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本身指的是一种石头,即泥质石灰岩。但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它具有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且文化内涵十分深厚。“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如进入爱情领域,就有一种似曾相识或命中注定的感觉,于是相爱之后的人就会在美好之中,死心塌地地期待缘定三生了。

红叶临江仙(三生石上旧精魂)(1)

“三生石”的出处,有人认为是唐昭宗朝翰林学士袁郊的传奇小说集《甘泽谣》,其中一首诗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据传正宗“三生石”,现位于杭州天竺寺后山。传说是发生在唐代洛阳惠林寺高僧圆观与隐士李元之间发生的事情。整个故事概况是这样的:

红叶临江仙(三生石上旧精魂)(2)

唐代大历末年,洛阳惠林寺有个叫圆观的高僧,他精通佛学,境界高深,能够看穿生死轮回。有一回,圆观和李元一起到蜀州去游玩。他们来到三峡附近,看到了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圆观就对李元说:“这个孕妇肚子里的孩子,就是下一世的我。”李元笑了笑说:“不可能吧,您老还结实着呢,估计再活个十年没问题!”圆观却认真地说:“此言当真,我今夜就圆寂。十五年后,你到杭州天竺寺门口等我,我还会与你相见。”

李元对此将信将疑,晚上他们行到一处小庙歇脚,次日醒来,发现圆观已经圆寂了。那个怀孕三年的孕妇也顺利生了一个男孩。李元匆匆地将圆观下葬后,自己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了,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这才拿出圆观早就写好的遗书给李元看。李元一头雾水,两眼朦胧,呆坐着发愣,满脑子里都是:“难道是真的吗!”

红叶临江仙(三生石上旧精魂)(3)

十五年后,李元如约来到杭州天竺寺门口,子时刚过,便听到有歌声传来:“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大约十五岁的模样,梳着双髻,披着短衣,缓缓地朝他走来。李元认定这牧童就是圆观的后世,当即上去行礼,说道:“圆观公,如今身体可好?”那个牧童说:“你真是个守信的人。不过,我和你隔了一世,走的路不同,不能再与你亲近了。你这一生的尘世缘分还没完结,要好好修炼,我们还可以再相见。”说完,牧童就骑牛走了,不再与李元交谈。望着孩子的背影,李元流下了眼泪,只听见那牧童又唱起之前的歌谣:“三生石上旧精魂⋯⋯”

红叶临江仙(三生石上旧精魂)(4)

这个故事很是空灵,玄乎,虚幻。但其中藏着的就是人的轮回和转世。其实,关于三生石的说法,可以一直追溯到补天的女娲。女娲为拯救天、地、人三界即将发生灾难时,补救过去大意中所犯的错误,而突出性地施法于这块石头上。传说女娲在造人时,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积沙成石立于灵河畔。谁知此石成精,直插云霄,大有破天之势。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方才想起造人时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其为三生石,赐其法力三生诀,并将石分为三段命名为前生、今生、来生,还在其身添上了一笔姻缘线,从前生到今生、再一直延续到来生。

红叶临江仙(三生石上旧精魂)(5)

传说比故事更加虚幻,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三生石”,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和真性不朽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还有“三生曾识”、“三生路”、“石上三生”等典故。生来死去和中间的爱恨情仇,都有这块神奇的“三生石”。最为美妙而出彩出神的还是《红楼梦》,它经大文豪曹雪芹大笔一挥,改造为“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修成个女体”。这“三生石”便升华为不折不扣的人世间“男女爱情”绝唱版,成了姻缘的铁定象征。痴情人今生若不如意,就指望来世了,反正有轮回,幸福在远方才充满无穷的诗意。(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