王、司马令皆吾布之旧,尊贵亲呢,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如此一来,那些勋贵们多多少少也老实了不少。至此,东魏吏治稍有起色。

其实高欢发动的这场反腐运动可不是为了改变东魏的吏治,他这么做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扶持高澄。事实上,高欢的目的达到了,高澄在朝中的威望提高了不少,这自然也为他日后继承大业创造了条件。

高欢死后,高澄继位,但不久被一个厨子刺杀,其弟高洋得以继位,并于550年逼东魏孝敬帝禅让。高洋便成了北齐的开国之君。北齐之所以被称为禽兽王朝,与高洋的表现密不可分。比起高欢,高洋权谋手段亦不低,高澄忽然遇刺,朝野大惊,高洋能够迅速稳定局势可见其手段不差。并且在位初期成功遏制了西魏得东进,又向南方夺取了整个江北之地,降柔然、讨契丹、征突厥、剿山胡,几乎无往不利。然而高洋还有其另一面,就是嗜杀和好酒,完全是个变态。

有不少人认为高洋嗜杀的最早表现是在554年那场讨伐山胡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齐军有一位都督负伤,但他的什长没有救他,高洋就把这个什长的五脏六腑全给掏出来,命令队中的其他九人将这些东西全吃了。高洋有一次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里有一只猕猴坐在他的御床上。古人迷信,认为梦是神灵对自己的启示,所以高洋认为他的皇位会被一只“猴子”抢去。真正的猴子当然不可能抢他的皇位,高洋又认为所谓的猴子肯定是一个姓侯的人。还好姓侯的人并不多,有点名气的只有叛逃南梁的将领侯景,高洋便把侯景留在北齐的几个幼子全部下了油锅。

以上的行为比起他日后的“光辉战绩”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高洋曾把娼妇薛氏接入后宫,对她甚是宠爱,然而薛氏早年却和堂叔高岳有染。一天夜里,高洋前往薛氏家中,薛氏的姐姐便向高洋请求赐给自己的父亲司徒的官位。高洋闻之勃然大怒:“司徒大官,怎可求得?”说完就把薛氏的姐姐吊起来,用锯子把她锯成了两段。

薛氏的姐姐虽然被杀,但薛氏似乎并没有失宠,然而有一天,高洋忽然想起薛氏曾和高岳通奸,心里因此十分不痛快,便将薛氏斩首,但又把她的头藏在怀里,然后去宴饮作乐。正当大家喝得高兴之时,高洋忽然拿出薛氏的头扔到桌上,又把她的尸体支解开,将她的髀骨(即大腿骨)给挖出来,然后当作琵琶弹弄,举座见状无不大惊失色。高洋这才把薛氏的脑袋、髀骨收起来,对着它们流下泪道:“佳人难再得!”宴毕,高洋让人用车把薛氏尸体运出,自己则披散头发,边哭边跟着载尸车回去(毛骨悚然)。

高洋像上面这样的变态的行为还有很多,简直令人发指,但这还不是他最变态的行为。高洋有一次在大街上闲逛,见一妇人,便上去问:“天子何如?”妇人不知他就是天子,便曰:“颠颠痴痴,何成天子!”不用说也知道这个可怜妇人的结局了。

高洋统治时期因一句话而被杀的绝对不在少数,其中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还是高洋诛灭元氏的事件。高洋曾问过彭城公元韶这么一句话:“汉光武何故中兴?”我们已经不知道高洋问这句话有没有其他的意思,然而元韶却这么回答:“为诛诸刘不尽。”当年王莽篡汉,刘氏遂失天下,然而王莽统治期间违天逆民,终于导致了绿林、赤眉大起义,光武帝刘秀趁乱兴起,终于一统天下、中兴汉室。由此看来汉朝中兴还是拜王莽所赐,但在南北朝这个政治、思想混乱时期,人们的价值观早已经彻底的颠覆,社会的主流观点却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因此将光武中兴的原因归咎于王莽未能屠尽刘氏,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时期依靠专权禅代而夺取天下的枭雄无不诛尽前朝诸王。所以元韶这么回答也是很正常的。

但不要忘了,高洋是很不正常的,他听了这句话之后竟把旧朝所有姓元的全部杀掉,元韶也因此活活饿死。前后被杀的共有721人,这些人的尸体全部扔入了漳水,据说百姓剖鱼时往往能在鱼腹中发现人的指甲,邺城居民吓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再吃鱼。当时的定襄县令元景安是陈留王元虔的玄孙,他想改姓高氏活命,但是他的堂兄元景皓认为:“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丈夫宁可玉碎,何能瓦全!”元景安胆小如鼠,竟把他的话向高洋告密,高洋遂诛杀元景皓,赐元景安改姓高氏。这便是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来历。

高洋醉酒后的病态让人瞠目结舌,不但肆意妄为,更是嗜杀成性。这种嗜杀根本毫无理由,有一次他召见都督韩哲,也不知是何原因,高洋直接就把他给斩了。后来高洋又把铁锅、长锯、铡刀、石碓之类刑具摆在宫庭之中,每次喝醉酒就要动手杀人,没别的原因,就是想杀而已,可谓变态到了极点。那些被他杀掉的人大多会被肢解,不是焚尸就是直接扔到河里。因为高洋杀的人太多,丞相杨愔只好去监狱里选了一些死囚供高洋滥杀,取名为“供御囚”,高洋只要一想杀人,就会抓他们练手。可以肯定,“供御囚”的死亡率非常的高,要是有人三个月没被高洋杀掉,一般都会得到宽大处理。

高洋的这些行为自然遭到了很多正直臣属的劝诫,当然,他们大多不会有什么好结局,典御史李集就曾当面进谏,甚至把高洋比作夏桀、商纣。高洋盛怒之下命人把他吊起来没入水中,等他差不多了再下令把他拽出水面,然后问他:“吾何如桀、纣?”高洋这时候并不想杀他,李集若讨个绕,高洋或许会放了他,但李集十分强硬,竟然说:“向来弥不及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看来你还比不上他们。夏桀、商纣对那些谏臣可从来不罗嗦,直接就给弄死了。高洋见他如此嘴硬,于是又下令把他没入水里,拽出来又问,如此反复数次,李集还是如此强硬。高洋哈哈大笑,言曰:“天下有如此痴人,方知龙逄、比干未是俊物!”于是释放了他。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也算是皆大欢喜,结果过了一会儿,高洋又召见他,李集却死性不改,似乎又想有所进谏,高洋可就不耐烦了,直接将其腰斩。可见高洋是多么的喜怒无常。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历代帝王死法无数,老死的、病死的、饿死的、吃丹药毒死的、掉粪坑淹死的、打败仗被杀的、被宫女太监弄死的… …等等,可谓死法万千,不过像高洋这样死于酒精中毒的还就他一个。

公元559年,高洋因酗酒而不能进食,同年10月10日高洋病逝,时年31岁,谥号文宣帝。高洋长子孝昭帝高殷继位1年,被高欢第六子高演篡位,杀高殷。然而高演因杀高殷而非常愧疚,觉得自己对不起兄长高洋,长期受到内心煎熬。第二年,高演神志开始有些错乱,经常梦见高洋向其索命,皇后不得不巫师进宫“驱鬼”。561年10月,高演为了散心,便和几个随从一道去郊外打猎,但是马匹受惊跳起,高演因而折断肋骨病危。临死之前,高演不敢传位给儿子,只好下了一道诏书,征长广王高湛前去继承大业。同时写了封信给高湛:“百年无罪,汝可以乐处置之,勿效前人也。”“百年”是指太子高百年,高演写这封信自然是希望高湛不要杀他的儿子,所谓“前人”指的就是自己。然而高湛在位期间堪比高洋,z纵情酒色,于569年因酒色过度而死,年仅32岁,谥号武成皇帝。太子高纬继位,即北齐末帝,在位期间,荒淫无道,任用奸佞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人,宠幸冯小怜,杀害博陵王高济、琅琊王高俨、兰陵王高长恭、丞相斛律光等人,自毁长城,使北齐政治更趋腐败,军事能力也因此大幅度衰落,国势摇摇欲坠。55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出兵北齐,统一整个北方,北齐亡国。北齐虽然历任6帝,但存世仅28年。

荀子曰:“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高欢的所作所为,正好符合荀子所说的以权谋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